健全完善“四个机制”保障军民融合科学发展

2017-01-02 23:21胡海洋
国防 2017年4期
关键词:军品军民国防

胡海洋

健全完善“四个机制”保障军民融合科学发展

胡海洋

贯彻习主席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战略思想,保障军民融合科学高效推进,必须健全完善协调机制,明确权责分工;健全完善准入机制,清除融合壁垒;健全完善交流机制,加强沟通合作;健全完善竞争机制,发挥军地优势。

国防动员 军民融合 工作机制

作者:胡海洋,南京陆军指挥学院国防动员专业博士研究生

习近平主席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为新形势下大力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指明了方向。建立健全权责明确、协调顺畅、运行高效的军民融合工作机制,对于统筹协调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兼顾平衡军地实际需求,实现资源共享、系统互联、人员交流,破解现实难题以及化解潜在风险,保障军民融合科学发展和有序推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健全完善协调机制,明确权责分工。目前,尽管军地双方建立了一些支撑军民融合发展的综合协调机制,但仍存在领域覆盖不全面、职责界定不明确、任务目标不具体、资源掌握不切实等现实问题。实现中国特色的军民融合式发展,必须坚持统筹规划、整体设计,综合考虑国家战略、国家利益、国家安全、经济发展及国防建设需要,把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良性运行,作为全面实现国家战略目标的基础和前提。在顶层设计上,国家有关职能部门和军队综合部门要加强协调,把军民融合建设计划纳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统筹搞好国防发展与经济建设、国防经济体制与国民经济体制、国防动员与经济布局、国防支出与其他公共支出、国防政策与国家经济政策之间的协调,确保军民融合建设同步考虑、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和协调发展。应根据军民融合发展的需要,由军委国防动员部汇总各军兵种对社会经济资源的需求,编制军队需求计划向国家有关部门提出需要协调的相关事项。国家发改委所属经济动员办公室建有涉及国民经济各个领域的较为完备的动员网络体系,应强化其职能,统筹考虑物资储备、战费筹措、科技装备、信息建设等问题,充分发挥其在军民融合式发展过程中的综合协调作用,使之纵向可以协调执行部门与决策部门在实现军民融合过程中的督促检查、信息沟通和情况反馈,横向可以协调跨部门、跨领域对象的相互衔接与配合。国家和军队综合部门要加强协商,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出台重大经济政策,能够为军地衔接留下接口,真正做到在顶层设计上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对重大问题做到顶层协商、顶层解决。

健全完善准入机制,清除融合壁垒。目前,在我国军品市场的准入和许可管理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实施的政府许可证管理制度与军队实施的军事订货厂商名录制度不一致;十大军工集团以外的民品配套率非常低,数以万计的民营高新技术企业中,参与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的比重不足1%,民营企业的优势资源远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对此,要依据《国防科工委关于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防科技工业建设的指导意见》,按照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的市场准入原则要求,把军品市场准入纳入市场经济建设总体布局去思考谋划,真正树立“一体化发展”“开放式发展”“互利式发展”“共赢式发展”等新理念。充分借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灵活性、竞争性、激励性,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市场准入制度,在制定负面清单基础上,引领优势民营企业依法进入军品科研生产市场,形成“开放、竞争、共享”的发展格局。在保密的前提下,适当放宽政府和军队实行的保护政策,打破原有军事技术研发单一主体的垄断局面,落实资质认证、许可证发放等制度,形成国家和军队科研院所、地方和军队院校、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共同参加的多元化趋势。通过招标采购等方式鼓励民用企业参与装备科研生产,引导和鼓励掌握创新技术的民营企业进入国防领域,并给予政策、资金、技术、服务保障,不断推动军民两用技术创新,促进军事技术与民用技术、军工产业与民用产业、军事需求与商业需求的融合与协调转化,加快军事技术装备的更新、升级,实现低成本、高效益、可持续发展。

健全完善交流机制,加强沟通合作。目前,国家还没有建立起规范权威的军用和民用产品交流平台和快捷通道。受制于消极保安全的观念和当前安全防护装备的能力水平,军队和地方的信息系统相互间实行物理隔离,双方都不能实现相互查询和相互操作,以致时效性差、效率低下,严重制约了军地信息融合应用。为此,要在资源军民合建共享战略规划和顶层设计下,分析梳理军地资源需求,制定分体系类别、分管理层次、分共享权限的军民资源目录。通过建立各种定期沟通制度、军地联席会议制度、联合办公制度等加强军地沟通与交流,定期发布军地建设需求产品与技术指南目录,以需求发布会、转化推介会等形式,提供军地建设需求,推进技术成果双向转移。同时,可以参照部分军队部门网络实验性连通中央保密通信网、连接军地有关部门信息系统的做法,建设与互联网隔离的国家内网,联通国家和省市各部门的政务内网与全军军事综合信息网,实现军队资源数据与社会资源统计数据的同步采集、同步更新和动态管理,为军地信息资源内部共享提供网络运行条件。

健全完善竞争机制,发挥军地优势。美国在新版《国防采办系统》中指出:“竞争对于促进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可承受性至关重要,是促进工业部门和政府机构降低费用、提高质量的主要激励措施。”目前,我国国防领域存在自然垄断特性,现有税收政策是,传统军工企业可以免去增值税,而承担军品任务的民营企业则不能享受与军工企业同等的优惠政策,民营企业生产军品无论重要与否,都要按规定上缴增值税,因而在军品市场的竞争中处于不平等的地位,客观上降低了民营企业的利润空间,提高了民营企业进入军工领域的门槛,影响了民营企业参与军品科研生产和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应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利用市场竞争规则,按价值规律办事,坚持以经济效益和质量效益为牵引、以市场为平台、以公平竞争为手段,采取多样化管理、统一化标准的方法,不干涉军地双方具体经营管理方式,依据低廉的价格和高效的质量确定军品生产单位,从而形成军地双方之间的有效竞争。采取公开招标、定期签约的方法,军方面向社会公开招标,地方单位中标机会均等,对连续多次中标、产品质量高的单位,可以适当延长合同期;对违反合同约定或出现严重问题的,军方有权提前中止合同,并在一定时期内不再列为招标对象。通过扩展竞争范围、优化资源配置,真正实现优胜劣汰,从而以最小的资本投入获取最大的利益产出,实现国防和军队建设由规模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责任编辑:徐永汉)

E25

:A

:1002-4484(2017)04-0049-02

猜你喜欢
军品军民国防
新形势下军民融合防救体系建设探索
三张捐款收据见证军民鱼水情
全民国防 筑梦国防
浅谈推进网信军民一体化发展
国防小课堂
小议国内军品市场特点与营销策略
国防小课堂
军工企业军品单机配套立项风险评价浅析军品
某横向军品项目快速集成研制的创新实践
从全球军工百强看世界军品生产发展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