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普通话言语测试材料的研究进展

2017-01-11 03:49张振萌肖永涛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17年1期
关键词:词表单音节言语

张振萌 肖永涛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用来表达感情、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工具和手段;言语作为语言最基本的表现形式,是判断听功能状态最主要的指标之一[1]。言语测试是一种用言语声作为刺激信号来检查受试者的言语听阈及言语识别能力的一种听力学检测方法[2],其中测试项目主要有言语识别阈和言语识别率等。

2000年以来,国内许多学者开始致力于汉语普通话言语测听的标准化工作。目前经过国内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逐渐形成了中文言语测听材料体系。其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听力学诊断、听觉中枢及言语中枢功能评估、助听器佩戴效果评估、人工耳蜗适应证确定以及言语康复效果评估等。言语测试材料有很多,在这里,将它们归纳起来,可以分为3大类,安静环境下、噪声环境下以及其他既能在安静环境下也能在在噪声环境下测试的言语测听材料。

1 安静环境下汉语普通话言语测听材料

汉语普通话测听材料一般可分为单音节词表、扬扬格词表、短句表等测试材料,这几种测试表各有优点和不足。为适应临床快捷的要求,测试往往采用音位平衡的单音节表,而言语识别阈多以双重读的双音节词(扬扬格词)作为测试材料。为适应现代人工耳蜗植入、助听器使用效果的评估,国内许多听力学工作者编制了若干言语测听材料,以下分别予以介绍。

1.1 汉语普通话单音节测听词表

2006年张华等[3]编辑了10张词表,每表50词,录制合成磁带。发音人语速适中,字与字之间间隔4 s,总播放时间为32 min。其中具有良好等价性的单音节词表7张,适用于日常用语为汉语普通话的成年人,可用于言语识别率的测定;结合其他测试综合诊断听力损失的性质、程度与定位;评估各种干预、康复训练的效果,人工耳蜗植入效果评估。由于只是经过初步的等价性评估,尚需进一步调整录制、改进测试方法。为缩短临床测试时间,2007年冀飞等[4]编撰了30张25字的音位平衡单音节词表,其中22张表具有等价性,具有较高的信效度、敏感度,其总体信度指标可用于选配助听器后效果评估[5]。在临床上具有实用性和可靠性,适用于日常用语为汉语普通话的成年人。为了使测听材料更加标准化,2010年郗昕等[6]将上述具有等价性的单音节词表,刻录成CD,间隔4 s,播放时间约2 min,是国内第一张标准化的测听CD。经临床验证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和敏感度,适用于日常用语为汉语普通话的成年人,对于正确理解治疗前后言语识别率得分的差异有重要参考价值。

1.2 汉语普通话双音节测听词表

2010年李剑挥等[7]参考美国言语听力学会(American Speech-Language-Hearing,ASHA)言语识别阈测试指南,从北京地区3~6岁儿童日常口语库中精选出352个词组成10张词表。经过等价性实验验证,其中6张每张40词的汉语普通话双音节词表在评价儿童及成人听障人士的言语水平方面具有实用价值。为了缩短测试时间,提高测试效率,2014年刘阳等[8]以普通话语音学理论为基础,从日常生活中选择常用的字词,编制出适合临床应用的普通话言语测听双音节小词表。共计10张,每张20个词,并刻录成CD测试材料。每表测试时间约为1分50秒,较之原普通话言语测听材料(Mandarin Speech Test Materials,MSTMs)每表测试时间提高了约3分钟。其中5张具有等价性一致且复测信度较好,适用于日常用语为汉语普通话的成年人。相比于其他言语测听材料,该词表用时较短,用于测试患者的言语分辨率,缩短了测试时间,并能获得患者主要言语听觉能力的信息。

1.3 汉语普通话测听词汇表(包含单音节词表、双音节词表以及短句表)

随着我国人工耳蜗植入数目以及助听器选配数目的迅速增加,标准的汉语普通话测听评估词表的需要愈加迫切。因此,2005年,张华等[9]遵循言语测听、汉语语句规律、临床应用的原则,编辑了30组、300个普通话日常会话语句,每张表10个语句,每表50个关键词,其中2套共29组具有等价性,共290个长短不同的日常会话语句,第1套13组共130句,第2套16组共160句。适用于日常用语为汉语普通话的成年人,临床上可用于助听器效果评估、人工耳蜗评估以及日常言语测听、评估感音神经性听力障碍者的听力状况及言语交流能力,但目前还不能完全肯定该语句材料的代表性和等价性,需进一步在临床上加以实践证明。为解决词表的等价性、临床实用性等问题,2008年张华等[10]编制了MSTMs,包括单、双音节词和语句测试方法,单、双音节词表各10张,句表30张。其中,具有等价性的有单音节词表7张,每表包含50词,双音节词表9张,每表包含50词,句表15张,每表包含10个句子,含50个关键词。MSTMs成为目前临床中使用较多的言语评估工具之一,该言语材料主要适用于日常交流语言为普通话的轻、中度听力受损的成年人。为了使言语测听材料智能化,2008年张华等[11]利用专业音频软件,选取MSTM中难度等价性一致的7张单音节词表,将其制作成CD光盘,并在计算机中实现言语测听智能系统,经过听力计放大输出,在隔声室中进行测试,该智能系统可装载不同用途和不同研究单位的言语材料,为言语测听在国内的广泛推广提供了有效途径;词表和测试词顺序可随机播放,减小了固定播放顺序对结果造成的影响;测试时间可灵活控制,可以调整测试项间的时距,缩短了测试时间,缓解了疲劳和烦燥情绪,提高了工作效率;能自动统计得分;可反复多次应用练习表进行测试,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最初效应对测试结果造成的影响;能应用计算机自动存储测试数据,提供各种条件查询。

1.4 汉语普通话儿童词汇相邻性词表

2008年刘莎等[12]编制了开放式的普通话儿童词汇相邻性多音节词表(Mandarin Multisyllabic lexical Neighbor-hood test,M-MLNT)。开放式测试指的是受试者以复述或复写的方式重复他们所听到的声音或词句,在没有任何提示和限制的情况下,测试者可以据此了解受试者所接受到的确切信息[13]。该词表的词汇来源于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建立的普通话3~5儿童日常口语语料库,包括单音节词易词表3张和难词表3张,每表20词,以及练习表1张共10词;双音节词易词表3张和难词表3张,每表20词,以及练习表1张共10词。相比于其他测试材料,M-MLNT测试条目更为儿童所熟悉,其测试结果可用于评价5岁及以上可实施开放式言语测试的听力损失儿童的词汇辨识能力。MLNT可以评价儿童语音感知能力,为鉴别诊断儿童外周听觉系统提供依据,还可长期评估使用助听器或人工耳蜗植入儿童的言语识别能力。为了评估听障儿童训练前后声母识别能力的变化,孙喜斌[14]等人研制出了儿童音位对比式识别能力评估(孙喜斌-刘巧云词表),通过该词表的评估,还可以有利于康复训练师针对不同的听障儿童制定出相应的训练计划,更精准的确定听障儿童训练的效果,以便更好的提高听障儿童的听觉识别能力。

2 噪声下汉语普通话言语测听材料

为进一步评估人工耳蜗植入效果、助听器佩戴效果,测试佩戴者在噪声环境中,或者更贴近实际生活中的使用效果,还需要使用噪声下的言语测听材料。以下是几种常用的噪声下汉语普通话言语测听材料:

2.1 汉语普通话版噪声下言语测试材料

2004年刘莎等[15]与香港大学、美国House耳科研究所合作,编撰了汉语普通话版噪声下言语测试材料(Mandarin Hearing In Noise Test,MHINT),MHINT测试材料包含1张练习表,含10个短句;12张测试表,每表20句音素平衡的句表,是国内第一个比较标准化的汉语语句识别率测试材料。测试方法一般为,受试者佩戴耳机分别在安静和三种噪声条件下—噪声在两侧、左侧和右侧进行测试,临床上可用于评估人工耳蜗植入效果、助听器佩戴效果等,在临床工作上,是较为常用的噪声下语句测试材料之一。适用于日常用语为汉语普通话的成年人。2008年,在各测试项目具有同质性的前提下,郗昕等[16]编制了嘈杂语噪声下汉语普通话语句识别表,该材料包含2张练习表,16张测试表,每表20句短句,每句6~8个字,由专业人员及专业设备录制成双道CD,左道为语句信号,右道为噪声信号,噪声比语句声先2 s出现,相比于其他噪声下言语测听材料中的稳态言语噪声,嘈杂语更能反映日常生活中交际场景。经临床实验验证,该句表可用于评估康复效果以及助听设备的降噪技术对提升听障人士言语识别能力的有效性,适用于日常用语为汉语普通话的成年人。为使测试更加简便、快捷,效率更高,2010年陈艾婷等[17]编制了普通话版噪声下言语识别速测表(Quick SIN),该词表由90个句子组成15张噪声下句表,每张表6句话,每句包含5个关键词。通过实验进行等价性分析,其中具有等价性的句表有12张。普通话版Quick SIN的建立为临床提供了一种简单、快捷地评价患者在噪声下学龄前儿童的交谈能力,以及助听器的选配和效果评价等具有言语识别能力的测听方法,对于评估噪声性听力损失患者、老年性听力损失患者具有重要意义,并且可以提供比较客观的真实的依据,有助于为患者选择更加合适的助听设备。

2.2 嘈杂语噪声下普通话儿童语句测听表

2009年郗昕等[18]开发了中文版BKB测试表,该套句表中的语句均选自北京地区4~6岁儿童的口语语料,共有32组句表,每表9句,每表包含50个关键词,每表测试时间仅1.5 min,经临床等价性评估验证,其中27张测听表等价性良好,录音及审核相对严格,具有全国普适性。采用4人交谈的混叠噪声,能较好地模拟日常环境中的嘈杂场景,适用于4.5岁及以上说普通话的儿童。该套句表有优势的地方可以提供儿童有关噪声下听觉理解能力方面的信息,运用于听力康复效果的评估中,对鉴别听神经及听觉中枢病变、选择合理的听力康复手段都有重要意义。

3 其他言语测听材料

3.1 普通话早期言语感知测试(MESP)及普通话儿童言语理解力测试(MPSI)材料

2009年郑芸等[19]与美国House耳科研究所合作,通过翻译和根据国外评估工具的研发原理成功编制了普通话早期言语感知测试(Mandarin Early Speech Perception test,MESP)和普通话儿童言语理解力测试(Mandarin Pediatric Speech Intelligibility test,MPSI)材料。MESP材料,包括六类亚测试,分别测试幼儿对言语声的察觉、言语类型的分辨、扬扬格词的分辨、韵母的分辨、声母的分辨以及声调的分辨能力,可评估幼儿人工耳蜗佩戴者的早期言语分辨能力。MPSI材料,该词表可适用于更小年龄的听障儿童,一般适用年龄为听觉年龄为3~6岁的儿童,该测试材料内容丰富,包含2个练习句子、12个目标句子和12个竞争句子,语句长度大约6~7个字,采用听声指图的形式进行测试,可对幼儿言语声的察觉、言语类型的分辨、扬扬格词的分辨、韵母的分辨、声母的分辨以及声调的分辨能力进行测试。MPSl在临床上使用简单易行,可用于评估受试者听觉言语康复的效果;还可用于临床听力学中对某些特定疾病的诊断,如诊断儿童出现言语聆听能力下降;同时它还能与其他言语测听材料进行结合,评估听障儿童听能和言语感知能力,适用于儿童在安静环境下和噪声环境下聆听简单短句时的言语分辨能力测试,与MESP测试方法互补,共同组成了一套用于评估听障儿童听能和言语感知能力的客观评估工具。目前MPSl测试已经被整合入专门用于儿童早期言语感知评估的MAPP测试软件(Mandarin Auditory Pediatric Protocol,MAPP)中,测试者可以通过安装MAPP测试软件的电脑按照软件设计的标准测试方式由电脑软件控制发声和测试过程,完成MPSI测试,只是目前在国内推行并不很广泛。

3.2 普通话双音节词幼儿声调测试词表

为了更好的评估较小年龄的人工耳蜗植入者的训练康复效果,2008年曹永茂等[20]遵循音素平衡、声调组成、图片表意等原则,针对2~3岁听力及智力正常的儿童进行了调查,了解其掌握的词汇,选用他们日常生活中较为熟知的词汇,初步制成了含28个单音节词、36个双音节词的幼儿普通话声调测试词表,用于评估较小年龄的人工耳蜗植入者的训练康复效果,该词表具有一定的同质性,通过开放式测试可用于评估幼儿普通话声调辨别能力。但是该词表临床试验样本太少,还需更大的样本去完成其效度、信度和敏感度。

4 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听障者佩戴助听器或人工耳蜗人数日益增多,同时近年来我国听力学发展迅速,言语测听材料显得尤为重要。改革开放之后,许多听力学家以及各领域学者开始致力于汉语普通话言语测听材料的标准化工作,开发了多种类型的言语测听材料,有一部分已被临床验证并投入使用,但同时也有一部分由于一些原因或条件限制没有被推广使用。2000年以前,汉语普通话言语测听材料存在内容陈旧、部分词句已退出现代常用词汇,缺乏标准化的数字录音材料,效度、信度、敏感度等的临床验证缺乏以及种类繁杂等问题,也没有灌制或刻录成统一的声学媒质[21]。目前而言,在许多国内学者和专家的不断努力下,已经从完全参照国外言语测听材料发展到根据汉语特点和习惯研发适合普通话的言语测听材料,测听材料也不断地标准化,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由于对象、年龄的不同,言语测听材料发展出了较多类型,但不同言语测听材料的内容是否合适、能否较准确地反映被测试者的言语能力,以及如何能更为简便而又信度效度较好地进行测试,尚存在提升的空间。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仍需不断努力,使言语测听材料更加完善、全面,以让更多的听障人群受益。

参考文献:

[1]任鸿杰,张芩娜.我国言语测听材料的历史与现状[J].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5,39(6):337-340.

[2]亓贝尔,张宁,刘博.中文言语测听材料概述[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2,47(7):607-610.

[3]张华,王靓,王硕,等.普通话言语测听单音节词表的编辑与初步等价性评估[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6,41:341-345.

[4]冀飞,郗昕.一组普通话音位平衡单音节字表的文字编撰[J].中华耳科学杂志,2007,5:417-426.

[5]郗昕,冀飞,赵阳,等.一组等价的普通话音位平衡单音节短表的总体信度[J].中华耳科学杂志,2008,6:21-25.

[6]郗昕,冀飞,陈艾婷,等.汉语普通话单音节测听表的建立与评估[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0,45:7-13.

[7]李剑挥,郗昕,冀飞,等.一组汉语普通话双音节测听词表的等价性分析[J].中华耳科学杂志,2010,8:75-77.

[8]刘阳,张华,孙建军,等.普通话言语测听双音节小词表的编纂[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4,22:242-247.

[9]张华,陈静,王硕,等.汉语普通话语句测听句表的编辑与评估[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5,40:774-778.

[10]张华,王硕.陈静,等.普通话言语测听材料[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08,6:16-18.

[11]张华,王硕,陈静,等.普通话言语测听材料的智能化研究[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8,43:406-408.

[12]张宁,刘莎,盛玉麒,等.普通话儿童词汇相邻性多音节词表编制研究[J].中华耳科学杂志,2008,6:30-34.

[13]季永红,祝晓芬,杨燕珍.汉语言语测听材料的历史与现状[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5,23(2):206-211.

[14]刘巧云,卢海丹,林青,等.听障儿童听觉察知能力评估的内容与方法[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14,12:65-68.

[15]黄丽娜,苏轼阁,刘莎,等.中文广东话版与普通话版噪声下言语测试材料的开发[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5,12:55-60.

[16]郗昕,赵阳,冀飞,等.嘈杂语噪声下汉语整句识别的同质性研究[J].中华耳科学杂志,2008,6:35-39.

[17]陈艾婷,郗昕,赵乌兰,等.噪声下言语识别速测表(Quick SIN)普通话版的编制[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10,4:27-30.

[18]郗昕,陈艾婷,李佳楠,等.嘈杂语噪声下普通话儿童语句测听表的标准化[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09,17:318-322.

[19]李刚,郑芸,王恺,等.普通话儿童言语理解力测试[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11,1:29-34.

[20]曹永茂,华清泉,陶泽璋,等.幼儿普通话声调辨别词表的设计[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08,16:374-376.

[21]郗昕.汉语言语测听材料的新进展[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08,8:341-343.

猜你喜欢
词表单音节言语
面向分级阅读的分级词表研制*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A Chinese-English List of the Sports Programmes in Winter Olympics 冬奥会项目名称汉英对照词表
语文单音节词教学初探
在农村小学语音教学中提升学生认读拼读能力初探
《世说新语》中的“言语”趣味故事
《穆斯林的葬礼》中单音节动词重叠考察
基于语料库的词表创建原则及方法研究
关于冬天
常用联绵词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