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偿搜救的道德困境

2017-01-03 15:56宋金波
支点 2016年12期
关键词:任安探险者亚丁

宋金波

核心提示:对遇险驴友的救助,不仅是一种人道主义救助,更是对国民权利的保障。

我们经常会看到驴友野外徒步遇险事件。不久前,在“广东女生任安儿新疆喀纳斯徒步遇难”后,我谈到,作为景区,既然收了门票,就理应对在景区中的游客承担相应的安全责任,其中包括有一定的安全指引,以及特定天气状况下的针对性保障措施。

但随即有网友反馈,说这条线路的很多驴友,实际上是逃票进喀纳斯景区的,至少,没有买全票,因为喀纳斯景区很多地方是一地一票。后来的新闻,并没有进一步对任安儿有没有买票调查。我觉得,这很可能是喀纳斯景区比较厚道的原因。

“山东驴友亚丁遇险”事故,情况就比较清楚了,遇难的驴友没有买票,其放弃了景区的有偿营救且试图与警方联系,尽管最后通过“有关部门协调”,景区救援人员仍然出动了,但遇险驴友没有撑到最后一刻。

近些年类似的事件不少,比这两次更严重的也有。一般来说,问题多出现在“救援支出谁来买单”。但亚丁的情况,却将冲突进一步强化了,甚至很容易给人以“要么给钱要么送命”的观感。

生命当然是最大的。理论上,不要说一个机构,就是一个人遇到另一个人遭遇险境时,也不能眼睁睁看着。重者,可能是违法的,轻者,也要遭到道义上的谴责。亚丁景区管理部门显然是属于有能力救援的,也毫不意外地遭到了道义谴责。

说实话,直到现在,我还是更同情任安儿。因为喀纳斯景区确实可以做足够多的预防措施,花不了几个钱,就能防范很多危险状况的发生,而他们没做得那么好。而对亚丁景区管理机构,我则更倾向于理解。很简单,换位思考,假如我是景区负责人,我没办法从两难的困境中找到一个合适的出路。

大部分驴友遇险,都会挖出类似的道义陷阱,这当然并非出于驴友的本意。但对于当事的管理机构来说,道义压力始终存在,特别是当遇险者最终不幸遇难的情况下。

救或者不救,这不是一个有标准答案的问题。国内外有很多经验。但你可以看到,在最成熟的社会里,悖论与困境仍然存在,要么没钱不救人,要么救了人没人出钱。社会中有效的那些杠杆与限制因素,在一些驴友特别是探险者这里,实际上已经不起作用了。要么是由于探险者的自负,要么是意外极端的事件,“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

假如有这样一种保险,驴友都应该购买,即发生危险后获得花费不小的营救。但毕竟谁也无法强迫驴友购买,这和组团旅游毕竟不同。另一方面,作为纳税人或公民,实际上驴友已经拥有了一种跨区域、几乎无限责任的保险,也就是由政府财政支出的救援。

亚丁的事态发展,基本符合常理。景区管理机构是营利机构,无力营救或者不可能不计代价营救。驴友放弃了这种专业机构,转而报警,即向公共安全部门求救。

国外很多探险者的民间自助式营救,需要很多条件。而这些条件,在中国当下社会,多数都不具备。在救助渠道单一的情况下,又要鼓励有偿救助的发展,政府的角色就不能那么机械地看待了。很多民众特别是对户外不感兴趣的民众,动辄以“不要吃饱了撑的拿纳税人的钱去玩探险”,来指责对遇险驴友的救助。不应忘记的是,对遇险驴友的救助不仅是一种人道主义救助,更是对国民权利的保障。在现有的条件下,假如这种权利不能得到保障,我们面临的远远不是“要钱还是要命”的道义陷阱,而是更深更彻底的社会公器信任危机。(支点杂志2016年12月刊)

猜你喜欢
任安探险者亚丁
30.98万元起售,全新福特探险者正式上市
忘人之过的任安
《报任安书》一文的完全解读
邓枫:“创新者”和“探险者”
乔亚丁国画作品选
叩问心灵,直抵生命——深读《报任安书》
维京探险者
赵津摄影作品 稻城亚丁
「亚丁,」香格里拉之魂
ADVENTURE JUNKIES 探险者们的别样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