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用药药物不良反应的现状分析

2017-01-12 09:05臧亚勤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34期
关键词:儿科我院情况

臧亚勤

(江苏省苏州市立医院北区,江苏 苏州 217008)

儿科用药药物不良反应的现状分析

臧亚勤*

(江苏省苏州市立医院北区,江苏 苏州 217008)

目的 了解我院儿科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我院儿科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集的80例药物不良反应(ADR)进行数据的分析和整理。结果 以静脉滴注方式给药引发的ADR最多,抗生素类产生的药物不良反应居多,产生不良发应时,出现皮肤红肿、瘙痒、皮疹、静脉炎等现象较为常见,涉及其他器官的症状较少。结论 应关注儿童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特点,加强儿科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儿科用药;药物不良反应;现状分析

药物不良反应,是在用药期间,患者接受的药物正常剂量的过程中,一些有害的和药物治疗目的无关的药物反应的出现。临床用药过程中,必须根据需要权衡利弊,这是选择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可靠保证。在安全有效的前提下,合理使用药物,这是临床药学的核心。与成人相比,儿童不成熟的各种身体功能,对大多数的药物治疗抵抗能力不强。这种情况下药剂之间发生药物相互作用的不合理的情况下产生的,某些药物的不良反应更可能发生在儿童,对于婴幼儿,6%~7%的概率会产生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此同时,基层医院的儿童在接受药物治疗时,有时会因为缺乏临床经验,加之儿童表达能力较弱,会产生由此造成的不良反应现象的发生。因此,对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应当及时进行治疗和情况记录,做好应对措施[1]。本文将对80例患儿的药物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总结分析,一起为今后用药安全提供一定的经验借鉴。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历资料: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医院就诊的门诊的80例临床用药过程中产生不良反应的患儿。本文所选择的所有患儿均通过我医院药物不良反应检测的标准,达到试验要求,患儿的人口统计学信息如下。其中患儿年龄最大14岁,最小为出生2个月,平均年龄为6.3岁。见表1、2。

表1 药物不良反应患儿年龄分布情况

表2 药物不良反应患儿性别分布情况

1.2 研究方法:本文将通过对所选择的80例临床药物不良反应患儿进行治疗后的资料进行全面梳理,已形成详细的不良反应报告,内容包含对患儿的信息(年龄、性别、诊断情况、使用药品名称、剂量、治疗时间、给药途径、具体临床表现等[2])进行统计汇总,对数据进行分析,最终形成分析结果。

2 结 果

从图1中可以看出,年龄分布在0~1岁的患儿人数较多,也就是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越大,从趋势来看,药物不良反应随着年龄的增加有逐渐下降趋势。

图1 药物不良反应发生人数随年龄变化情况

实际用药过程中,不同的给药途径还造成不同的药物不良反应情况,从表3中可以看出,静脉滴注人数最多为57人,占比达到71.25%。

表3 不同给药途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不同类型的药物所引起的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也不同,从表4不难看出,由抗生素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最多,共69例,占比达到了86.25%。

不良反应所引起的临床表现及所涉及器官情况见表5,其中皮肤过敏现象较为常见,占比达到了73.75%。

表4 不同类型药物所产生的不良反应情况

表5 不良反应所引起的临床表现及所涉及器官情况

3 讨 论

静脉给药ADR的发生率远高于其他给药途径,由于静脉给药药物是直接进入血液循环,由于药物中的热原、pH值、渗透压、微粒大小等都可能造成ADR的发生。除了药品内在因素外,还与药物配制、药物浓度、药液放置时间、滴速等密切相关。因此,从合理安全用药的角度出发,对于儿童用药最好采用口服的方式,尽量减少或者避免对儿童进行静脉滴注和肌内注射。同时,在儿童入院时,应当及时咨询父母,儿童的过敏史、家族史、遗传史或者是否发生过药物的不良反应,医师在用药过程中应当注意儿童体质,尽量避免产生药物的不良反应[3]。

在临床表现方面,累及最多的是皮肤及附件的损害,占73.75%,这与临床上易观察,并且比较重视(通常会停药并使用抗过敏药物)有关。其他系统的不良反应报告较少,这需要临床加强对药品不良反应的关注在用药前对药效以及不良反应心中有数,在用药过程中观察疗效的同时还应注意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有条件的话门诊医师也应告知家长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取得家长理解的同时也可以避免一些纠纷的产生,当然这也需要家长具有较高的认知度[4]。

药物不良反应有些是很难避免的,有一些是可以避免的。小儿特别是新生儿和婴幼儿各系统器官功能不健全,肝脏对药物的解毒作用与肾脏对药物的排泄能力低下,肝酶系统发育尚未完善,因而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例如,新生儿应用氯霉素后易出现灰婴综合征(grey syndrome),这是由于新生儿肝酶发育不完善,葡萄糖醛酸的结合力差,以及肾脏排泄能力较低致使氯霉素在体内蓄积而引起循环衰竭。此外,新生儿体表面积相对较大,黏膜嫩,皮肤角化层薄,局部用药过多或用药时间过久易致毒性反应。儿童患者,尤其新生儿,对药物的反应不同于成人,其剂量应按体质量或体表面积计算,用药期间应加强观察。医师在临床用药时应充分考虑到小儿患者的生理特点、考虑到药物的作用机制,同时加强ADR监测,尽可能的减少或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以达到安全、经济、有效的用药目的[5]。

[1] 赵卫芳.儿科临床中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月刊,2013,23(8):1987-1988.

[2] 孙福珍.儿科用药不良反应56例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3,10 (29):74-75.

[3] 戴建华.我院100例儿科用药不良反应分析报告[J].实用医技杂志, 2006,13(22):3987.

[4] 张志龙.我院儿科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08, 3(18):204-206.

[5] 张功武.我院2006年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儿科药学杂志, 2007,13(5):28-29.

Analysis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 in Pediatric Patients

ZANG Ya-qin*
(North District of Suzhou Municipal Hospital, Suzhou 217008, China)

ObjectiveTo study the pediatric adverse drug reaction (ADR) occurred in our case, to promote clinical rational drug use.MethodsData analysis and arrangement of 80 cases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 (ADR) collected from January 2014 to December 2015 in our hospital.ResultsIntravenous drip way to trigger the most ADR, antibiotic adverse drug reactions and adverse timely, occurrence skin redness, itching, rash is common, the phenomenon such as phlebitis, involving other organs were less likely to have symptoms.ConclusionChildren should focus on the characteristic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 and strengthen the pediatric adverse drug reaction monitoring, and to promote clinical rational drug use.

Pediatric medicine; Adverse drug reactions; Analysis of the situation

R954

B

1671-8194(2016)34-0010-02

*通讯作者:E-mail: 345965638@aw.com

猜你喜欢
儿科我院情况
我院师生参加“天津市2022新年音乐会”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脱发 养“老金”
一周融资融劵情况
圆梦儿科大联合
倪鑫:圆梦儿科大联合
儿科医联体的共赢思路
儿科医联体的安徽做法
特殊情况
我院跻身全国高校就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