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育焕发新的活力

2017-01-03 04:05蒙秀溪梁风雷
广西教育·D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教师队伍县域活力

蒙秀溪+梁风雷

2013年,百色市田阳县立项了《田阳县整体推进县域课堂教学改革实验研究》,以课题研究的形式整体推进县域课改工作。经过三年的探索实践,该县教育如今呈现出一派新气象,全县中小学教师教学理念进一步更新,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学生变得乐学、爱学,综合素质有了很大提升。

营造改革的氛围

“在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下,我县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习惯于单一的‘满堂灌教学模式,导致老师厌教、学生厌学,严重阻碍了我县教育的发展。”田阳县教育局局长韦海溢指出,“改革迫在眉睫!只有改革,县域教育才能迎来发展的春天。”

为了扭转教育发展的颓势,田阳县迅速行动起来,于2013年7月15日启动了县域课堂教学改革研究,并组建了各级课题管理机构。该县建立了实验研究工作领导小组,由教育局局长亲自挂帅,主要负责协调和领导实验研究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试点工作的日常管理、协调、监测与资源调配。在学科层面,该县组建了学科实验小组,由教研员、学科带头人和部分骨干教师组成,负责指导学科教师进行课改研究。

随着课改管理机构的健全,一场激发田阳教育发展活力的“攻坚战”拉开了序幕。该县需要攻克的第一道“难关”,是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开始时,我对课改是有一定抵触情绪的,觉得那是瞎折腾,也担心会影响到教学成绩。”田阳县实验中学教师黄志良说。然而,在田阳县教育局实施“走出去”策略之后,黄志良的想法很快改变。他告诉记者,教育局分批组织教师到南宁、玉林、深圳、香港等地观摩课堂,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们所感受到的是“惊奇”和“震撼”。

“有些地方的学生的基础跟我们的差不了多少,可是他们在课堂上是那么有活力,那么有见解,学生的学习是那样快乐、高效。”黄志良老师感叹道,“看了之后,我对课改有了新的理解。确实,传统的课堂已经出现了不少问题,只有改革,我们的教育才更有活力。”

通过“走出去”,田阳县大部分教师开阔了视野,转变了心态,不少原本心存观望甚至抵触情绪的教师开始接受课改、实践课改,形成了良好的课改氛围。

让老师懂课改、能课改

“教师是课堂的直接操作者,有效教育课堂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有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在教师队伍建设上下足功夫。”韦海溢局长说。

田阳县初级中学教师黄芳是该县教师队伍建设的获益者。在传统教学模式里浸淫多年,她早已习惯了讲授式教学,所以在开始接触课改时,心中萦绕着种种疑虑:课堂交给学生是否会混乱?学生能否讲解到位?如何解决教学进度与学生学习主体的矛盾?

事实上,这些疑问也普遍存在于田阳县教师群体中,一度制约着该县课改工作的开展。为此,该县启动了教师课改能力提升工程,致力于打造一支懂课改、能课改的专业教师队伍,培养一批本土课改专家。学校层面,该县要求各学校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的作用,由学科组长、学科带头人组织本学科教师,通过上网自学、文本研读、集中交流等形式,了解、收集、学习各种有效教育的相关理论和典型教学模式。

田阳县采取“请进来,走出去”培训模式,一方面邀请区内外各学科课改专家到当地开展专题讲座,如邀请南宁市兴宁区的课改专家对本县教师进行有效教育基本功培训。自课改开始至今,该县已组织各类专家讲座6次,举办各种技能培训12场。另一方面,该县分批次组织教师到北京、深圳、香港、西安、玉林等地观摩学习,2013年至今已投入97万元经费,共安排697多位教师外出学习。

此外,田阳县还在县域范围内积极开展连片教研活动,通过片区内的交流互动、共享共建,促进片区教师队伍的整体提高,同时实施“送教下乡”制度,组织学科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将有效教育新理念、新模式带到农村学校,提升农村教师的课改信心和技能,还定期举办基层赛课活动,达到以赛促研、以赛促改的目的。

系统有效的培训,逐渐消除了教师们心中的种种顾虑。“一场场培训犹如及时雨,洗去了我心中的懵懂和迷茫。是课改让我找回了工作的激情,让我重新思考和发现教学的魅力。”黄芳老师感慨道。9月29日,她参加百色市举办的2016年初中思想品德高效课堂展示评比活动,充分发挥在课改中学到的本领,获得比赛第一名。

激发师生的活力

“课改改变的不仅是课堂,更是师生的精神面貌!”田阳县五村初中校长韦照井说,“以前,不少老师出现了职业倦怠,工作活力明显不足。学生也有不少厌学的,上课睡觉、下课打架的现象时有发生,管理起来很难。但现在,这些现象得到了根本性的转变。”

在田阳县初级中学学生李林艳看来,过去的自己“要么逃课,要么在课上昏昏欲睡”,但如今已就读初三的她,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信心。是什么改变了她?她诉记者:“是课改让学习变得越来越有趣。现在上课不再是老师‘满堂灌,而是同学之间的讨论、分享,我和小伙伴们都很喜欢这样的学习方式。”

感受到变化的还有教师。田阳县坡洪中学教师陈恒颇有感触地说:“一个很明显的变化就是,学生变得阳光自信、懂得自我管理了。”她与记者分享了这样一个小故事:按学校惯例,校运会开幕式上每班都要表演一个节目,过去,整个节目从开始到完成,她都得全程指导,可2014年,她却当起了“甩手掌柜”,节目的设计、排练都是学生自己完成,最后,她所带班级的节目获得了全校师生的好评。“原来学生这么能干,以前从来不敢想。”陈恒高兴地说。

课改激发了师生的活力,但这是否说明该项工作就取得了最后的胜利?韦海溢局长表示:“这还远远不够。教育改革是一个系统性工作,不只要改革课堂,还要改变教育发展的生态。”为此,田阳县教育局在实施课改的同时,还启动了“一校一品,一校一特色”校园特色文化建设工程。一方面,组织项目专家到各学校“把脉问诊”,指导学校制定特色发展思路;一方面,鼓励各校结合校情、生情,自主研发具有校本特色的“第二课堂”,构建特色校本课程体系。

“教育的改革是无止境的,我们坚信,只要我们坚持改革的初衷、落实改革的行动,就一定能办好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韦海溢局长信心满满地说。

(责编 莫东霞)

猜你喜欢
教师队伍县域活力
务实求真的长春高新第二实验教师队伍
尚德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
活力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思考
山东县域GDP排名出炉
改制增添活力
县域就诊率为何差了40%
收回编制 激发活力
一项县域中招政策的回顾与反思
全公开激发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