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叙事:MV的视觉文本解读

2017-01-11 21:40宋健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视觉文化

宋健

摘 要:MV作为一种“多模态”的视觉文化表现形式,通过对感官的强烈刺激,一方面承接阐释音乐内涵的作用,另一方面也通过MV的独特图像叙事来重新建构意义。MV通过对现实生活的变形、扭曲和加工,以及图像等多种意义符号的混用,激发人们对于音乐情境的幻想,并将人们幻想引入一个更为具体和确定场景中,借此来阐释音乐的内涵。通过对于MV的文本解读与潜在的意识形态内容的分析,探讨MV文本的叙事特点以及其文本阐释过程中特殊的文本形态所起到的作用。

关键词:MV;视觉文化;图像叙事;意义重构

中图分类号:G239.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36-0083-02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图像、视频等视觉文本研究的重要性也开始日益凸显,以图像感官为核心的视觉文化开始在文化研究领域内占据重要的地位。MV作为一种视觉文化,它的产生与流行音乐的兴起密不可分,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多模态”(Multimodality)的艺术表现形式。即涵盖文本、图像、图表等符号编码的复合话语,或者说由任何一种以上的符号编码实现意义的文本。正是由于这一特点,使音乐影片(MV)比单一调动听觉器官的音乐在意义表达的层面具有更为丰富的内涵,并且具有了能够承载意义与观念的潜在文本性,使MV文本具有其他文本形态所不具有的特点。

一、潜在的文本性:作为视觉文化的MV

随着流行音乐成为当下主流娱乐消遣方式,MV的发展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中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学者罗伊·舒克尔认为,MV本身所具有的叙事特征使其具有了一定的文本功能,即“文本性”。 而英国学者霍尔认为,文本“不仅指称书写语言,而且指称能被作为参照物使用的各种知识的织体,包括各种口头文本、社会文本和学术文本。”由此看来,MV本身就可以被视为一种音乐文本和视觉文本的混合体,这种文本性特点与电影的连贯性叙事不同,呈现出非连贯、跳跃性强、暗示性明显等特点。MV文本的叙事性主要通过情节来加以表达,而MV作品的主题以及作品实质,则是构成情节的核心要素,MV的文本性也正是从这两个方面加以体现。

(一)先锋与通俗:MV作品主题的两个面向

MV的主题可以从多个方面来审视,宏观上来看,它既带有某种后现代的先锋性,也带有大众消费文化的娱乐性与商业性,这主要取决于音乐文本的类型,因而先锋与通俗也就构成了MV作品中两大常见的主题。

就主题的先锋性而言,这主要反映在MV与流行音乐在对待“反文化”的态度上。一般而言,流行音乐(Popular Music)的概念并非那么明确,尤其是对于“流行”概念的界定。在安迪·班尼特的《流行音乐文化》一书中,作者界定的流行音乐是战后兴起的、与青少年“反文化”密切相关的众多音乐流派的总称。安迪·班尼特在此理论的基础上,将“反文化”、“流行音乐”以及上世纪60年代的反越战运动、民权运动等政治内容联系起来,认为流行音乐中诸如摇滚、朋克等流派,都与青少年“反文化”的兴起有密切的关系,包含着另类感知世界的方式,摒弃主流文化意识形态及文化专制,因而流行音乐及MV也具有了反叛主流的特点,建构起了某种“亚文化”的先锋性,作为流行音乐载体的MV也因此随之在主题表达方面具有了先锋的特点。

从MV作品主题的产生与沿革来看,先锋与通俗成为了MV作品最核心的主题,也是解读MV作品内涵的关键。此外,以青少年为主要消费群体的MV作品,其核心的两大主题也正揭示了以先锋和通俗为主的青少年“亚文化”的核心内涵。

(二)MV作品的实质:被展示的文化

MV作为一种与流行音乐相配合的视觉文化,其本质主要是借由表演,再现和夸大现实生活中的相互关系,而在这种对相互关系展示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展现出一些MV本身的文化印记。“文化展示”的问题在英国学者贝拉·迪克斯(Bella Dicks)的《被展示的文化:当代“可参观性”的生产》一书中也有所体现,不过主要集中于更加具体的场景,如博物馆等。但是从更大的范围来看,视觉文化本身就是一个文化展示的平台,它以视觉接受为主,通过多模态的调动,使得文化展示更为全面和直观。作为视觉文化的MV也因此在从西方到东方的流传过程中,被赋予了更多的文化内涵。

具体来说,MV这一视觉文化形式的产生,本身就是在欧美流行音乐兴起的大背景下产生的,而在MV与流行音乐向东方流传的过程中,又逐渐加入了接受地的文化符号,融入了东方文化的特点,使得展示的文化呈现出东西杂糅的特点。此外,MV作为一种文本形态,在叙事特征上也带有上述特点,主要通过多种叙事元素的组合表现出来。

MV作品通过不同的主题与文化观念所建构出的文本形态,使得MV文本具有了比纯音乐文本更加广泛的包容性,并不仅仅局限于音乐本身。因此,MV文本在表达过程中借助其特殊文本形态的作用,对意义的表达更加灵活,这也使得对MV文本意义阐释与表达的研究显得颇为必要。

二、文本的转码:MV文本的意义表达

MV就其表现内容来看,与流行音乐之间呈现出明显的互文性关系(Intertextualite),如前文所言,由于MV文本所具有的文本性,使得MV文本具有了叙事的空间与可能。因此,MV一方面承接着对流行音乐的文本阐释,另一方面音乐也对MV的文本叙事起到了解释和补充的作用。霍尔将“解读”视作“解码”与“编码”的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引导读者进行有选择的阅读,可以将此视作另一种意义上的阐释与重构。因而在从流行音乐的音乐文本到MV的视觉文本的转换过程中,文本信息也在这一过程中进行了转码(即解码与编码),并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形,影响了对文本意义的解读。这种对意义的阐释与重构的过程,反映在MV中主要表现为文化消费主体对于欲望以及幻想的要求得到满足的过程,这不得不说是一种心理学意义上的补偿机制。

MV对于流行音乐意义的阐释,主要是通过MV文本的叙事性体现出来,并将音乐的内容更加具体化。其阐释的过程主要是通过充分调动人的感觉器官,尤其是视觉,从而营造出更加具体及具有代表性的场景。这一过程,引导和限制着观众对音乐的理解。

(一)具象化的表达

MV对于音乐意义的阐释主要通过具象化的表达来完成,借由其视觉文化的特点,使得音乐的意义更加具体与直观。在林俊杰《木乃伊》的MV中,歌曲本身表达的是倾诉爱意的内容,将倾诉者比作木乃伊一样苦苦等待,但是MV展现出来的内容却是古老的金字塔中,木乃伊因倾诉者(林俊杰饰)的告白而苏醒的故事。整个故事无论在结构还是内容上,都比单纯的音乐(歌词)表达要更加直观。

(二)对内容的限制与引导

MV文本对音乐意义的阐释一方面使得观众对于音乐的理解更加简洁明了,而另一方面也将观众对于音乐中表达的形象的理解,限制在了MV文本的框架之下。在上文提到《木乃伊》这一MV中,MV文本将形象具体限制在了古埃及的金字塔与木乃伊之上,建立起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结构。

因此,流行音乐在从音乐文本的形态向视觉文本转换的过程中,对意义的表达均会发生某种变形。这一方面是由于不同文本形态转换的过程中发生的不可避免的信息缺失或变形,另一方面也与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密切相关。而MV文本本身,也无法逃离对某一社会意识形态的承载。

三、流行趋势与观念承载:MV文本的意识形态制约

英国学者理查德·豪厄尔斯在《视觉文化》一书中,在理论部分对意识形态进行了专章的讲解。前文提到,流行音乐最初的产生与青少年的“反文化”密切相关,使MV文本本身具有了一定的先锋性,这便是一种意识形态在MV中的体现。仅就当下而言,MV文本中的意识形态属性主要体现在其创作过程中的娱乐化与民族化两大趋势之上。

(一)媚俗化与娱乐化的创作形态

美国学者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童年的消逝》一书中,对现代流行文化中的娱乐性进行了充分的论证,而娱乐性也成为当前流行音乐最为主要的特点。而随着商业社会的发展和流行音乐的普及,文化消费的主体已由最初的青少年开始逐步扩大,新兴的网络直播、选秀等文化节目促进了流行音乐的娱乐化发展,流行音乐中先锋的反叛意识逐步让位于新兴商业模式下的消费文化。而对于文化消费的需求,市场并无良好的价值导向,商业性成为其主要特点,这也是造成其媚俗化与娱乐化趋势的重要因素。但从另一方面来看,这一趋势也是对传统的政治话语的摒弃,以此来在主流意识形态的领域之外建构大众的流行文化。因而这一趋势也是以娱乐化代替政治化的大众意识形态的集中体现。

(二)民族化的发展理念

在西方化创作趋势在流行音乐市场占据绝对话语之后,客观上也使得越来越多的制作人在MV的制作过程中,开始有意识的加入中国元素,并以此来寻求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以及对西方文化霸权在流行音乐领域内的反抗。这一趋势的兴起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其中最为主要的是由于对民族文化寻根意识的觉醒。

随着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文化寻根意识的逐渐深入,在整个社会层面都产生了对于传统文化认同的强烈民族主义心理,人们在物质生活丰富的基础上开始寻求文化身份的认同,这也使得流行音乐的受众开始不满足于代有浓厚西方色彩的MV文本,流行音乐与传统元素相结合的MV制作模式开始有了广泛的市场。但是基于这里理念所创作出的MV文本,却存在着水平上的差异。这主要表现在多数MV作品以“中国风”为噱头,出于商业目的而滥用传统元素,其核心还是西方模式,并未触及更深层次的美学内涵。这也限制了传统文化在流行音乐领域内更大规模的运用。

四、结语

MV作为一种图像化的视觉文本,由于其潜在的文本性,使得MV文本在意义重建与意识形态解读等方面具备了阐释的可能。而MV作为一种流行文化的产物,其发展过程也必然存在诸多问题,通过对MV的文本化解读,可以揭示以MV这种文本形态为代表的视觉文本在意识形态与意义阐释等方面具有的特点,发觉文本形态本身的特殊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战子.多模式话语的符号学分析[J].外语研究,2003(05).

[2]罗伊·舒克尔.流行音乐的秘密[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3.

[3]霍尔.表征:文化表象与意指实践[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4]安迪·班尼特.流行音乐文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5]贝拉·迪克斯.被展示的文化:当代“可参观性”的生产[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6]查理斯·豪厄尔斯.视觉文化[M].北京:译林出版社,2014.

[7]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童年的消逝[M].南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8]赵勇.追求沉思还是体验快感:流行音乐再思考——试析阿多诺的流行音乐批判理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4(02).

猜你喜欢
视觉文化
视觉文化元素在动漫设计中的应用
视觉文化语境下的艺术策展研究
论当下电影艺术在日常生活审美化中的表现
涂鸦艺术的城市视觉文化表现
当代消费主义语境下视觉文化的审美反思
一种艺术化现象:论象形拳的文化归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