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创新”推进内蒙古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7-01-10 00:31杭栓柱
北方经济 2016年11期
关键词:体制内蒙古供给

杭栓柱

从最近公布的全国第三季度的经济运行情况来看,前三季度全国经济增长6.7%,并且非常平均地分散在每一个季度,就是说第一季度6.7%,第二季度6.7%,第三季度仍然是6.7%。这预示着中国经济正在向L形增长的拐点区间转变,是一个比较好的迹象。但是在全国经济增长6.7%的运行态势下,各个地区的经济正在进行着严重的分化,如果把经济增长的要素归结为人口、资源、创新三个方面,目前这种分化正在向三个方向转变。

第一类地区:人口在减少,资源比较丰富,创新严重不足。这一类地区目前正在经历着艰难痛苦的历程,经济呈断崖式下降,如东北地区;第二类地区:人口在增加,资源比较富余,创新严重不足。这类地区的经济增长也处在一个下行态势之中。如河北、山西等重化工地区;第三类地区:人口在增加,资源比较贫乏,但是创新搞得风声水起、有生有色。这类地区目前正在引领中国经济发展的方向和未来。如深圳、重庆等地。由此可见,创新已经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动能。

内蒙古的创新究竟怎么去做,做到什么程度,直接决定着内蒙古未来的经济发展。如果内蒙古在这个过程中,创新表现得严重不足,有可能就会重复东北经济的现象。在新形势下,内蒙古在培育新动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进程中,必须要并且也应该走出一条具有内蒙古特色的路子来。就是要围绕创新来推进新动能的迅速培育,进而形成内蒙古新的比较优势,提升其在全国整体经济中的竞争力。具体来说,三个方面的创新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制度、体制机制的创新

现阶段,全国各个地区有不同表现、不同特征。北京有权利,上海有金融,杭州有电商,深圳有科技,内蒙古有资源。所以不要忘了这一点,因为资源是内蒙古具有的本质属性的特征。在新世纪的前十年,内蒙古很好地发挥了资源的比较优势,紧紧抓住了国家进入中化工业快速发展的机遇,实现了重化工业的迅速崛起,但是进入了经济发展新常态之后,这种比较优势正在逐渐丧失它的竞争能力。当前,如何使过去的比较优势能够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过程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出路就一条,必须通过体制机制的变革,制度的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完全享受到改革的红利,使内蒙古的资源焕发出新的生机。

例如,内蒙古可以尝试推进能源领域的革命和改革,形成低电价的洼地,提升整体经济竞争力。目前,内蒙古的电力体制是政府高度垄断控制的一种体制,在这样的体制下,尽管能源成本很低,但是价格仍然偏高,下一步就应该根据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要求,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体制改革,打破政府垄断电价的局面,打破部门利益的分割,形成市场配置电力价格的机制,这样就可能使内蒙的电力价格实现大幅度的下降。电力价格降低以后,益处颇多:首先,会带来电量消费的增加,能带动现在闲置的蒙西电网闲置的2000多吨千瓦装机的能力,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其次,由于电力价格降低,重化工业产业的价格成本会大幅度下降。在重化工业技术及产业发展基本成熟的情况下,谁的价格低谁就有竞争力。当通过体制创新就会使我区的电力成本大幅度下降,这样一来,相应的就会使重化工业产品的价格下降,继而提升内蒙在全国总化工产品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再次,价格偏低以后,形成低电价的洼地,那么全国的生产要素就会向内蒙古实现进一步聚集,形成新的产业集群和构筑新的产业链条。

这种改革是具有可行性的。一是符合国家“三去一降一补”的要求——降成本;二是符合国家推进电力体制改革形成市场,形成价格机制改革的要求;三是内蒙古的蒙西电网的管辖权的主导权是在自治区手里。同时,这几年内蒙古也在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尽可能地降低电价,比如推进大用户直供电、电力多边交易,等等。这样的政策应该说有它的积极作用,但是一定程度上它是一种选拔式的政策,而不是一种竞争性的政策,降低了市场的公平性。内蒙古要把现在的做法、经验进一步放大,自然就会走向电力体制的全面的改革,加快电力体制市场化的进程。由此可以盘活过去的比较优势,促使内蒙古传统的比较优势焕发出新的生机。

供给的创新

中国经济发展正在面临一个阶段性的变化,即由过去的温饱型消费向发展型消费转变,这一转变意义重大,预示着我们正在形成消费导向供给创新的新格局,一系列新的产业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迅速地发展壮大。比如旅游业、文化产业、健康养老产业等。就旅游的情况来看,专家预测未来5年中国的旅游市场规模会由过去的3.25万亿人民币,扩展到5-6万亿人民币,接近翻一番。内蒙古近几年旅游业发展得非常好,旅游总收入每年以平均25%的速度在增长,但是目前旅游业的供给水平非常低,基本上停留在非常原始、传统的状态。如果内蒙古在供给上能够实现较大的创新,未来旅游业总收入的增长速度是超乎想象的。也就是说,要通过供给的创新,培育内蒙古新的动能,形成新的比较优势。当然,供给的创新,除了要增加有效供给和中高端供给外,还需注重产品品牌的创造与供给。在消费导向的格局下,人们对品牌的认知度更高。如何发挥我区“绿色”优势,使之成为品牌的有机部分,并且千方百计放大这种效应,那么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就会更快形成。

技术的创新

目前,我国正在经历着一场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总书记跟总理都在不同场合阐述了这一论断。从长期来看,内蒙古也要围绕着技术创新去做文章,要全力以赴推动技术的创新。通过技术创新的活动,形成新的产品、产业, 新的商业模式,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实际上,这方面我区是有很多领域可以尝试。比如大数据、云计算,我区起步一定意义上比贵州要早,但到今天,贵州已形成完整的数字化运用和信息制造业产业链,由此形成人才的净流入区。但反观我区仍然停留在建立数据仓库的阶段,运用开发及相关的制造业的发展严重滞后。究其原因,还是创新不足所致。

在推进我区技术创新的过程中,需要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要确定有限目标。简单地认为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到来,就会为内蒙古提供一个全面技术创新的机遇,那是不可能的,因为技术创新是需要有条件有支撑的。所以内蒙古一定要选择有限的目标,在标准技术革命的前沿来推动技术的创新。当前内蒙古正面临着一场新的能源革命,我们能否在能源工业这个优势领域率先推进能源供给侧、需求侧、能源技术革命的变革,来引领世界能源变革的潮流,一定得确定在有限的目标上。二要尽可能地提供平台。自己搞大量发明创造不是内蒙古的强项,但是可以把内蒙古建成新成果新技术革命转化的平台,通过引进、消化、吸收、转移,鼓励全国甚至世界各地的新成果、新技术,在内蒙古实现它的转化,形成转化的实验场,转化的巨大平台。三要营造环境。内蒙古应进一步加大财政资金的投入,扩展创业平台创客的规模,把闲置的房产盘过来,为年轻人的创业创新提供一个非常优惠的条件和场所,让创业者在这个环境中能够把自己的设想迅速地变为经济发展的成果。当然,营造环境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仅体现在营造创客的空间上。

(作者系内蒙古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本文系作者在北疆论坛2016—集聚发展新动能上的主旨演讲)

责任编辑:张莉莉

猜你喜欢
体制内蒙古供给
试论乌俄案对多边贸易体制的维护
在内蒙古,奶有一百种吃法
这是美丽的内蒙古
可爱的内蒙古
爱在内蒙古
建立“大健康”体制是当务之急
为“三医联动”提供体制保障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
建立高效的政府办医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