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破解“当兵冷、征兵难”的对策思考

2017-01-02 23:21徐晓明
国防 2017年4期
关键词:兵役当兵依法

徐晓明

依法破解“当兵冷、征兵难”的对策思考

徐晓明

征兵工作是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当前,新年度征兵工作已全面展开,如何适应“三新”要求,采取有力有效措施,创新推进征兵工作,提高兵员征集质量,为巩固和提升部队战斗力打好坚实基础,是省军区系统面临的一个现实课题。本文分析了“当兵冷、征兵难”的现象及原因,并就如何破解征集难题、加强和改进征兵工作提出对策建议。

依法征兵 当兵冷 征兵难 对策

作者:徐晓明,安徽省黄山军分区司令员,大校

征兵工作是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做好征兵工作,对于提高兵员征集质量、巩固和提升部队战斗力具有重要意义。当前,随着兵役制度调整改革深入推进,各级地方党委、政府和兵役机关高度重视征兵工作,不断配套完善政策措施,适龄青年参军入伍积极性逐年提升,征兵工作形势整体向上向好。省军区系统要积极适应“三新(新体制、新职能、新使命)”要求,顺势发力作为,坚持依法征兵,采取有力措施,着力破解“当兵冷、征兵难”的深层次矛盾问题。

一、“当兵冷、征兵难”现象背后的矛盾问题

通过调研,感到“当兵冷、征兵难”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部分适龄青年及其家庭的主要思想顾虑。认为当兵不安全。适龄青年家长担心当兵打仗,不愿送子应征。部分适龄青年害怕流血牺牲,不愿报名应征。认为当兵没前途。客观上,归咎于和平时期军人地位下降,社会认同感不强;部分公民国防观念淡薄,价值取向趋于功利化、多元化。从经济上讲,当兵收入低、不实惠,与外出务工相比收入差距大;从成才上讲,激励政策吸引力不足,义务兵考学、提干、入党和学技术等比例减小,个人发展空间小,致使多数适龄青年及其家长在当兵、上大学、学技术和社会就业的选择上,当兵是最后选项。认为当兵太辛苦。通过走访座谈了解,一些适龄青年认为,“当兵太累、太辛苦,不想去”;部分适龄青年选择当兵,但不愿去作战部队、边海防和艰苦地区。四是当兵受约束。部分不愿入伍的适龄青年认为,部队纪律严明、管理正规,当兵不自由,不能随意使用手机、上网、外出和交友。还有些适龄青年家长担心其独生子女平时娇生惯养,难以适应部队严格管理。

兵役部门的工作难点。适龄青年动员难。升学率、就业率持续攀升,“兵源荒”难以缓解,因部分适龄青年及其家庭的种种顾虑,消极情绪依然存在。各种关系协调难。有的政府部门主体意识、责任意识、配合意识不强,军地协调难度大;有的因隐性疾病、心理疾病和训练受伤等退兵问题,部队坚持退、家长不愿接,退接协调难度大。新兵质量把控难。一方面,应征热情降低,上站体检人数锐减,兵员遴选余地不大,难以实现好中选优。另一方面,一些适龄青年真实思想难掌握,有的政审走访难到位,有的隐性疾病难发现。各类保障落实难。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专业少,图形式;服役12年以上士官退役安置不到位,“边安置、边下岗、边失业。”逃避兵役处理难。各级各类处罚规定过于原则,难操作。特别是对拒服兵役人员,难以强制处理;对违规违纪的征兵工作人员,难以追究责任。

二、破解“当兵冷、征兵难”的对策建议

新形势下,寻求破解之策,必须强化法治思维,走适龄青年依法服兵役、兵役机关依法征集、地方政府依法主导、职能部门依法落实的方法路子。

依法宣传教育。国防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让公民熟知国防、热爱国防、奉献国防,重在打牢国防观念,贵在长期坚持不懈。要由过去突击式宣传教育向经常性宣传教育转变,由重程序化宣传教育向重效果和质量转变,由重视向少数人、少数行业宣传教育向全民、全国各行各业覆盖转变。在宣传对象上,瞄准3类群体:一是本地在校的高三毕业生、职高生和大学在校生,将其组织进学校、进课堂,面对面开展宣传发动;二是在外地学校的适龄学生,利用春节、暑假等返乡时机,采取分片包干、上门入户的方法,点对点进行宣传发动;三是外出打工青年,采取打电话、发信息等方法,一对一精确发动。在宣传重点上,突出3项内容:一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为重点内容;二是高学历青年应征优惠政策;三是入伍后政治待遇、前途机遇、发展潜力、工作环境等,帮助适龄青年算好“政治账、经济账、前途账”。在宣传形式上,用好3种手段:一是开展主题活动,组织“征兵政策进万家、我为国防献真情”宣传月活动,举办《生命里有了当兵的历史,一辈子也不会懊悔》的新兵连全景图片展;二是持续渲染氛围,在广播电视台和广场屏幕上开办“国防教育之声”专题节目,巡播征兵宣传片,举办国防法规讲座,播放征兵优抚政策信息,报道优秀青年和家长典型事迹;三是新媒体创新使用,开通“征兵微信公众号”、搭建“征兵QQ群”,利用手机、网络等提升征兵宣传质效。

依法健全征兵机构。从实践运行情况看,随着征兵工作改革的深入发展,推行征兵机构常态化运行势在必行。要进一步强化“一季征兵、全年准备”的理念,征兵办公室由临时集中向常态运行转变,省、市、县三级征兵办公室应配备专职人员,各级纪检监察、宣传、教育、公安、卫生、民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选派专人参加征兵办公室工作,并相对固定人员,常年参与征兵工作,保持工作的连续性。要建立征兵办公室常态化办公制度,定期召开例会,组织学习有关法规政策,研究部署征兵工作,切实从制度机制上保证对征兵工作的强力领导。

依法确定征集地域和数量。《征兵工作条例》关于在确定分配征兵任务时“应当根据各地应征公民的数量、素质和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统筹兼顾,合理分配”的规定,过于笼统,不尽科学合理,且滞后于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造成了“人口越多、出兵越多、负担越重、有失公允”的不合理现象。要解决好这一问题,需要从法律法规层面出台硬性规定,改进现行确定征集地域和数量的办法,建立一个科学确定征集地域和数量的指标体系,将人口数量、经济发展水平、高文化素质人员状况或大专院校数量、公民素质等要素纳入其中,并明确各要素所占比例,经综合评估衡量后,作为确定征集地域和数量的依据。从而实现征集兵员工作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征集地域和数量由按人口均摊向精确赋予任务转变,特别是高校较多和集聚适龄青年人数较多的地区,应该多赋予任务,确保征集地域和数量分配的科学、公正、合理。

依法进行优抚安置。要尽快统一优抚标准。我国地域广阔,国民收入、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一,优抚标准不统一,各地差别较大,已引起部分士兵、家庭和地方政府的攀比和关注,对于应征入伍青年来说,同样当兵尽义务,优抚待遇却不同,容易挫伤其积极性;对于军属来讲,优抚难落实,容易产生怨气;对于地方政府来讲,出兵越多、负担越重。不论是站在军队、军人、军属的角度,还是出于体现兵役义务公平合理考虑,都应由国家统一规范出台优抚金标准。改革当前义务兵家属优抚金由各地政府自行筹集发放的办法,采取“国家标准+地区补助”或国家统筹支付的形式加以解决。要进一步疏通拓宽就业安置渠道。各级应本着“扶持就业、经济补助、重点安置”的思路,对现行退役士兵安置政策做出新的规定。把重点对象安置作为退役士兵安置的重要任务,只要是符合安置条件且政府有能力安置的重点对象,就应继续实行计划安置。把经济补助作为退役士兵安置的主要方式,对于不再享受指令性安置的,采取国家发放退役金、地方政府给予一次性经济补助的办法,为其再就业提供经济基础;对于符合重点安置条件但本人自愿自谋职业的,由地方政府发给一次性安置补助金,享受扶持就业的政策优惠。此外,还要出台一些刚性规定,如建立退役军人教育资助制度,帮助退役军人提高就业竞争能力,规定应安置而未落实的有权起诉接收安置单位或地方政府等,依法推动安置工作落实。

依法实施奖惩激励。当前,对逃避和妨害兵役行为虽有惩处规定,但惩处标准、执法主体不够明确,致使少数公民和个别单位拒绝、逃避兵役的行为得不到应有处罚,应在国家层面上,通过修改法律法规条款,明确兵役机关会同政府具体部门组成兵役执法机构,共同履行执法职能;明确对不依法服兵役现象的处罚规定,属于行政机关不作为的采取行政问责措施,属于公民个人逃避履行义务或履行义务不积极的视情记入个人档案,列入诚信黑名单,追究法律责任。在省、市层面上,将征兵工作人大执法检查内容,纳入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体系,与争创“双拥模范城”、党政领导干部个人政绩挂钩;各级职能部门要依法履职、严肃执纪,将适龄青年兵役信息要记录在个人户籍、学籍和档案之中,实行全国联网、实时查询。凡拒绝和逃避兵役义务的公民,在就业、升学、报考公务员、经商、出国甚至高消费等方面都要受到一定限制。

(责任编辑:胡东霞)

E25

:A

:1002-4484(2017)04-0066-03

猜你喜欢
兵役当兵依法
2021年度全国兵役登记工作启动
动物“当兵”欢乐多
当兵为了啥
为常委会依法履职当好参谋助手
牢记使命担当 依法履职尽责
社会版(十一)
当兵爱寂寞
漯河:依法履职的坚定足印
依法履职尽责 献计振兴发展
当兵爽不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