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地方高校课堂教学元评价研究

2017-01-07 19:59
职教论坛 2016年25期
关键词:评价者记录表应用型

吴金航、朱德全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6年第5期中撰文,设计了研究课堂教学元评价的工具,调查了某应用型地方高校对教师的评课活动,分析了在评课中出现的问题,进而提出了改善评课活动的策略。

为了发现地方高校课堂教学评价者在评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偏差,为地方高校课堂教学评价者的评价规范提供参考、促进评价的有效性,作者在文献分析、开放式访谈和行动观察的基础上制定了“高校课堂教学评价者行为观察记录表”用于研究。观察记录表主要由受评者基本信息、评价者基本信息、评价信息及观察时间地点等四个部分组成,调查对象为校级领导、校内处级领导(主要包括教务处处长、各二级学院院长和书记)、督导员、普通教师。

通过调查发现评课中存在着以下几点问题:一是评价主体泛多元化,评价者与受评者的职务背景、学科背景、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均差异较大,评课主体的专业针对性不强,呈泛多元化样态。二是评价目标层级化,主要可以分为批评型、完成任务型、褒奖型和良性型,但良性型的评课者寥寥无几。三是评价内容碎片化,对专业性内容缺乏深度的探讨与交流。四是评价方法欠合理化,运用的观察记录工具缺乏可操作性,评课思路的逻辑性不强且评课视角偏重他者或自我中心。

基于上述调查研究,作者为修正评课存在的问题而提出了以下几点对策:一是构建“四位一体”的专业评课共同体,由受评者、学科专家、同行以及听课学生共同评课。二是构建发展取向的评课目标,合理的评课应该以学习、共享和发展为取向,而不是批判和挑剔。坚持以促进教师专业素养养成为评课的核心目标,以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为宗旨。三是构建形塑教师专业素养的评课内容,评任课教师的教育理念、知识结构以及教学能力。四是构建合理的评课方法,选择可操作的观察记录工具,坚持“欣赏—缺憾—建议”的评课思路,坚持教学情境导向的评课视角,呈现最终的评课结论文本。

猜你喜欢
评价者记录表应用型
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控制工程实验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从科学探索坊中的“被记录”现象谈开
教师的角色转变带来的课堂教学变革
“广西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成立
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文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小学语文 “群文阅读”教学的探索
记录大班幼儿科学探索活动的有效方法
360度绩效反馈评价有效性的博弈分析
我与教师共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