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光环褪去

2017-01-03 15:31蔡凯龙
支点 2016年12期
关键词:独角兽市值滴滴

蔡凯龙

核心提示:共享经济应该更加接地气,回归它共享和社交本质,和传统经济相互竞争和补充。

2016年的中国商界,最突出的现象之一就是,共享经济的光环似乎已经褪去。

曾经光芒四射的共享经济,通过架构高效的信息中介平台,挖掘社会碎片化时间和闲置资产,以共享的方式提供服务或者使用商品,获得了巨大成功,也受到了资本的热捧。在全球独角兽企业里,共享经济独占鳌头。Uber、滴滴、Airbnb、WeWork等名列前茅的公司,总估值高达1478亿美元,折合人民币近1万亿元。然而,共享经济在2016年开始发生蜕变,问题重重。

第一个问题是共享经济企业账目估值严重泡沫化。Uber目前的估值,接近于全球前三大航空公司Delta、Southwest和American的市值总和;滴滴的估值超过中国中铁的市值;Airbnb的估值和全球最大的饭店集团希尔顿市值不相上下。共享经济公司虽然风光无限,可是目前还没有哪家公司,能够成功地把账面虚值转换成货真价实的市值,而投资界预测,现在独角兽上市时的估值至少要砍掉三分之一。

通过对2015年全年和2016年上半年的28家美国上市的高科技企业追踪分析,这些上市公司一年后(也就是200个交易日后),股价平均跌到上市首日的72%。所以保守估计,独角兽们特别是领头的共享经济公司,其真正价值仅有估值的一半左右。

第二个问题是共享经济已经丧失其本质。“与你分享的快乐胜过独自拥有”,这句歌词道出共享经济除了经济属性外的社会属性,就是共享者的精神愉悦,这也是共享经济的独特魅力所在。

共享经济体系下,消费者更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社交也被看成共享经济被用户簇拥的重要原因。共享经济一开始都打这张“感情牌”来取悦消费者和监管,事实上真的如此吗?滴滴壮大以后组建职业司机队伍,订单优先派给自己人,产生了大量全职的滴滴司机。如果滴滴失去社交属性,和出租车公司还有区别吗?

第三个问题是监管。共享经济披上新经济和互联网+的华丽外衣,游走在监管的灰色地带,产生不公平竞争。

不可否认共享经济的飞速发展,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监管的套利。相比正规酒店,Airbnb不需要到政府注册,没有正规酒店那样明确的防火安全标准和卫生标准,对邻居和社区权益的侵犯也处于监管空白中。特别是景区附近,专业出租者大量买入房产用于Airbnb出租,大量短期租户扰乱当地人的生活,让居民怨声载道。这些对于酒店来说,都是不可避免的合规成本。

针对共享经济的监管空白,各国也相继推出一系列的监管措施。比如网约车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这种填补监管空白的努力有值得认可之处。只是在实施细则方面引起了众多非议,期望监管者能真正倾听各界的呼声,既填补监管空白,又能让消费者享受到真正的共享经济福利,不要矫枉过正,适得其反。

共享经济应该更加接地气,同时回归它共享和社交本质,在公平和合规的前提下,和传统经济相互竞争和补充,这才是共享经济未来健康发展的道路。(支点杂志2016年12月刊)

猜你喜欢
独角兽市值滴滴
“滴滴”上的叮咛
寻找独角兽
它就是独角兽
滴滴断臂求生?
“厉害了,我的国”之滴滴打车
遇见独角兽
王怀南:奔向亿级市值
认不出了
滴滴Uber 大战
转型4个月,市值翻了6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