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

2017-01-07 00:43梅洪
职教论坛 2016年25期
关键词: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

摘 要:当前,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上面临困境,以“技能本位”为培养目标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也不能满足学生可持续发展。由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需要大力培育现代工匠,现代工匠的培育,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对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目标要求,加强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是高职院校改革创新发展的必然选择和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高职教育要积极打造以工匠精神为特色的育人体系,着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工匠精神的技术技能人才。

关键词: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

作者简介:梅洪(1962-),女,江西南昌人,江西制造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0

随着去年电视连续剧《大国工匠》的热播,和年初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一度成为媒体和社会热议的话题,中国制造业需要大量生产高品质产品的企业,国家经济建设需要千千万万具有工匠精神的技术技能人才,时代呼唤工匠精神的回归,当前弘扬和传承工匠精神具有重大现实意义,高职院校要积极适应国家发展的需要,要承担起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为社会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技术技能人才重任,深刻查找工匠精神培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打造以工匠精神为特色的育人体系,着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工匠精神的技术技能人才。

一、工匠精神的科学内涵

工匠精神历久弥新,我们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工匠精神的科学内涵,任何片面的、庸俗化、表浅化的理解,都会对培育高职学生工匠精神产生极大的误导。

工匠精神是一种对职业敬畏、对工作执着、对产品和服务追求完美的价值取向,是对产品精雕细琢、追求卓越,并不断创新的精神理念。因此,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态度和精神理念,与人生观和价值观紧密相连,也是一种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1]。中国传统社会工匠精神是以道德精神为中心,强调“做事先做人”、“德艺双馨”;[2]以品质追求为灵魂,强调精雕细琢和精益求精;以师徒传承为教育过程,强调“人身依附”和“体知躬行”;以家族家庭为传承范围,强调“传内不传外”和“传男不传女”。

工匠精神特征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追求完美和极致。不惜花费时间精力,孜孜不倦,反复改进产品,极力使产品完善和极致;二是严谨,一丝不苟。不投机取巧,确保产品的质量,严格产品检测标准、不达要求绝不轻易交货;三是耐心、专注、坚持。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绝不停止对更高品质的追求,不断完善产品的各项指标各个细节,把不懈的追求,贯穿自己的职业生涯;四是专业、敬业。具有崇高的职业使命感,甘于奉献,舍弃诱惑,倾力打造本行业最优质的产品、其他同行无法匹敌的卓越产品。

二、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高职院校办学理念上存在重技轻人的价值取向

有些高职院校在办学理念上存在重技轻人的价值取向,在顶层教育教学制度设计中,更多关注对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与专业技术技能的培训,而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未能给予足够重视,也忽视了对教师职业素养的更高要求,轻视了对学生工匠精神的熏陶和培育。

(二)高职教师缺乏对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追求

相当部分高职教师从学校到学校,缺少系统的专业实操历练和示范能力的训练,加之有些教师缺乏对职业敬畏、不断创新的精神理念,满足于现状,教学敷衍,缺乏对教学法深入研究的热情,讲授专业理论课尚可,上实训课力不从心,身体力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育人示范效应大打折扣。

(三)校园亚文化影响

长期以来,受60分万岁的校园亚文化影响,许多高职学生对课程考试无所谓、不重视,缺乏敢为人先、永创佳绩的精神,只满足于考试成绩及格、合格;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有相当部分学生缺乏精益求精、刻苦钻研的劲头,上课被动听讲,课后作业敷衍了事、抄袭现象普遍;在实验、实训等实操课程的学习中,相当数量学生存在追求“速成”的浮躁心理,投机取巧,功利心切,急于求成,马虎了事,浅学辄止,缺乏追求卓越品质的思想意识,只满足于实验数据过得去,实操技能略知皮毛。

三、培育高职学生工匠精神须创新高职院校发展理念

如今我们正处在日益自动化和机器人的时代,尤其是我国正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要发展壮大中国制造业,需要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现代工匠,高职院校培育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能够提升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增强院校创新发展的内力;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共同提高的传承和发扬工匠精神的创新实践,能提高院校改革创新发展的水平。

1.高职教育落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的根本任务,必然要求高职院校将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作为当前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文化引领,积极打造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质和亮点,推动院校改革创新发展。纵观当今世界,德国、日本等制造业强国的职业教育,高度重视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对卓越产品品质追求的大力推崇,才使得其成为职业教育强国,才使得其拥有大批世界顶尖级的技术技能人才,才使得其产品具有其他国家无以伦比的竞争优势。对于高职院校来讲,外在环境氛围固然重要,自身素质的提高,必然要求培养方式也要作相应改变,现代工匠的培育是其培养目标的重中之重。

2.将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作为当前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标杆,增强教育教学工作的人文性、价值性和思想性,推进高职院校职业教育改革深入开展。以现代工匠的培育引领高职教育教学工作,使其人文性、价值性和思想性彰显出工匠精神,才能构建完善高职育人工作体系。当下的德国、日本等制造业强国,国民职业素养之高举世瞩目,在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他们认识到职业素养的重要性,因此把传承“工匠精神”作为职业教育培养体系的重点,正是由于他们的职业教育与精益求精的工作精神完美融合,才培育造就了大量国际一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3.将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作为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职业精神的最高境界,与院校职业教育工作有机融合,才能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和可持续发展,才能提升高职毕业生核心竞争力,增强高职院校创新发展动力。从分析当今世界制造业强国的高职教育不难发现,正是由于他们追求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高品质,才拥有大批具备工匠精神的专业技术技能人才,他们的制造业才称雄世界。高职院校应重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高职院校教师要传承发扬工匠精神,要与学生打成一片,以自己的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健康成长。高职教师不仅要成为名义上的双师型教师,而且要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师德师风,成为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

4.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共同提高的传承和发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创新实践,能极大地提升高职院校创新发展水平。教师只有自身具备追求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才能担当起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重担,学生才能够被培养成具有工匠精神的技术技能人才;同时,教师在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实践中,自身的职业精神、专业技能也必然能够得到升华提升。我国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能以我国古代《庄子》中“庖丁解牛”[3]的故事出神入化地描绘为最,还有四大发明,这些都体现了我国职业教育中传承的“工匠精神”。

四、培育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途径

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贯穿高职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不仅是课堂上的学习引导,而且包括第二课堂活动的教育影响;不只是在校内专业理论知识学习阶段,还延伸到校外企业实习实训过程中;培育高职学生工匠精神是一个要求全员参与、倾力打造的育人体系。

(一)将培育学生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办学理念、指导思想和教育教学制度中

一是院校领导要从高职教育的使命和职业教育的内在规律要求出发,充分认识工匠精神对于高职教育的价值和院校改革创新发展的现实意义,率先身体力行现代工匠的培育,大力推行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二是在学院教育教学工作中,将工匠精神的培育贯穿全过程,融入到课程设置、专业理论实践教学、思想政治教育和顶岗实习等各个教学环节;三是通过必要的人文课程、职业生涯课程的学习,必要的理性培育和引导,使得高职院校整个育人体系都包含培育工匠精神的教育内容。四是全体教职员工在各自不同的育人岗位上努力践行工匠精神,用他们的模范行为和不懈追求感染和教育学生。

(二)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职业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言传身教、师德的感染影响、教师的教学态度和行为规范将直接影响学生今后对工作和职业的认知与态度。要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就要切实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要以对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要求来约束教师的从教行为,使教师成为传承工匠精神的模范和榜样。一是加强对教师的职业培训,可以通过送教师出去培训、请专家来校培训和要求教师每年上特定网校自修一定学分等方式,提升教师职业素养;二是建立以工匠精神培育为标尺的教师职业素养标准和考核评价体系,每学年定期对老师进行专项考核;三是每年教师节表彰奖励专项考核成绩突出的教师。

(三)强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育人模式

目前高职院校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育人模式,三年学制,至少有1/3的时间,学生要在企业实习,这是培育学生工匠精神重要环节。要将培育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工作由校园延伸到学生实习的企业,融入到学生企业实习的各方面。一是对在企业实习的学生实行双指导教师制,即每位学生都有一名校内指导教师和一名企业指导教师(师傅)共同指导,实现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无缝对接;二是两位指导教师都承担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职责。校内指导教师主要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和人文素养等方面的教育引导,和专业理论知识方面答疑解惑,在互动交流过程中发现学生有思想意识等方面的问题,及时进行针对性的正面教育引导,督促学生努力实践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企业指导教师(师傅)主要是负责现场指导学生实习操作,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帮助学生解决实习过程中遇到的专业技术技能方面问题。他们一般具有熟练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同时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他们身上体现的精益求精工匠精神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和示范作用;三是为及时掌握实习学生动态,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做,更好地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要求学生坚持写实习周记,据实记录下每周实习内容和体会,并及时将周记电子稿发送给校内指导教师,老师及时阅看周记,发现问题及时与实习学生交流、沟通,期间注重引导学生发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四是实习结束时,实习学生要完成至少4000字的实习报告,其中包括实习中本人践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情况总结,企业要为实习学生出具实习鉴定表,对学生在企业实习表现情况、践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情况,进行考核评定,成绩分为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个档次,企业指导教师和校内指导教师还要在实习鉴定表上签属意见。五是学生返校毕业答辩时,老师重点考查学生在企业实习时践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情况。

(四)要积极打造培育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校园文化

一是将工匠精神的科学内涵,以高职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方式在校园新媒体平台呈现出来,通过耳濡目染的熏陶,潜移默化的影响,逐渐使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二是定期开展以弘扬工匠精神为主题的教育活动,调动学生追求工匠精神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工匠精神入耳入心入脑;三是将弘扬工匠精神与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比如在学生开展素质拓展活动中融入弘扬工匠精神的情节,又比如组织学生开展观影活动时,观看《大国工匠》等与工匠精神相关的影像片;四是引导和教育学生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诸如认真仔细地圆满完成打扫一次教室卫生、擦一次黑板、拧一颗螺丝钉、焊接一个焊点、加工一个小零件等等,因为专心致志完美地做好每一件事情,就是践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弥足珍贵,但绝非高不可攀。

参考文献:

[1]王丽媛.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J].职教论坛,2014(22):66-69.

[2]薛栋.论中国古代工匠精神的价值意蕴[J].职教论坛,2013(34).

[3]曹础基.庄子浅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0:6.

责任编辑 刘扬军

猜你喜欢
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十道 生相克
蟑螂
职业院校创业法律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途径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