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艺术品走下神坛

2017-01-03 15:59
支点 2016年12期
关键词:藏家当代艺术艺术品

核心提示:那些载入史册的杰作,不少在创作出来的前几年都无人问津或遭到过冷遇。

西早

2016年,刘益谦以2.7亿港元在香港苏富比拍下张大千巨作《桃源图》,华谊兄弟董事长王中军以2.07亿元竞得曾巩《局事帖》。商业大佬频频出手购买高价顶尖艺术品占据新闻头条,让在疲软的股市和疯狂的楼市里寻求资金避风港的民众似乎感受到,艺术品投资收藏已成为继股市和楼市之后的第三大投资市场。更有数据显示,在过去的30年里,世界上顶端2%的艺术品回报率远超股市,达到1560%。

有人将国内目前的艺术品藏家分为三类:超级大藏家以刘益谦、王中军、王健林、许家印等为代表;实力派藏家主要集中在高净值人群和大众富裕阶层,他们财力较为雄厚,具有较丰富的艺术品鉴能力,追求财力所及的“性价比高”的名家作品;最后则是以工薪阶层为主的平民收藏家。

面对极具潜力而又尚未完全普及成熟的艺术品市场,普通民众该如何理性看待,正确进入?“相对于听起来门槛较高的艺术品投资或艺术品收藏,对普通民众来说,我更愿意称之为艺术品消费”,武汉美术学院美术馆原馆长、WH.A.T.武汉艺术总站副馆长张光平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中产阶层的壮大,其消费必然从物质领域上升到文化艺术领域。特别是现当代艺术前卫、先锋等区别于传统艺术的特性,与当下社会个体凸显个性、消费者强调‘个性化的诉求十分契合”。

艺术市场虽是政府、社会、文化艺术机构等多方力量培育的结果,但地方艺术机构则是艺术市场成熟度最直接的反映。在国内最大的艺术资讯类网站雅昌艺术网,搜索各地签约画廊(艺术空间),武汉共有54家,虽然和北京、上海等艺术重地无法媲美,但在新一线城市中,数量也仅次于杭州、南京及成都。

成立于2009年的鼎韵艺术投资机构,是武汉最早专注于当代艺术的机构之一,它创办的沙龙坐落于汉口泰兴里内一栋民国时期的老建筑内。谈及为何选择当代艺术投资产业来创业,其创办人林沫汝表示,从地理环境来看,武汉是85美术思潮的重要发源地,今天活跃在中国乃至世界当代艺术领域的评论家、艺术家,有相当一部分就是从这座城市走出去的,比如尚扬、魏光庆、曾梵志等都是当代艺术领域领军人物。

“我们所接触到的藏家,还是以60、70后为主,其中企业家居多。80后藏家较少,主要还是艺术商店的粉丝,这可能也与年轻人的财力有关。”林沫汝介绍,还有一些并非富裕阶层的外国藏家,看到喜欢的作品会分期付款进行购买,这种消费习惯正在慢慢普及。

被称为“当代艺术买单人”的国内知名藏家张锐在鼎韵沙龙进行分享时,强调当代艺术品收藏首先要解决作品的使用价值。“我买作品还是希望它能够发挥它的使用功能,从实际角度出发,这件作品放你们家哪里最合适,艺术品就像灵魂一样给房子以生命力,会给你很多能量的注入。”林沫汝这样说。

有热爱才能学得快。虽然很多人的收藏之路是从懵懂的一见钟情开始的,但当你决定进入后,就需要做足相关功课。那些载入史册的杰作,大多数在创作出来的前几年都无人问津或遭到过冷遇,毕竟太超前的艺术都不太能被大众所接受。“当代艺术家从创作到被收藏,通常有一个自我风格形成到市场认可的磨合期,藏家若能在这一阶段关注并收藏艺术家的作品,既是对艺术的推动,也将带来更为丰厚的回报。”张光平说。

正如林沫汝在谈及商业发展与文化价值之时所言:商业数据很重要,但它与真正的价值创造是水和舟的关系,在文化产业上更要以长远的心态去播种、打磨以迎接市场的到来。

这一感悟,也同样适用于想要进入艺术收藏的新人们:关注艺术品对自己的文化价值,不管它未来增值多少,但它能让你增值是真的。在这样潜移默化的培养下,你能累积起超前的品鉴能力与独特眼光。或许, 十年、二十年后的安迪·沃霍尔、草间弥生或曾梵志们的作品,就挂在你家的客厅里。(支点杂志2016年12月刊)

猜你喜欢
藏家当代艺术艺术品
藏家之友
艺术品鉴,2021年征订中…
藏家之友
《艺术品鉴》常年征订中…
艺术品鉴,2020年征订中…
艺术品鉴,2020年征订中……
从苏绣能否成为当代艺术谈起
BIG HOUSE当代艺术中心
关于当代艺术市场的思考
藏家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