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哲学与教育问题的深度对话

2017-01-11 19:08黄崴
高教探索 2016年11期
关键词:哲学思想哲学现代化

黄崴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如何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如何推进教育科学发展,如何培养各级各类高素质人才,人人都有发言权,众说纷纭,包括政治家有政治家的教育主张、教育家有教育家的教育理念、平民百姓有平民百姓的教育诉求。因此,如何最大程度地凝聚和扩大各方共识,如何最大限度地汇聚和激发各方正能量,尊重科学、遵循规律地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及人才培养,是我们这个民族与社会所必须重视和面对的战略性课题。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汤贞敏等同志著作、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教育问题的哲学解析》,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以古今中外教育实践与教育哲学相互关系的发展为主线,以中国教育问题的哲学解析为主题,将中国教育改革发展及人才培养问题与教育哲学紧密对接,引领教育哲学与教育问题深度对话。该书不仅较全面梳理了教育哲学演进的历史脉络及其价值,而且运用教育哲学思想,多侧面、多维度、理性而通俗地解析了当下中国教育改革发展及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对中国教育改革发展及人才培养的未来作了哲学探讨。概览全书,我认为本书富有特色。

一、教育哲学研究的立体视域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5月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可以也应该大有作为。”基于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战略地位和作用,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进教育科学发展,首先要有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引领,教育哲学无疑是这一思想理论的先导与核心。本书作者胸怀使命,采用大跨度、大纵深的开放性研究策略,将中国教育改革发展及人才培养的各种现实问题置于历史、理论、实践等立体视域中考察,试图从哲学的高度寻求破解中国教育问题的根本立场和方法,可谓用心良苦,也使研究成果富有广度和深度。

(一)全书所涉猎的教育问题与教育哲学思想覆盖古今中外。可以说,本书上至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状况与诸子百家的教育哲学思想,及至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体系,涵盖19世纪至今美国、英国、德国、俄罗斯、日本、韩国、以色列等国教育哲学思想演进历程及其教育改革发展,既植根本民族文化特色,彰显对本民族教育哲学思想的自信,又注重吸取世界文化及哲学思想精华。梳理、研究的任务复杂而艰巨,著作文献内容之丰富、理论视野之开阔、问题解析之精细,弥足珍贵。

(二)全书所梳理的教育哲学思想与理论系统全面、丰富多样。作者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强调人的发展之于教育哲学的本体论意义,突出唯物主义反映论之于教育哲学的认识论意义,演绎理论与实践关系之于教育哲学的方法论意义。作者既尊重各时期各学派教育哲学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又实事求是地剖析其时代局限性,建构教育哲学在不同时期演变的历史连环,勾勒出教育哲学思想不断革新、不断丰富的发展图式。这为提出推进中国教育改革发展及人才培养的正确哲学指引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

(三)全书所表达的教育哲学思想与教育实践紧密对接、互为观照。一方面强调教育哲学思想对教育实践的指导意义,另一方面突出教育实践对教育哲学思想丰富和完善的价值,同时,秉持兼收并蓄、开放包容的风格,注重甄别、吸收古今中外各时期各学派教育哲学思想精华,并把各时期各学派教育哲学思想与当时当地的教育实践密切联系在一起,分析成败得失,总结经验教训,以服务当今和未来的中国教育改革发展及人才培养。

二、教育问题解析的多维视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只有聆听时代的声音,回应时代的呼唤,认真研究解决重大而紧迫的问题,才能真正把握住历史脉络、找到发展规律,推动理论创新。”本书明确以中国教育改革发展及人才培养问题为导向,从国计与民生、历史与现实、当下与未来、教育内部诸要素与教育外部诸因素等多维视野中,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深度解析中国教育问题的历史症结、现实课题及其破解之道。

(一)确立教育的国计与民生关系视野。作者将教育的国计意义定位在国家发展战略规划和顶层设计方面,这种价值的厘定源于中国传统教育思想文化——“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更源于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基本国策的现实选择;相对而言,教育的民生价值主要侧重在以人为本、民生幸福的价值上,以及在人力资源开发和知识改变命运方面。二者相辅相成,有机统一。基于这样的关系判断,教育问题的分析及破解之道,必须站在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立场上。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抓住教育问题的实质,才能更好地在保证教育优先发展、科学发展上形成共识,才能更好地促成教育问题得到根本性解决。

(二)确立教育的历史与现实、当下与未来视野。作者注意发现教育实践与教育哲学演变的规律性,从中提取思想精华,探索中国教育改革发展及人才培养问题解决的方向和路径,探索中国教育哲学思想嬗变的典型特征。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教育思想中就孕育着人本主义、生态教育、知行统一等教育哲学思想,并为历代教育实践所沿用。及至今日,数千年前的因材施教、教学相长、学思结合、知行统一等教育思想仍是指导当今中国教育政策制定和教育教学实践的基本原则。立足现实,面向未来,应对挑战,它给我们的启示,一是中国应有充分文化自信,包括哲学和教育哲学自信;二是教育哲学为解决教育问题开出思想良方,但这种思想良方如果不能转化为国家教育决策和意志、不能转化为有效的教育实践,再理想的教育哲学也只能是花瓶一样的摆设;三是教育需要被赋予国家意志、民族精神和社会进步的意义与责任,但给付的方式一定要以尊重科学、遵循规律为前提,否则,只能适得其反、事与愿违。

(三)确立教育内外部要素和环境视野。作者反复强调教育改革发展及人才培养要遵循人的成长成才规律、教育教学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增强教育改革发展及人才培养的内部协调性和外部适切性。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的角度看,教育哲学思想从来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既共同构成教育哲学思想的孵化平台,又成为教育哲学思想演进的催化因素。同样的道理,教育问题也不是孤立的,它具有历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教育内外部诸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中国教育问题源远根深,研究中国教育问题,解决中国教育问题,必须有更加宽阔的视野和理性务实的态度。

三、教育现代化实践的多重考量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之一。马克思曾指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同样,教育哲学也只有在教育实践中才能产生能量和价值。本书作者以哲学为指引,以问题为线索,以实践为导向,将教育哲学与教育实践紧密连接起来,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精华所在。

(一)教育现代化战略策略的实践考量。推进教育现代化是当今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本书作者从教育现代化的历史进程、现实政策与长远策略等方面,多层面解读教育现代化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科学推进的思路和方法。通过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特别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定位从偏失到回归、重建、系统化的历史进程,进一步强调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战略地位,强调教育优先发展、科学发展的价值意义,指出短视、功利的政绩意识扭曲教育优先发展、科学发展战略意图,提出回归初心、不忘本质不仅是学校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要求,更应成为教育决策意志、政府行为原则和全民共识。通过分析现实教育决策与政策的成败得失、经验教训,强调实行教育公平、均衡发展、质量特色等政策的现实意义,强调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并优化支出结构、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对确保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作用,等等。而这一切,都是为学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奠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基。

(二)人才培养及人力资源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考量。本书作者从教育本质和目的视角探讨人才培养问题,围绕“教育培养能力不足”、“优质教育资源短缺”、“教育体制机制活力不足”等展开深入讨论,强调坚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导向,加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法治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强调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意义和价值,提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必须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握住根本取向和正确方向;提出传承历史、放眼世界,回归本质、科学发展,转变教育发展方式,推进基于学习共同体的学校组织文化变革,提升教育内涵水平,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建构适应现实与未来社会需求的教育体制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

(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践考量。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现代化的制度和管理保障,是撬动教育科学发展的支点和杠杆。本书作者从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转变政府管理职能和管理方式、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建立多元化的教育评价体系等方面深入分析,提出明晰管、办、评三者关系的具体内容要求。同时,借鉴国外教育治理中政府行为、社会参与的经验,积极探索中国推行教育管、办、评分离的策略和路径,有着鲜明的现实针对性和不断前行的启发意义。

总之,本书创新了教育问题哲学解析的新视野、新路径和新方法,坚持哲学思辨、科学解析、理性剖析、实践关照,是当今教育实践与教育哲学研究的新成果,为破解中国教育改革发展及人才培养和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理论课题、实践挑战提供了参考和指南,有利于我们的民族与社会各方面在认识、理解、消解教育改革发展及人才培养和教育现代化系列突出矛盾、困难、问题上更好地统一意志,相向而行。

(责任编辑 刘第红)

猜你喜欢
哲学思想哲学现代化
边疆治理现代化
“双百”方针与毛泽东哲学思想
菱的哲学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立足实践的邓小平哲学思想
晾衣哲学
幽默哲学
商鞅军事哲学思想简论
武器装备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