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的现状研究

2017-01-05 14:39田艳凤高虹高印平
未来英才 2016年18期
关键词:诱因大学生

田艳凤+高虹+高印平

摘要:心理健康问题是当代大学生面临的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由于个体性格的限制和环境因素的影响,部分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比较脆弱,本文着重就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诱因和几种强化心理承受能力的方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诱因

新闻回放:据报道,不久前,某大学在10天内发生三起大学生跳楼事件。2月20日该校统计学专业一名大一男生从实验楼跳楼身亡;2月27日,一名女研究生因内心抑郁,跳楼轻生;3月1日凌晨6时许,该校植物学专业一名三年级女研究生从六楼纵身跳下,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这些悲剧充分暴露了当代大学生脆弱的心理承受能力,也使我们清醒的认识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可忽视,加强心理承受能力的教育是学校教育中应研究和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心理承受能力的结构和要素

“心理承受力是指个体经受心理压力和挫折时,保持心理平衡和维持行为正常的能力。”[1]从定义中可以提取出这样的信息:压力和挫折是影响心理承受力的主要要素。

压力是由刺激引起的。不管是受欢迎的、令人愉悦的刺激还是被排斥的、有害的刺激都会带来一定的压力。人们面临压力时会产生一系列心理、生理的反应,这些反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唤起和发挥机体的潜能,增强抵御和抗病能力,促使机体主动适应环境变化的需要。但是如果反应过于强烈或持久,超过了机体自身的控制能力,就可能引起心理、生理问题。挫折是指个体在通向目标的过程中遇到了难以克服的障碍或干扰,致使动机不能实现、需要无法满足时所产生的紧张状态或情绪反应。挫折包含挫折情境和挫折感受。一般来说,挫折情境越严重,所引起的挫折感受也就越明显。但现代心理学认为,刺激(S)与反应(R)之间不是简单的刺激引起反应(即S-R)的关系,而是通过中介变量(O)起作用(即S-O-R)。中介变量的核心要素是人的认知方式和挫折承受力。也就是真正引起适应困难的不是那些挫折、冲突本身,而是当事者对于它们的看法,以及用来应付的办法。而这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培训加强和改变的。

二、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诱因新生在刚入学时,都要经历一个角色转换适应的阶段,在转变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心理学上将这一时期称之为“大学生心理失衡期”。

导致大学生心理失衡的原因首先是现实中的大学与他们心目中的大学不一致,由此产生心理落差。大学在每一个中学生的心目中,似乎都是自由的天堂,生活得乐园,被无限的憧憬镶上了绚烂的金边,当真正踏入大学才发现,自由只是相对的,每天仍要面对繁多的课程和各种考试的压力,这使得有些学生产生不适感甚至失落感;还有些学生因为没有考上理想的学校,或没有学习自己向往的专业而感到心情抑郁,造成心理失衡。其次是人际关系的摩擦和困惑而造成的心理失调。大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家庭条件的差异,教育模式和成长环境的不同,养成了学员不同的为人处世和个性特征。而现代的教育,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更加重视知识的学习,各种生存技能的培养则被忽视,导致有些学生无法独立、交际困难,在与同学日常相处中产生的摩擦和矛盾无法化解,日积月累,便会出现自闭偏执等心理问题。第三,从“优异”到“普通”的感觉失衡。大学是个人才汇聚的地方,大学生作为学校中普通的一员,与其以往在中学里作为佼佼者的感觉大不一样,这也是导致心理问题的诱因之一。第四,生活习惯的适应困难。现代大学生很多都是独生子女,其生活条件的优越和父母体贴入微的照顾、关爱,使部分学生无法忍受环境的转变,不能适应一个人的生活。某大学一名大一男生在开学三天后跳楼身亡,原因竟然是宿舍太热,没有空调。

2、家庭与外界环境的不利影响。埃利克森指出,如果个体没有得到父母的细心关怀,而被忽视、抛弃,受到敌视,他们长大后就不信任别人,不信任周围环境,尤其是不信任自己的能力,感受到持续不断的焦虑并产生神经官能症的精神防御症状,他们将用这种方法去应付他们所看到的世界。[2]所以不当的家庭教育、单亲家庭环境或淡漠的家庭关系,都可能成为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诱因。从某大学自杀身亡的一个男生的日记中可窥见一斑。他在日记中记载了因某月某日过节忘记给家里打电话而愧疚了一个月;因某月某日同学无意说的一句话而反复酌磨、失眠了好几个晚上……从日记中反映出他的性格非常的内向和敏感,什么事都习惯压在心里,那么是什么导致了他这种性格的生成呢?在对日记的研究和亲朋好友的接触调查中可以发现,家庭教育的简单、粗暴对其性格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从小父母对他的要求就特别高,成绩的退步或一点小事都常常招来父母不分缘由的苛责和打骂,这使他的性格变得异常沉默、敏感。在其自杀前期,又因想买微机的问题被父母以乱花钱为由狠狠的训斥了一番。本身性格的缺陷和家庭矛盾的激化,成为促使他走向自我毁灭的一个主要原因。某大学一跳楼自杀的大三女生在遗书中写道:“家庭的贫困、生活的窘迫像一座大山,时时压得我喘不过气,而相貌的丑陋,使我感觉更加的卑微,我拿什么来适应这个以钱财、相貌来取人的社会……”可见,家庭条件的贫困,经济条件的压力和社会不良环境的影响,有时也会给学生带来沉重的负担,导致心理疾病的发生。

3、学习的压力。在大学生活中,每个学生都要面对繁多的课程、不断的考试和各类证书考级,这些都会给他们带来一定的压力,只是处于不同位置的学生,其压力来源是不同的。对于成绩比较好的学生,他们的自我期望值比较高,有的以考研为目标,有的希望在大学期间修完第二门专业,对于理想实现的渴望也会使他们一直处于压力之中,如果心态调整的不好,有时会成为心理问题的诱因;而对于学习方法不当,成绩比较差的学生来说,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则是其压力的主要来源。曾经在和一名大二学生的聊天中了解到,他在大一时,由于学习方法不当,一连挂了三科,强烈的挫折感让他既焦虑又灰心。在以后的学习中,他投入了比别人多几倍的精力,但沉重的思想负担使他一到考试就发晕,现在,他对未来充满了担忧,时常出现自暴自弃和退学的念头。这就是由于压力过大,而又没有及时疏导所造成的一个典型的心理病例。精神长期高度紧张,就容易导致学生出现强迫、焦虑、抑郁甚至是精神分裂等心理疾病。

4、感情的挫折。当前,对情感方面的问题能否正确认识与处理,已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这里所说的情感主要包括对家庭的牵挂之情和个人的婚恋爱情。大学生对于家庭的牵挂之情主要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对家庭的依赖感比较强,把家庭作为其精神支柱,当家庭出现某些变故时,情绪波动就比较大;另一种是由于家庭条件的影响,比方说父母身体不好,家庭生活困难等等,都会强化这种牵挂之情。而这种感情有时也会转化为某种压力,使得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弱的学员情绪抑郁,行为失常。而感情的受挫,也是常给大学生带来困惑的问题之一。大学里曾经流行过一句话,“昔人已乘宝马去,此地空闻旧人哭。”是对当代校园爱情的生动写照。在校时恋爱,毕业后分手的现象也普遍存在。面对感情的起伏,面对分手,有的学生可以洒脱的放弃,有的会用友谊和学习充填伤口,有的却始终放不下。由于生活经历不够,心理承受力太弱,个别学生钻进感情的死胡同,最终酿成悲剧。

5、就业的压力。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高学历人才的日益增多,就业市场的竞争愈演愈烈。很多大学生找工作或找比较理想的工作越来越困难,前途的渺茫对大学里众多高年级学生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使他们因此焦虑、自卑而失去安全感,许多心理问题也随之产生。

三、心理承受能力的强化方式

1、培养冷静客观的挫折认知能力。挫折认知是挫折情境与挫折情绪、行为反映的中间环节。它决定了挫折情绪、行为反应的性质和强度。也就是说,一个人对于挫折的态度,决定了他的挫折感受。

爱迪生在研究电灯时,一位年轻记者问他:“爱迪生先生,你目前的发明曾失败过一万次了,你对此有什么感想呢?爱迪生微笑着说:“我并没有失败一万次,我只是发现了一万种行不通的方法。”[3]这就体现了一种对于挫折的不同认知。因此,在大学教育中,应加强辅导员和导师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引导,教会他们如何在学习和生活中有意识的充实、磨练自己,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作为大学生,应多读书、读好书,广泛吸收各方面的知识,从而扩大眼界,开阔胸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爱情观;应努力培养自己乐观、积极、自信、向上的良好心态,把人生视为一场冒险,在不断地挑战中锻炼自己的勇气,培养坚强的意志力;应胜不骄,败不馁,把失败视为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以百折不挠的精神去拥抱胜利等。

2、合理确定目标。目标具有强大的激励作用,它可以激发人潜在的能力,极大地提高人的心理承受力。一位哲人说过:远大的目标就像寒夜里的一盏明灯,它能鼓励你一路走下去,不气馁,不灰心,不丧气。拿破仑有句名言:“不想当元帅的士兵就不是好士兵。”这句名言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有志青年。拿破仑本人就是这一名言最好的实践者。他本是个矮小的科西嘉人,常受人欺负,在别人眼里是与将军、元帅无缘的,可他偏偏渴望着统率千军万马。正是这强烈的愿望加上不屈不挠的奋斗,使得他成为人类历史上少有的豪杰和伟大的统率。这就是目标的力量。在确定目标时,要注意调整好适度的期望水平。现实结果与期望水平的比值决定了情绪反应的性质和强度。如果抱负水平偏低,固然可以轻而一举的满足期望,但是这样的结果注定没有多少强化力,无助于自信心、自尊心的满足和提高。而且潜能的埋没和压抑,也会引发空虚、苦闷、无聊、彷徨等挫折感。如果期望水平偏高,即使尽其所能,依然力不从心,只会让失败的结局损伤一个人的自尊和自信。因此,目标的确定要合理。

3、增加挫折体验。余敏洪曾经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解释什么是心理承受力。他说:“一些面粉放上水揉一下,然后一捏面粉很容易会散开,但是你继续揉,揉了千遍万遍以后,它再也不会散开了,你给它拉长它也不会散架,它只会变成拉面,这是因为它有了韧性。”[2]而人在没有经历挫折之前,就像一团散面,只有在挫折和失败中不断的揉炼,其心理承受能力才会不断地增强。因此在学校教育中,可选择适当的科目或活动,有目的的提高标准,增加难度。美国著名的西点军校,其精英训练营冷峻的训练方式无人不知,面对任务,学员只有一个选择:完成。他必须把痛苦、劳累、磨难都埋在心里,把眼泪、委屈、愤怒也埋在心里,并把它们化做力量,从而去冲击任务、达到标准。这样的训练和经历,为他们心理承受力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建议大学生主动去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找苦吃,找罪受”,来丰富自己的人生经历,增加挫折体验,提高挫折承受力。日本的一位厂长曾对一个来厂干粗活的大一学生说:“你是教育系的学生,所以将来可以去教书或从事行政工作,没有机会再做这种粗重的工作了。可是我希望你永远不要忘记有人在做这种工作。当你苦闷时,不妨回忆一下此时的经历,也许可作为你生命的支撑力量。”

4、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会成为人们在面临和处理困境时强大的精神支柱。有医学界人士证明: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比吃药更有效。这就提醒我们,为维持心理健康,应增强沟通能力和人际关系的协调能力。作为大学生,应努力克服在家中养成的一些不良习惯,积极地改变自己,使自已尽快地融入到集体生活中去。要积极参加团体活动,特别是体育活动,因为几乎每项体育活动都要求团体配合,通过这些活动让同学们了解你,增加彼此的熟悉感和信任感,并把这种在活动中建立的感觉带入到日常生活中来,借以缓解紧张的人际关系,建立和谐通畅的人际交往。同时应注意,在与人交往时,努力了解自己和他人的优缺点和性格特性,既要尊重他人,也要自尊,不要为了交往而有意委屈自己;对一些不拘小节的人,要学会容忍,不要过于敏感;在交往过程中,应讲信用,学会谦让,体贴关心别人;与同学发生不快和矛盾时,应通过换位思考,来冷静处理。总之,要以一种平等的姿态与人交流沟通和相处。

5、实施心理素质教育工程。心理素质的形成既与个体的个性特征有关,同时又与后天的教育培养有密切的关系,因此,为加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应有计划、有目的地把心理素质培养纳入正规的教育训练轨道。首先,设置心理学课程,普及心理教育。连一般心理学知识都不懂的人,是很难有意识和正确地进行心理品质的锻炼和修养的。因此,学校应设立心理学教育课程,进行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心理学知识教育。同时,通过校刊、校广播站、校园网等载体,大力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使大学生学会自我心理调适,消除心理困惑,提高承受和应对挫折的能力。其次,把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活动中去。人的心理素质是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应该把教学活动作为心理素质培养的主渠道。要做到这一点,除指导思想的统一外,一个更重要的环节,就是要使广大教师都能懂得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懂得心理学的相应知识及培养教育方法。这是把心理素质教育渗透于教学全过程的保证。[4]最后,应设立心理咨询机构,建立专职的心理咨询队伍。心理咨询员必须经过一定的选拔和培训,具备良好的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和道德品格,以便在工作中能针对性地对个别学员的心理健康进行辅导、调适和治疗。目前,在国外和国内许多中小学和大学都已设立了心理辅导机构,如“学生顾问处”,“学生相谈室”,“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等,普遍取得了良好效果。

四、结语

21世纪,是人才竞争的时代,竞争是激烈而又残酷的,因此对人才的心理素质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一个人的心态能极大地影响自身技能的发挥,也能使其承受种种非常变故,以致抗御濒临失败的风险而反败为胜。1976年奥运会十项全能冠军的获得者詹纳,曾从体育比赛角度作了如下论述,他说:“奥林匹克水平的比赛,对运动员来说,20%是身体方面的竞技,80%是心理上人格上的挑战。”因此良好的身体和心理承受能力是大学生投身社会、参与竞争的基本保证,应不断的给予关注和加强。

参考文献

[1] 叶奕乾.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 反思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E].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

[3] 于绍乐.西点军校精英训练教程[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4.

[4] 王振兴等.心理素质教育工程的实施[J].《中国军事教育》1997,03.

猜你喜欢
诱因大学生
憋尿是尿路感染的重要诱因之一
·部位·+·症状· 让你准确判断头痛类型及诱因!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老年抑郁症患者的发病诱因及临床表现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