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提升高原高寒边防信息监控系统使用效能

2017-01-02 23:21朱升国
国防 2017年4期
关键词:边境地区边防边境

朱升国

着力提升高原高寒边防信息监控系统使用效能

朱升国

高原高寒边境地区边防信息监控系统的建设与运用,应紧密结合边境地形特点,克服环境严寒和政治外交斗争敏感等不利影响,突出地面监控前端的基础作用,发挥空天一体的监控优势,注重关节点位的防越报警,不断聚合各部力量,以全面提升信息监控系统的使用效能。

国防建设 高原高寒 边境地区 信息监控 效能优化

作者:朱升国,西安边防学院信息化与兵种教研室教授,大校

边防信息监控系统,是国家重点建设的边防基础设施。在高原高寒边境地区,应从设施建设的选点建站入手,不断完善空地一体监控信息网络,着力聚合各方力量,克服不利因素影响,激发系统活力。

一、精心选点设站,强化前端监控效能

前端监控具有实时实景监控等特点,是边境可视化信息获取的主要手段。为确保其纵向侦察抵边越线、横向侦察接力衔接,监控性能极致发挥,应精心选择构设地点。

务求前伸高设,突出纵向监控。监控触角尽量高举,力争形成居高临下的监控态势。要充分利用边境一线和通道口我方一侧制高点等有利地形,依据通视观察要求建造瞭望塔,以便登高远眺、环形观察。对驻哨监控点,应消除观察死角和监控盲区。监控触角尽量衔接,力争形成完整纵向监控链路。对主要作战通道和重要边境口岸,应充分利用通道的长直线段,以增大单装的监控纵深;当通道湾多谷深时,应接力设置,连续监控;对监控盲区,应充分发挥车载监控设备的作用,做到定点监控与动态巡查相结合。

力争广布密设,注重横向联控。横向联控,是消除地形割裂的高寒山地边境地区管控信息盲区的重要举措。双向制谷。应在通道两侧山体上,选择横向观察能俯瞰谷(通道)底、纵向观察能直抵边境的有利地形,设置无人值守监控设备,实施不间断扫描监控。纵横呼应。纵横设置的监控设备应保持适当间距,按一字形或前(后)三角配置,以互为依托,确保无缝监控。横向衔接。对边情复杂的重点地区,应增大横向布设密度,保证相邻设备间监控范围适度的重叠,以防止监控区域的断线漏片。

加强预先评估,确保有效监控。预先评估,是监控设施在未定界及环境脆弱边境地区“立得住、控得了、用得久”的基本保证。综合评估政治外交斗争的影响,既要避免因监控设施的建设或因无人侦察机的越界飞行而引发政治外交风波,甚至边境武装冲突;又要有强势推进建站设点的预案,做好配合政治外交斗争的边境军事行动准备。充分预计敌对势力人为破坏的可能性,做好针对性防范工作。有人驻守的监控站在加强自身防护的同时,应将其建设在有利于增援力量快速支援的地点,无人值守的监控站应严密伪装,提高其隐蔽性。认真评估维护使用的便利程度,尽量依托巡逻路选点建站,并打通监控站与巡逻路的连接路,以确保进出方便、维护便利。

二、突出空地一体,发挥整体监控效能

构建空地一体的立体侦察监视体系,是弥补监控前端“看不真,察不实、把不准”等不足,实现全时全域监控的基本保证。

加强卫星侦察预警。太空无国界,不受领空制约,有利于我巡逻困难的边境地区、斗争激烈的“争议地区”、进出困难的管控薄弱地区的监控。为此,应建立边境地区常态化卫星预警监视系统。特别是在主要作战方向,应部署高、中、低轨道搭配,各种侦察方式互补的卫星监控网,以实现对预定地区的高频侦察。同时,要为边防部(分)队建立卫星情报信息的实时同步接收判读处理终端,以提高卫星情报信息的时效性。

注重空中侦察监视。空中侦察监视,是边情信息的重要获取渠道。边境一线,应构建以无人侦察机侦察为主体、以预警机侦察为辅助手段、以侦察直升机抵近侦察为补充的空中监控系统,并与前端监控、卫星预警等信息探测系统相融合,构成立体信息监控网络。边境态势稳定时,要实现预警机和战略无人机在边境我方一侧的常态化侦察监视,以及时掌握动态性、战略性情报信息。边境形势紧张时,可派出小型无人机,对侦察不实目标、观察受限目标、拟实施防卫管控目标等进行定点观察、跟踪观察和验证式侦察。遇突发事件时,应派出武装侦察直升机实施震慑式侦察,并实施空中警戒巡逻,必要时直接实施侦打一体式行动。

强化地面防越报警。要盯紧边境地区关节要点,强化地面防越报警。对敌渗透蚕食猖獗地区和边境事件多发地区,可大面积布设地面传感器,并与视频监控前端相配合,以获取并存储敌活动时间、地点、兵力规模和行动目标等信息,准确判明并记录事件性质,为行动决心提供可靠的信息保障,为后续政治外交斗争或依法审判提供可靠的证据支持;对控制薄弱地区和巡逻难以到达地区,可因地制宜布设能发声、发光、发烟的信号装置,并在边境铁丝网等拦阻设施上或在森林植被中设置振动光缆、电缆等防越报警设施,以及时发现可疑动向;对控守要点地区,可适时增设红外和微光夜视侦察器材,以强化夜间侦察监视。

三、注重统建共维,延长设施运行效能

维护与保养,是提高设施设备完好率,实现连续有效监控的前提。确保设施设备可靠运行,必须从源头抓起,变被动维修为主动维护,真正形成统建共维合力。

优选产品质量。提高产品质量,是确保监控设施能用、好用、管用的基础。一方面,要集中财力选用高品质产品。以边境综合防卫管控需求为牵引,以情报信息共享为建设理念,打破部门界限和条块分割,集中财力选用龙头企业生产的稳定性好、监控距离远、监测范围广、分辨率和灵敏度高的优质产品,从源头上把好质量关。另一方面,要依据监控需要和地形特点研发新型产品。针对环境多样性特征,提出适应性指标与技术参数,鼓励企业进行专项产品研发,以解决严寒条件下的易冻结、易碎裂等问题,高原河谷地带湿润气候条件下的易锈蚀、易霉变,无常电条件下的自供电保障等问题。

完善配套设施。指挥监控设施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不断配套才能充分发挥出整体效能。依据信息的获取、传输、存储、处理、分发、共享等流程,建强配齐相应的设施设备,确保信息运行高效流畅。升级改造和集成融合地方边防委、边防部队和武警的各类指挥监控设施建设,搭建起信息能互联互通、资源能同步共享的一体化指挥控制平台。紧紧围绕监控设备在严酷环境下正常运转进行配套建设。各种监控设施要尽量置于瞭望塔、监控房内,接通常电;对裸露在外的设施设备应加装防寒罩,安装挡雨篷;对无法接通常电的设备,应配套风光电互补系统;对在强风和雷雨多发地区的设施,应增设防风、避雷装置。

落实主体责任。只有充分发挥“供”“建”“管”“用”各方面主体责任,才能实现信息监控系统的高效运行。立足合同约定,强化质保责任。在招标等文件和项目合同中,应强化对建设单位、生产厂家质保条款的约定,延长整体设施的“三包”期,关键部件的保质期,明确定期维护、限期抢修和配件保障等措施。注重管用一体,强化维护责任。按照因地制宜、就近就便原则,本着“谁建谁管、谁用谁管、谁近谁管”的方法,将使用与维护管理捆绑在一起,将责任明确到具体单位与个人,做到“谁用谁负全责、谁管谁负全责、谁近谁负全责”。兑现奖罚措施,强化目标责任。边防部队必须实现监控设施“建为战、用为战、管为战”的目标,达成建、用、管的有机统一,杜绝只建不用、只用不管现象的发生。分队指挥员要把设施的使用情况与技术运行状况列为日常工作讲评的重要内容,随时纠正存在问题。边防部队要把基层单位边防基础设施使用与维护管理情况,作为争先创优的重要评价指标,大力倡导用“装”且爱“装”的良好风尚。

[1]肖慈成.着力推进边防部队信息化建设[J].军事信息系统建设,2012(2).

[2]郭正强. 扎实推进基于信息系统的边防精确管控体系建设[J].边防建设,2012(2).

[3]顾卫东等.加强边防信息化建设的现实思考 [J].边防学院学报,2013(3).

[4]王铁鹏等.大力推进边防部队边境综合防卫管控信息系统建设[J].边防学院学报,2012(6).

(责任编辑:胡东霞)

E254

:A

:1002-4484(2017)04-0083-03

猜你喜欢
边境地区边防边境
边境扬威
边境小城马斯特里赫特
守卫边防的“帕米尔雄鹰”
守卫边境的“帕米尔雄鹰”
金鸡山上守边防
论唐代河西地区“同城”的边防地位
严阵以待
新墨西哥州的边境地区 探险蒙蒂塞洛峡谷
歌颂老边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