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慢”中充分思考,在“做”中学会创造

2017-01-06 05:20江苏省盐城市毓龙路实验学校
数学大世界 2016年34期
关键词:圆锥圆柱动手

江苏省盐城市毓龙路实验学校 江 干

在“慢”中充分思考,在“做”中学会创造

江苏省盐城市毓龙路实验学校 江 干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讲究“慢”的艺术,不应陷入“枯燥乏味、机械训练”的套路中;动手操作是数学课堂教学至关重要的活动形式之一,有助于深化学生知识理解、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

小学;数学;慢;做

一、在“慢”中充分思考,构建知识体系

教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慢”的艺术,需要舒缓的节奏,需要预留足够的等待时间和空间,需要耐心对待。综观当前的数学课堂,无论是公开课,还是常态课,许多教师往往倾向于通过完成环环相扣的学习任务,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提升数学能力。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然而若教师一味追求教学流程的完整性,过分地争分夺秒卡时间,赶进度,让学生火急火燎地完成一个又一个学习任务,缺乏咀嚼消化的过程,缺少喘息思考的时间,缺失自由表达和交流的机会,其结果可想而知,只能是浮光掠影,走马观花,不得要领,收效甚微。

【教学片段1】

【教学片段2】

图1

图2

同样的课题,同样的教学环节,不同的教学方式,其产生的教学效果截然不同。在教学中,一切急功近利,拔苗助长的做法都是徒劳的。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一个渐进的、缓慢的提升过程,应慢一点,再慢一点,学会等待,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和建构知识,从容而稳健地走进色彩斑斓的数学王国,用心体会数学的奥秘。在教学片段1中,学生学习量大,除了做书本上的习题外,还需要尝试挑战教师增加的几道拓展题,以至于学生在“试一试”环节中无过多精力去思考探究。倘若在教学中能够放慢教学脚步,适当地减少一些教学内容,多停留一会,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小组合作、交流讨论,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中不断点亮学生思维的火花,调动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教学质量和效果自然将大大提升。在教学片段2中,我讲究了“慢”的艺术,以学生为主体,注重等待,在教学关键处给学生预留了充足的思考探究和自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这样不仅让学生在自主思考探究中精彩生成,掌握了数学思想方法,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升了学生多向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学会创造

动手操作是数学课堂教学至关重要的活动形式之一,有助于深化学生知识理解,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提升学生实践探究和动手操作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巧设有效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动手操作、实践探究,让操作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内化知识、深化理解,发展思维,学会创造,增强能力。

【教学片段3】

一次,我在执教“圆锥的体积”时是这样展开教学的:

我:同学们,你们知道圆柱的体积与它的底面积和高有关,那么圆锥的体积又与什么有关呢?

学生1:可能与它的底面积有关。

学生2:可能与它的高有关。

学生3:可能与它的底面积和高都有关。

我:圆锥的体积与底面积和高有关,那么如何求出圆锥的体积呢?

学生4:通过将圆锥变形成圆柱、长方体求出圆锥的体积。

学生5:把空圆锥装满水倒入量杯中。

我:同学们的想法都不错,今天我们将探究一般性的计算圆锥体积的方法。

如果让你选择一种立体图形作为辅助工具,你会选择哪一种?

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圆柱体。

我:下面请以四人为一组,各小组从实验器材中各选一只圆柱和圆锥,展开实验探究,验证你们的猜想和假设。

学生经过动手操作、实验探究,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各自的发现。以下各小组的操作过程和发现:

小组1:我们用空圆锥装满米后倒入空圆柱中,3次正好倒满,说明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3倍。

小组2:我们用空圆柱装满米后倒入空圆锥中,3次倒完后,发现圆锥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1/3。

小组3:我们用空圆锥装满米后倒入空圆柱中,只倒了一下,量了一下,发现米的高度正好是圆柱高的1/3,这说明圆锥的体积应该是圆柱的1/3。

小组4:我们通过实验发现,圆柱的体积是圆锥的体积3倍多一点。

……

我根据学生的实验探究和发现,进行了总结:(1)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1/3;(2)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3倍。继续追问学生:为什么出现不同的结论?请各小组相互交流讨论,分析原因然后持有以上两种不同观点的小组请交换实验器材,重新操作实验,展开探究。学生经过再一次的实验探究、合作交流、共同研讨,最终得出这样的结论:在等底等高的前提下,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1/3。其公式为:V圆锥=1/3V圆柱=1/3sh(等底等高)。

动手操作是学生掌握知识、提升能力的重要手段。在教学片段3中,我通过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猜想假设,然后因势利导,让学生借助圆柱体这一辅助工具,选择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探究、动手操作,记录实验现象,自主发现问题,最后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合作交流、共同研讨,找出产生实验不同结果的原因,并互换器材,重新操作实验。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感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知识体系,又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究意识和创新思维,提高了学生自主探究、实践操作、敢于创新的能力。

猜你喜欢
圆锥圆柱动手
我也来动手
圆锥摆模型的探究与拓展
圆柱的体积计算
圆锥截线与玫瑰线
“圆柱与圆锥”复习指导
计算法在圆锥保持架收缩模组合冲头设计中的应用
动手吧,把水“洗”干净!
动手画一画
动手演示找错因
圆柱壳的声辐射特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