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017-01-04 17:47王玉慧
课程教育研究·中 2016年11期
关键词:创新数学教学

王玉慧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当今社会的需求,社会对人才的评价标准发生了变化,不仅需要知识,还需要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又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未来,创新教育不仅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和人才使用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我们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需要不断改革,我们提倡创新教育,不仅在教育、手段和工具来更新,更重要的是教育理念的更新。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数学教学中随着时代的发展显的越来越重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和基本原则。所以如何在数学课上实现创新教育?

【关键词】数学  教学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137-01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主要是指:在自然和社会上对存在的数学现象的好奇心,不断追求新知识,独立思考,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探索和研究。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积极引导学生把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从数学的角度对一些日常生活、生产和其他学科的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或深入研究一些数学问题,并充分反映学生的自主和合作精神,形成一个新的知识获取、开发、使用新知识解决问题,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1.优化创新心理、创新意识

创新的过程并不是一个纯粹的智力活动,它还需要由创新情感,。此外,人格在创新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性格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创新成就。创新意识的作用下产生事物的一种冲动会让周围的人有强烈参与的情感。冲动的情绪流动在每个行为的整个过程中,积累和连续性决定创新行为和结果的质量。在这里,意识是一个行为指导的能力,是行为的保证。在这个过程中,中学教学中重要的科目数学教师的肩膀上的任务是积极推出创新思想。在教学中,通过典型实例,引导学生促进勘查;通过新知识,新事物,引导学生去探索,通过快速的思维训练,指导学生直觉探索;在多个解决方案中,引导学生寻求其他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2.创造有利条件为创新教育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索的心理取向。让学生在课堂上发现问题,积极探索,他们必须建立一种创新,实施“创新教育”。在教室里,民主、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基础,教师必须以尊重,平等的态度来感染学生,只有有轻松愉快的心情氛围,学生对知识才能产生浓厚的兴趣,“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是一种重要的主观原因。作为有意识的动机,兴趣的重要条件是以创造性的态度从事活动。”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潜力。

3.重视提出问题  扶持创新行为

实践证明,不能提出问题不能擅长思考,不能用批判的眼光来观察世界,就不会有创造性的行为。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必须注重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让他们在一定的范围内犯错误,纠正错误,来支持他们的创新行为。

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①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观察是信息输入的通道。敏锐的观察是创造性思维的开始。可以说,没有观察就不能有更多的创造。在教室里,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首先,在观察之前,给学生一个清晰、明确的目标、任务和要求。第二,及时观察指导。第三,我们应该科学地利用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技术,以支持学生的问题的研究深度。第四,培养学生的兴趣,敏锐的观察力。

②注意培养想象力。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数学的想象力,往往可以缩短时间来解决问题,获得数学发现的机会,锻炼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了解基本知识。其次,通过生成的新知识来推理。

③根据现代心理学的观点来看,一个人创新能力的大小,一般和发散思维能力成正比。在教学中,要通过多个问题的解决方案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大胆地抛弃“教师、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开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模式,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轻松学习,从而达到教育的终极目标,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印家军.怎样在高中数学中贯彻创新精神.青少年日记,2015

[2]宋耀武.论学生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4)

猜你喜欢
创新数学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教育教学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