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高水平大学数学教学团队

2017-01-06 19:11朱长江郭艾
中国大学教学 2016年7期
关键词:研究型大学

朱长江 郭艾

摘要:高水平教师队伍是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华南理工大学通过实施分类考核评价体系、增加教学团队岗位津贴等举措,构建了有利于教学团队良性发展的运行机制。大学数学教学团队不断发展壮大,团队成员逐渐成为引领全院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主力军,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方面成效显著。

关键词:教育教学质量;研究型大学;大学数学教学团队

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核心是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而高水平教师队伍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华南理工大学从2000年以来开始实施“兴华人才工程”,数学学院以此为契机,按照研究型大学高素质教师队伍的标准打造大学数学教学团队,积累并探索出了一定的经验。

一、实施分类考核评价体系,增加岗位津

贴,确保教学团队良性发展

研究型大学教师既要从事教学工作,教书育人,又要开展科学研究,发展学术,往往在时间和精力的投入上难以平衡。重科研、轻教学的教师评价体系和职称晋升条件让很多教师沉于科研而疏于教学,把教学当副业,将主要精力投入到申请科研经费、搞项目、写论文、评职称上,对待教学的标准降低到只求不出课堂教学事故,不问课堂教学效果,忘记了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忽视了对学生应有的教育和培养。

为了让长于教学的教师专心教学,让刚进入学校的具有高学历并且科研能力强的青年教师在做科研的同时愿意投入时间、精力于本科教学中,华南理工大学自2000年起通过实施“兴华人才工程”,分类开展以教学为主的教学团队建设和以科研为主的学科团队建设,学校制定了“兴华人才工程”学术团队及公共教学团队建设相关配套政策。其中,

《“兴华人才工程”实施方案》为教学团队教师制定了以考核教学业绩为主的考核评价体系,并在前四期“兴华人才工程”实施中制定了优于学科团队10%的岗位津贴分配办法及绩效奖励政策,在刚启动的第五期“兴华人才工程”计划中,将教学团队的岗位津贴及绩效奖励调整到140%;为教学团队教师设立了以考核教学水平为主的专职教学型教授和副教授岗位;在进修和公派出国留学交流等方面,优先支持“兴华人才工程”教学团队的教师;设立校内专项教研教改项目经费,支持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增设教学效果优秀教师奖励办法等。学校在“兴华人才工程”建设中,扭转职称评定“重科研轻教学”的局面,通过职称分类评审,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价体系,对教学团队教师申报职称着重考核教学工作量、教学与教研水平、学生的教学评价和人才培养质量,弱化对科研项目和科研论文的考核。自2009年以来,大学数学教学团队先后有6位教师晋升教学岗教授,7位教师晋升教学岗副教授。这些向教学倾斜的政策和举措不仅让一些师德高尚、教学水平高、教学质量优秀、深受学生欢迎的以教学为主的基础课教师能更加积极自觉地发挥个人教学优势,同时也让青年教师根据自身的发展潜力,找到科研与教学的平衡点,从根本上调动了教师愿意投入教学的积极性,促进了教学团队的良性发展。目前,大学数学教学团队已形成了一支职称、年龄、学历和学缘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

二、构建大学数学教学团队机制和运行模式

大学数学教学团队由微积分教学团队和工程数学教学团队组成。这两个教学团队是依托我校数学学院“数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数学与应用数学国家级特色专业等建设而成的。微积分教学团队负责工科数学分析、微积分、微积分初步、数学实验等课程的教学与课程资源建设,工程数学教学团队负责线性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等课程的教学与课程资源建设。

大学数学教学团队设置了两个首席教授岗位、若干个责任教授岗位、若干个主讲教师岗位和若干个骨干教师岗位。首席教授需要具有教授专业技术职务,责任教授需要具有副教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主讲教师需要讲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首席教授负责制定每门课程的建设任务和建设目标,并划分任务模块,合理安排工作,保证团队各项工作的高效顺利开展;责任教授协助课程负责人实施各个模块工作的运行和目标完成。

数学学院教师根据《兴华人才工程教学团队岗位条件》,自愿申请加入大学数学教学团队,经过学校和学院论证同意后,与学校和学院签订上岗目标责任书和聘期合同,进入“兴华人才工程”大学数学教学团队并享受相应的岗位津贴和绩效奖励。学校和学院负责对团队进行中期和聘期结束考核,学院和首席教授负责对团队个人进行考核。

三、明确“传、帮、带”责任与义务,推动团队老、中、青结合,提高团队的整体教学水平

在“兴华人才工程”教学团队组建初期,大学数学课程师资队伍与我校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要求相比有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50岁以上教师多,一批老教师面临退休,团队整体学历和职称较低,教师科研和教研水平薄弱;二是进入大学数学教学团队的一批刚毕业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缺乏本科教学经验,教学水平参差不齐。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在“兴华人才工程”建设中,安排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每周用一个下午的时间,为20多位中青年教师详细剖析大学数学课程的重点和难点知识,通过示范课传授教学法,并安排青年教师多次试讲,以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同时,团队建立了青年教师“导师”制,每位老教师指导3~4位青年教师,并明确“传、帮、带”的责任与义务。青年教师一边随堂听课,一边讲授习题课或讲授小班课,系统接受培训一年后,方可正式担任主讲教师。在主讲课程期间,指导教师还需随机听课并给出指导意见,直至青年教师完全过了教学关为止。

另外,数学学院每年组织青年教师开展教学竞赛,选派优秀教师参加学校的教学竞赛。经过连续几年的培养,一批当年的青年教师己脱颖而出,成长为师德高尚、教法精湛的优秀教师,深受学生的爱戴,多人次荣获优秀教学南光奖、教学优秀一等奖和学生评教优秀等各种奖励。现在,当年的那些老教师已退休,但这些被指导过的年轻教师已经成长起来,并己成为了教学团队的主力军。他们一方面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另一方面对新进的教师进行传帮带,起示范带头作用,形成了团队发展的良性循环。

四、引进与培养相结合,鼓励青年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和出国交流学习,提升团队教师学历层次和国际化视野

提升中青年教师的学历层次是研究型大学师资队伍建设的关键着力点。我校在“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创造有利条件,大力支持教师报考高水平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在职博士研究生,将团队建设和教师个人职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学校对在职学习的教师,基本工资、“兴华人才”岗位津贴等正常发放,资助学费的50%,并可享受教学工作量减免等优惠政策。在第三期、第四期“兴华人才工程”大学数学教学团队建设中,我校有15位教师通过在职学习获得博士学位,4位教师获得出国交流学习一年的资助,同时引进了10位优秀的国内外博士研究生进入大学数学教学团队。

五、帮助教学团队中青年教师提升科研能力,加厚学术底蕴

虽然不是每位教师都可以成为教学和科研双优型的全能教师,但是在研究型大学,教师如果完全不搞科研,一定不是一个称职的好教师。学校在教学岗位高级职称评审条件中只是弱化了对科研的要求,但不是对科研没有要求,必要的科研要求还是存在的。另一方面,科研工作有助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深刻理解,在教学中能够做到深入浅出,并能够结合前沿学术成果进行教学,开阔学生的视野。特别是对教学水平有待提高的青年教师来说,科研学术水平的提升能反哺教学。

在“兴华人才工程”前三期大学数学教学团队建设中,由于师资短缺,团队教师承担了大量的课堂教学工作,导致团队教师科研水平下滑,这对中青年教师职业发展和高水平师资团队建设极为不利。为此,我校数学学院领导在第四期团队建设中特别加强了团队的学术建设,通过定期举办学术报告、加强学术交流、为青年教师提供国内外访问学习和参加学术会议的机会、指导青年教师申请国家科研基金等举措,营造团队的学术科研氛围。目前,大学数学教学团队教师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部省级以上科研课题20多项,近3年发表SCI收录论文100多篇,在学术贡献、学术地位以及学术研究的影响力等方面有了显著的提高。

六、构建一支职称、学历、年龄结构合理的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发挥团队效应,开展大学数学课程建设

自2000年起,“兴华人才工程”大学数学教学团队建设已经进行了4轮。通过建设,团队人员逐步增多,职称结构和学历结构层次逐步提高,年龄结构层次趋于年轻。由50位教师组成的大学数学教学团队中,首席教授2位,责任教授25位,主讲教师23位。团队教授职称比例达到14%,副教授比例达到40%,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达到80%,50岁以下的专任教师比例达到84%。形成了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主,热爱教学、高学历、学术水平较高、乐于钻研教学的大学数学教学团队。

团队教师紧紧围绕以学生为主体,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充分发挥团队效应,构建了基于大学数学基础理论课程、数学技术实验、创新竞赛活动的三个层面多个模块的教学体系,将大学数学课程建设的诸要素,如青年教师培养、教材编写、课程资源建设、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创新、指导学生实践活动、开展各项竞赛等,划分成一个个目标明确的项目。在项目建设分工上,做到人尽其才,根据每个教师的特点,由责任教授负责组建项目小组,由此达到推进和落实大学数学系列课程整体建设目标和任务。

经过团队教师多年的努力,我们在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上取得了如下成效:

一是在大学数学基础理论课程建设层面,加强课程资源建设,完成了大学数学立体化系列教材、微积分课程课堂教学视频录像、微积分课程辅导视频录像、大学数学系列课程考试题库、在线考试平台建设等资源建设。在教学内容组织、课堂讲授、课后辅导等教学环节上,为了让学生在学习大学数学知识的同时充分领会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能够启迪学生的思维,团队教师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为学生打下了坚实的大学数学理论基础。

二是在数学技术实验层面,完成了大学数学基础实验课程和与专业课相结合的数学应用试验课程实验项目的建设,出版了与之配套的数学技术实验教材。2012年,我院数学技术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广东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每年我校有近2 000名学生从数学技术实验教学中获益。通过数学技术实验,学生们加深了对数学理论的理解,解决了许多学生一方面知道数学很有用,另一方面学了数学却不会用的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三是在创新竞赛活动层面,每年定期举办数学建模文化周,举办数学建模的讲座和培训。我校每年约有500名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和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并在历年数学建模竞赛中屡创佳绩。2011年以来,获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特等奖1项、特等提名奖3项、一等奖35项,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5项,还有大量的各种创新大赛奖项。

目前,大学数学教学团队在原有成果的基础上正在实施“以生为本,多元融合”改革项目,包括:(1)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课堂教学和考试方式的改革;(2)利用网络平台,推动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共享,实施线上与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3)营造大学数学文化氛围,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更多的同学热爱数学;(4)以数学技术实验教学中心为依托,按照以学生为本,教学、科研、竞赛“三位一体”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的培养质量。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教学是高校的中心工作。面向高校一年级新生开设的大学数学课程,对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学习方式、培养学习能力、开拓科学视野、激发探索精神、明确大学学习目标至关重要。建设一支师德高尚、治学严谨、学术底蕴深厚,教学科研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大学数学教师队伍,是提高大学数学课程教学质量的保障。我们将继续实施有利于教学团队良性发展的运行机制,以国家建设“双一流”大学为契机,不断加强大学数学教学团队的建设,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责任编辑:夏鲁惠]

猜你喜欢
研究型大学
研究型大学国际合作联合培养项目的思考与改进
新形势下高校青年教师理论力学教学方法交流
研究型大学人文通识课到课率与课堂因素关系探究
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科研能力提升策略
研究型大学中教师角色分析
区域特色研究型大学创建研究型大学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思维研究
科学慈善与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
基于转化医学理念的生命科学教育实践探究
我国大学生自由选择专业和课程状况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