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感的培养

2017-01-12 01:56兰礼付李清清
未来英才 2016年15期
关键词:数感培养小学数学

兰礼付+李清清

摘要:数感是人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素养,同时也是数学学习中的重要结构变量。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人们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的数感培养,但当前很多教师并不知道怎样来培养学生的数感,仍然需要不断进行研究。本文主要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方式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希望为小学数学教育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培养;数感

“数感”,就是对数学的感觉、感受乃至感情。从数学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具体地表现在对日常生活中的数和运算有敏锐的感受力,有意识地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解释和表示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数据特征和空间形式,善于捕捉一般问题中潜在的数学特征。数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数可以用来表达和交流,可以帮人们认识身边的事物,还可以帮人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数在人们的数学学习中贯穿始终,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影响着学生的各科学习,也为学生在数学方面的继续学习奠定了基础。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很重要。

一、重视家庭教育,培养学生数感

其实,妈妈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教育才是孩子的第一课程。所谓的学前教育,顾名思义,就是上小学之前的教育,针对的就是幼儿园几岁的小朋友的教育。那么在现代化的学前教育状态中,很多家长都认为学前教育是学校教师的事情,其实不是这样的,很多家长都忽略了家庭教育对孩子们的作用和重要性。那么我们作为学前教育的教师,就要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对孩子的作用和重要性,比如,可以利用开家长座谈会的形式,传授给家长一些关于家庭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家长是要以身作则的,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对自己的行为规范进行调整,因为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是长久的,潜移默化的。家长平时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十分重要,对孩子的文化素质、自身素质有较强的推动力,因此,家长要重视起孩子的家庭教育,教师要重视起和家长的配合教学。

二、灵活使用教材,培养学生数感

教材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很多内容都能用来培养学生的数感,尤其是新课程标准教材中,与传统教材相比较,它的数感培养的内容更加丰富。对此,教师应积极利用教材资源来培养学生的数感,并积极挖掘教材当中一些隐藏的资源,使学生的数感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将实际情况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搜集学生感兴趣的事情,让学生在实际的操作中来得到数感的提升。

三、采用情境教学,培养学生数感

情境教学法是一种比较先进的教学方式,同时也是新课改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教学方法。通过情境教学法能使原本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具体化,同时对学生的情感培养和基础知识的掌握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进行情境创设,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学习的乐趣,同时奠定稳定的数学基础。例如,在“有余数除法”教学过程中,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数感,同时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教师可以利用情境教学的模式。首先,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我们班级去参加夏令营,但要将同学们进行分组,班级中一共有40 人,共分成7组,那么一共能够分成几组?还剩下几个人?”然后让学生站起来自动进行分组,在真实的情境中来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四、利用合作交流,培养学生数感

在新教材中有很多的交流活动,这些活动对培养学生的数感有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在实际的测量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来测量讲台的长度和宽度,测量教室的长度和宽度等。在测量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多种不同的方式来进行测量,例如,先测量一块地砖的长宽,然后再数一数一共有多少块地砖。或者利用步测的方式来进行估算。在学生进行合作的过程中,同学之间相互启发,不仅能有效拓展学生思维,同时也能使学生的数感得到明显的提升。

五、利用习题训练,培养学生数感

数学教学最终要回归到现实生活中,让学生能利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对学生的数感培养主要就是为了让学生能更加主动地接触数学,并能利用数学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因此,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强化学生估算的能力和多元化算法能力,引导学生将问题代入到实际生活中,通过不同的途径来得到问题的答案,以此来强化学生对数学的理解的能力。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问题来引起学生注意,使学生能产生兴趣,从而积极进行分析和研究。

六、利用生活体验,培养学生数感

生活是知识的源泉,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人们对数学产生枯燥无味、神秘难测的印象,原因之一是数学教学脱离实际。”为此,教师在教学活动时要开放时空,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事物,用数学的概念与语言去反映和描述社会生产和生活实践的问题,结合生活中的具体实例进行数学知识教学,让学生感觉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充满了数学,从而能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体验数感。例如教学克、千克的认识时,让学生寻找并掂量1 克与1 千克的物体,寻找哪些物体分别用“克”、“千克”作单位。像一分硬币重1 克,4 粒黄豆大约重1克,两袋盐重1 千克,一袋糖重1 千克,肥皂、药片、黄金等细小物品用“克”作单位,体重、菜、水果等用“千克”作单位;在教学长度单位时,可通过让学生到操场上跑跑、测测、量量,让学生感受50 米、100 米、500 米的距离,在春游、秋游中感受1 千米、20 千米的路程;在教学数的认识时,可让学生说出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数字及其作用。

总之,教师应要注意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因材施教,提供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的机会,让他们在经历知识的过程中,真正体验和感悟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从而实现学生在认知、情感、智能等方面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月红.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J].学周刊.2016(07).

[2] 郑金阳.谈在数学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教学的重要性[J].教育现代化.2015(17).

[3] 翟树红,于跃.“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亚太教育.2016(04).

[4] 窦昌珍.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J].信息化建设.2015(12).

猜你喜欢
数感培养小学数学
浅谈构建数学模型,建立千以内数的数感
新理念下学生数感培养策略
巧估算 妙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