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工业园区现状及发展模式

2017-01-07 19:59陈露褚淑贞
现代商贸工业 2016年9期
关键词:案例分析发展模式

陈露+褚淑贞

摘 要:我国生物医药园区发展已经进入高速发展阶段,而总体工业园区的发展又各有千秋。据此介绍了我国生物医药工业园区总体发展的态势,对园区发展模式做了归纳,列举了三个典型性的生物医药工业园区,最后对我国医药工业园区的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生物医药工业园区;发展模式;案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09.002

1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工业园区发展概况

1.1 发展概况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正迎来黄金发展期,据统计,截止至2013年,我国目前共有各类国家级和省级园区607家,这其中规划初期将生物医药作为主要产业之一进行规划的有179家,占总数的29.49%。全国生物医药园区总体发展迅猛,各园区又结合各自优势资源进行特色发展。

1.2 发展模式

我国目前的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在分类上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专门设立的专项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高新园区,如泰州高新区(中国医药城),这类园区一般为政府主导或企业自发集聚形成两种,例如泰州高新区属于前者,而吉林省通化医药高新区属于后者;另一种是包含在综合性高新区或经济技术开发区内的“园中园”形式的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如苏州工业园区内的苏州纳米科技园,这类园区一般由政府主导,国有企业运营为主,一般在整个综合性园区中的占比不高,因此市场化程度高,运营机制灵活。

1.3 发展特色

1.3.1 全国初步形成三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从全国整体布局来看,我国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东北三省、长三角、环渤海三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这三大集群的生物医药园区在数量上高度集中,在空间上联系紧密,在质量上优势明显。集群内在企业数量、产值、从业人员数量、研发能力等指标上均遥遥领先于其他区域,初步形成了类似于美国旧金山湾区、波士顿地区的医药集群发展态势。截止到2014年4月为止,这东北三省、长三角、环渤海三个区域国家级园区分别达到了23、28和31家,占据了中国该行业园区总数的半壁江山,其中环渤海地区拥有14家国家级高新区,居全国第一,长三角则是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居全国首位,达到了20家。此外,中部的河南、安徽、江西、湖北、西部的云南、贵州等地也集中了一定数量的园区。2014年我国医药工业园区具体分布如图1所示。

1.3.2 部分地区生物医药园区布局合理,带动区域经济健康发展

近年来,我国一些医药产业发达的省份都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联动互利的医药产业园区布局。以江苏省为例,江苏省已经将生物技术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最近十年在泰州、南京、苏州、无锡、连云港等地新建多家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初步形成了“一城六区”的生物医药产业园的部属格局。以泰州“中国医药城”为中心,多家生物医药园区“众星拱月”布局,分工明确、差异发展、特色鲜明。在这些园区的带动下,2012年江苏省医药工业总产值达到2647.69亿元,同比增长2471%,第一次超过山东,跃居全国第一。

1.3.3 园区成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要依托

我国生物医药园区的发展已经产生了初步的集聚效应,进而有效的促进了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截止2013年,我国已经正式进入运营的生物医药园区共有108家,这其中共有生物医药企业6215家,占全国医药企业数的32%;年总产值达5947亿元,占全国的25%;共吸收从业人员61余万人,占全国的33%,其中从事生物医药研发的人员10万余人,占全国的40%。园区还能有效的培养龙头企业,在这108家生物医药园区中,全球医药百强企业42家,全国医药百强企业99家,179家生物医药上市公司中的153家。因此,园区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要依托。

2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工业园区案例分析

本文从产出潜力竞争力、基础竞争力、研发竞争力三个方面选取了泰州医药高新技术开发区(中国医药城)、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上海市张江高科园区、三个工业园区进行了典型园区分析。

2.1 产出潜力竞争力典型园区——泰州医药高新技术开发区

2.1.1 发展概况

2009年正式挂牌成立的中国医药城,地处长江三角洲重要成员城市——泰州,总体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由科技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同建设。

作为我国首家国家级医药高新区,中国医药城目前拥有药品生产企业24家,药品研发企业40多家;药品及医疗器械每年注册数目约为50个。2014年年产值近80亿元。中国医药城是集研发、生产、商贸、康健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国际化城市新区,该园区内集聚了美国哈姆纳研究院、德克萨斯医学中心、中国药科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等一批国内外知名的医药研发机构与高等院校,一批医药生产、服务型企业先后落户。中国医药城总体发展速度位居全国生物医药园区前列,预计未来五年产值将突破500亿,是产出潜力竞争力典型园区。

2.1.2 发展特色

(1)全国唯一的“省局直属分局”。

2011年10月8日,全国唯一一家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泰州医药高新区直属分局在中国医药城揭牌成立。泰州医药高新区直属分局的最重要职能有监督实施药品和医疗器械研制、生产、经营、使用质量管理规范,负责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经营许可和医疗机构制剂许可并监督检查,负责药品、医疗器械注册并监督检查。省直属分局的入驻大大方便了园区内的企业落户的手续,加快了产学研转化的速度,这一创新工作模式成为推动中国医药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2)完善的基础设施。

中国医药城基础设施完备,已经完成园区供电、供水和通信全覆盖。同时,园区内已经建成商业街、高档住宅及其他配套设施,整体基础硬件水平已达到全国领先水平。

(3)日益丰富的智力资源。

截止到2014年,中国医药城已有100多名“国际领军型”人才加盟入驻,这其中有14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1300多名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加盟,大大提高了医药城的创新能力。

2.2 基础竞争力典型园区——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2.1 发展概况

1991年3月,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国务院批准,成为首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91年12月以来,经国家科技部(国家科委)的历次审定、调整,广州高新区进一步扩大其下辖广州科学城、南沙资讯科技园、黄花岗科技园、天河科技园(软件园)、民营科技园“一城四园”。雄厚的基础支撑为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的生物医药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因此是基础竞争力中较为抢眼的园区之一。

截止到2013年,该园区内共有生物医药企业231家,占园区内企业总数的11%,所有企业承担的国家级在研课题159项(2012年),科研经费超过5亿元。

2.2.2 发展特色

(1)医药产业已具有较为完善的产业链,自主高新技术较多。

广州高新区项目引进较为合理,在引入产业项目、外资研发机构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科技企业时,会充分考虑产业链的完整度。因此,其通过搭建平台整合资源,建立了一条从药品研发——药品中试——药品产业化的一条完整的创新链,因此使得企业能够实现所谓“区内孵化—区内成长”周期性发展,在整个完善产业链的过程中,其自主拥有的高新技术也在不断增加。

(2)各类研发机构成为区内科技创新活动的主体。

广州高新区内拥有一批综合性的医药相关的科技创新研发机构,包括国家、省、市及企业的开发机构数十家。该园区的主要特色为,园区内不仅有中科院系统的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国家基因药物工程研究中心、广州市微生物研究所、迪森热能等一批医药相关的国家级、省市级科研机构。同时,还有汇丰银行中国软件研发中心、杜邦粘胶剂研发中心、美国Arrany公司广州研发中心、广州爱立信软件研发中心、荷兰MAAS设计研发中心等一批其他高科技科研机构。这些科研机构间的合作交流与思维碰撞极大的提高了园区整体的科研创新能力。

2.3 研发竞争力典型园区——上海市张江高科技园区

2.3.1 发展概况

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开发区始建于20世纪90年代初,是我国最早获批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一,其前身是上海市漕河经新兴技术开发区。1992年,张江科技园区作为上海国家级高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式更名为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98年,上海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初步形成“一区六园”的基本格局。2006年3月,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国务院批准更名为“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据统计,截止2013年,该园区内共有11家国家级工程中心,1家医药企业孵化器,5年内获得国家级奖项9件。2009年张江高新区内从事科技活动的人员数量突破9万人,比2007年增加39280人,年增长速度为20%左右。这其中中高级职称人员有3.5万人,占张江全部从业人员数的11.6%。2009年张江园区的科研经费总额为238.6亿元,2013年的科研总经费超过千亿,总量位列全国第二位,仅次于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在全国的医药产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2.3.2 发展特色

(1)综合实力全国领先。

自成立20年来,上海张江高新区各项事业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其创新实力、高科技产业集中度、创新创业环境,已经成为上海的发展新标杆。与此同时,张江高新科技园的经济、科技、产业等各项指标均位列全国高新区前茅。多年的发展为上海张江积累了良好声誉和品牌效应,张江正在向着更高更强的医药产业园区的目标迈进。

(2)区内相互借鉴,培育核心研发实力。

上海张江高新区核心院以生物医药、集成电路和软件为主导,拥有一大批国际医药巨头公司的研发机构,如辉瑞、罗氏等国际排名前五的医药企业都在上海张江入驻了核心研发机构。同时,张江高新区的各个分园也结合各自的基础条件与资源禀赋,培育核心研发团队,如漕河泾园坚持引进科技含量高、利润大的项目,集聚了中外众多高新企业和研发机构。

3 结论

从医药工业园区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除了需要园区、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外,还应当建立相应的配套体系,如市场服务、技术服务、政策支持等体系。其中市场服务体系是基本前提,技术服务体系是催化剂,政策支持体系是重要保障。以生产为主导的医药工业园区,强调的是供应链上下游的配套;以创新为主的医药工业园区,强调的是科技中介服务组织;以资本运作为主的医药工业园区,强调的是资本链的总体把控运用。

这其中,政府需要秉持全新的观念去发展医药工业园区的集群,在这一过程中,政府一方面要鼓励基础性研究,制定保证公平竞争的法律法规;同时,也要通过法律经济和组织手段在环境、制度、政策等层面,去引导医药工业园区的创新行为,比如在创新园区内部的研究开发体系中,鼓励大学和企业之间的“产学研”结合创新。当然,在未来我国医药产业园区的发展中,政府作为一个制度的供给者,制定合理的规则并保证规则的公平公正实施,也需要决策者发挥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1]李景欣.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集聚发展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11.

[2]戴东强.新形势下我国都市工业园创新机制与模式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2.

[3]马兰,郭胜伟.英国硅沼——剑桥科技园的发展与启示[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04):46-48.

[4]刘曙光,刘子玉.国外生物科技园区发展模式研究[J].世界地理研究,2002,(02):54-58.

[5]周志丹,杨青.从硅谷和128公路地区的兴衰谈政府在风险投资中的作用[J].经济问题探索,2005,(08):44-46.

猜你喜欢
案例分析发展模式
“互联网+”下的商业模式创新案例分析
父亲缺失案例分析
冷库建筑火灾特点及调查方法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文化的发展模式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
让语文课堂评价语绽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