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区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实践与对策

2017-01-09 02:22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农业和农村工作办公室311200汪观良陈仲华朱晓雁
新农村(浙江) 2016年2期
关键词:萧山区人才培训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农业和农村工作办公室 (311200) 汪观良 陈仲华 朱晓雁 章 静

萧山区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实践与对策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农业和农村工作办公室 (311200) 汪观良 陈仲华 朱晓雁 章 静

农村实用人才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智力支撑和希望所在,也是农村人才开发的重点和突破口。近年来,在农村实用人才开发上,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因地制宜,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能管理”的创业创新先行者和领头人。

1.主要做法

(1)在机制保障上下功夫,已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一是建立组织,加强领导。萧山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及时建立了由区委副书记任组长,三位副区长任副组长的农村实用人才领导小组,积极研究部署工作,落实部门职责,在萧山区构建起了以区委区政府综合协调、牵头责任单位各司其职、各镇街具体负责分头组织实施的培训工作管理体制,形成了层层负责、齐抓共管、密切配合的良好格局。二是明确目标,加强管理。下发文件,明确选拔认定人才数量和质量要求,切实把好人才选拔认定关;着重明确每年培训重点、培训要求,切实把好人才培训培养关;对组织建设、培训管理、工作实绩、培训经费等四个方面内容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纳入萧山区委区政府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之中,切实把好人才管理关。三是强化激励,发挥作用。萧山区建立健全了政府表彰和社会激励相结合的农村实用人才激励机制。首先在2009年开展了首届优秀农村实用人才评选活动,在萧山区范围内评选出了20名区级优秀农村实用人才,2011年评选了十一五期间优秀企业家,并在萧山区农村工作会议上进行表彰和奖励。其次开展了领导干部联系优秀人才工作制度,农村实用人才代表参与联系;按照实施农村实用人才“三培养”工程的要求,着力培养一批长于经营、精于管理、用于创新、能带领群众致富的复合型人才,进一步提升了农村实用人才的政治地位。第三对已取得高中级职称的实用人才和特别优秀的农村实用人才,积极推荐享受“杭州市政府特殊津贴”。

(2)在创新工作机制上下功夫,为农业转型、农村发展提供人才开发保障 一是加强人才开发选拔认定。规范农村实用人才的选拔、认定,采取了纸质调查和网络推荐审定相结合的方式,建立了区镇村三级人才分层、动态管理机制,将活跃在农村并具备一定知识或技能,为萧山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的一、二、三产的农村劳动者都尽可能地吸收到这一队伍中。二是不断健全培训体系。建立和完善了以镇街成校为基础,以实训基地和城区各培训机构为中心,以民办培训学校为补充的培训体系。财政按排一定资金用于各培训机构添置各类培训设施硬件。进一步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师资库建设,实行师资队伍动态管理,形成了一支以高校教师、科研专家、职业学校骨干教师、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和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组成的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三是筹措资金强化保障。萧山区建立了“政府主导、多方筹措”的经费保障体制,每年全区用于农村实用人才和农民素质培训工作专项资金达不少于1 000万元。根据全区人才开发规划,以项目申报制的形式落实项目资金用于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积极开展严格资金使用管理,逐步完善农民素质培训资金使用管理办法,明确财政专项资金筹集、分类、使用等一系列规定,确保专款专用。

(3)在创新培训模式上下功夫,切实提高农村实用人才综合素质 一是因人制宜开展实用人才开发培训工作。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因人制宜,开展“订单式”“菜单式”“带动式”“会诊式”培训。对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者和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侧重通过“走出去”的办法,一方面组织到福建、温岭、南京等地进行实地学习考察,拓宽农业企业发展思路;另一方面积极推荐参加浙江大学高级专题研修班、赴德国培训班、市级“125”工程培训和“356”工程等专题培训班等。对于区级农村实用人才,侧重“请进来”的办法,邀请知名专家集中授课等。对个人有致富项目,但急需专业技术指导的农民,依托成人技校、培训学校,开设水产养殖、蔬菜种植、家禽养殖等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进行短期培训。对文化基础较差或不适合集中授课的农民,依托培训基地,把课堂设在田间地头,进行现场讲解示范。二是完善人才开发学历教育培训。积极将人才学历教育与技能提升培训相结合。在09年首次实施人才学历教育的基础上,积极将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相结合,创新教学模式,开展系列专题培训、集中教育、自学答题等,提高学员学习的适应性和积极性。三是强化实训基地管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依托由市、区级农村优秀实用人才经营或管理,发展前景好、带动力强的种养殖大户、农产品加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现有资源,建立了20所农村实用人才示范实训基地。四是开展人才高层次专题培训。充分利用省市各级农业院校优势资源,积极推荐各类人才参加省市组织的各类高层次专题培训班。

2.存在问题

(1)农村实用人才质和量都相对不足 据统计到2014年12月,萧山区经选拔认定的农村实用人才为34 557人,仅为全区农村劳动力人口数的5.41%,总量明显偏少。从其受教育程度来看,16.18%的人员受教育程度是在小学及以下,而大专以上的人员仅占12.47%,具有农民职称的不到10%。萧山农村实用人才整体素质不高,高端人才人才缺失,新兴农村产业人才缺乏,尤其在市场营销、电子商务、能工巧匠、农村经纪人等新兴产业的专业技能和管理人才较为短缺。

(2)社会上对农村人才的认识存在偏差 从政府层面看,虽然区委区政府提出了“人才立区”的战略,积极开展引智项目,但是重视和支持往往集中在高层次的精英型人才上,对于掌握专业技能的农村人才重视不足。从社会公众层面看,认为人才必须是具有高学历、有非凡才能的人,农村落后于城市,许多人认为农村没有人才也不需要人才。对于一些已经被选拔认定为农村实用人才的劳动者,社会公众对于他们的尊重和认可度也相对偏低。

(3)现有的教育资源整合不够完善 农村实用人才的开发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但实际操作部门有劳动保障局、妇联、农业局、团区委、农办等,而具体培训是在萧山区农民学校、镇街成人学校,涉及部门多,要真正整合力量有一定困难。同时,农村实用人才涉及的面比较广,队伍相对庞大,加之大多是自然成长起来的“土专家”“田秀才”,文化程度相对较低,绝大多数只有初中文化,且从事专业杂乱、技术种类繁多,培训专业的设置很难适应实用人才培训的需要。

3.对策建议

(1)转变观念,提高对农村实用人才开发的思想认识 观念滞后造成农村实用人才开发缓慢,人才匮乏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因此,转变观念,提高人们对农村实用人才开发的思想认识,大力开发农村实用人才资源,加强农业和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是时代赋予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萧山要把开发农村实用人才作为人才工作为农村经济服务的切入点和突破口,要看高、看远一点,更新观念,打破传统的人才开发理念,激活现有人才,培养造就“永久性”“综合性”乡土人才,要以农村人力资源和农村实用人才开发来带动其他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来推动城乡区域间经济社会的统筹发展。

(2)优化环境,完善农村实用人才开发的政策体系 完善现有的政策扶持体系,逐步实现城乡信息共享、创业融资、生活保障以及税收、薪酬等各方面的融合,重点加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保护和人才流动权益保障等工作。在现有开发体系的基础上,把“没有围墙”的农民学校教育做到三个结合:一是学历教育与专业相结合,二是常规培训与项目培训相结合,三是理论培训与技能培训相结合。使农民学校真正为新农村建设人才培养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服务。

(3)创新机制,建立农村实用人才的教育和培训机制 针对萧山农村民营企业众多的特点,一方面实行“校企联姻”模式,有针对性地培养专业化人才。通过政策引导,鼓励培训学校与企业结对合作,选择适当的龙头企业,由学校和合作企业共同成立校企合作委员会,制定合作章程,建立资源互享挂钩关系。另一方面实行“校校合作”模式,加强培训能力和培训实效。由职业技术学校等全日制学校在镇街成校开设分校的形式,开展学历教育、各类成人文化技术和专项技能培训等,由合作的学校共同制定招生及培训计划和师资、场地等,增强办学实力,也实现了两校共赢。三是实行分类教学,因人因需开展培训,尊重农村的生产生活时间,采取灵活的培训,建立农村实用人才“课程超市”,使得广大农村群众可随时随地接受教育培训。

(4)加大投入,健全农村实用人才的激励保障体系 积极拓宽农村实用人才的上升空间,对获证的农村实用人才,作为村后备干部,并优先培养入党;积极把农村党员培养成农村实用人才,通过推荐进入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优先推荐表现突出的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进入人大、政协参政议政;对被评为市级以上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的,在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考录中要给予加分;在全区农村实用人才中每年进行评优表彰,加大典型宣传,并积极向省市推荐。在此基础上,为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开通绿色通道,加大支持。

(本文第一作者为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农业和农村工作办公室主任)

猜你喜欢
萧山区人才培训
人才云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鸟岛游
杭州市萧山区美术教师新作选
萧山区“五老”关爱团践行新一轮帮教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