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高中生物理的创新思维

2017-01-12 01:59韦应才
未来英才 2016年15期
关键词:创新思维高中物理

韦应才

摘要:物理概念来源于物理实践、物理事实,它是由实践得来的感性认识而上升成的理论认识,再回到实践中去,用来指导实践,并予以检验和深化。若学生只知道物理事实,而不能上升到物理概念,就不能说学到了物理知识;若学生对物理概念不理解或理解片面,就谈不上对物理概念的认识掌握;若学生对物理概念理解不透、混淆不清,就难以进行判断、推理等抽象活动,更不能正确地应用定理、公式来解决实际问题。

关键词:高中;物理;创新思维

高中物理教学在整个物理学科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一时期的物理学习是对初中物理知识的承接,也是大学物理知识的基础。纵观物理的发展过程,从东汉张衡发明的第一台地动仪到牛顿经典力学,又从经典力学到量子论学,物理教学实践中无疑应该自始至终都贯穿着创新思维能力。本文重点对高中物理教学实践中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性以及培养方法加以浅析。

一、创新思维能力的现状以及重要性

高中物理课堂重视理论教学内容远远超过物理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更忽视了在教学中如何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不仅扼杀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也阻碍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也不利于物理教学方法的前进和探索。要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将创新能力与授课合为一体的物理课堂授课方法本身就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还要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更有利于学生实现知识的转移和衔接,让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方法中能够有所发现,如很多结论以及实验方法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学生可以在教学中得到思维的启发和开拓,有助于其他物理知识的探究和理解。另外,物理学科领域的学习,本就是一门具有创新性的学科,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这样的思维习惯,有利于学生更深入地对物理知识进行实验探究和创新,为物理领域的开辟,进行了人才储备。

二、改革演示实验教学模式

传统的课堂演示实验一般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仅仅是旁观者,没有直接参与,不能更好地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必须改革这种模式,建立“引导,探索一实验一掌握”的教学模式。教师不必拘泥于教材或教参的安排,创新性的进行一些实验过程问题设计,将学生推向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主体地位。例如,在研究感应电流的方向时,教师不是把感应线圈的绕向、电流表指针偏转方向与电流方向之间的关系的结论简单地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思考,自己弄清线圈绕向与电流方向之间的关系。再引导学生思考:既然感应电流是由磁通量变化引起的,那么,感应电流的方向和磁场方向及磁通量的变化的情况有关吗?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相互讨论,进而再让学生通过试验进行探索和研究,得出结论。

三、实行以学生为核心机制

传统教学机制中过度强调“教师为核心,学生为辅助”,即常见的满堂灌教学方式,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得不到提升,影响教学质量。在新课改中,针对人教版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实行“裸讲”制度,即只抓思想结构,由学生自由提问,在把握课堂总体知识形式的同时,以学生为核心,实行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对课堂上学生出现的疑问当堂解决或进行学生间探讨,进一步推行“生主师辅”的教学理念,确立学生在教学工作中的主体地位,深入贯彻落实学生自主的思想教育。

四、造适当的情景

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当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学生的兴趣能够促进他们积极主动地去观察世界,展开创造性思维,是他们最好的老师。教师通过教学情境的设置可以充分把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到物理学科上来。这种好奇心便会升华为一种求知欲,不断的促进学生观察,思考和研究,加上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能够帮助学生冲破旧思想和知识的束缚,进行新的思考和探索,从而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比如,老师在讲运动学和能量学结合的时候,可以在课堂的开始播放一段摩托车腾跃特技表演的视频给学生观看。这时大部分学生就会被你的视频所吸引,然后你再一步步的通过这个视频把里面设计的物理相关知识(功能原理和平抛运动)不知不觉中教授给学生掌握。这种教学方式就是通过问题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然后在老师的引导下一步步扫除障碍,最终解决问题,获得了心理上的满足,完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五、鼓励学生大胆联想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当积极鼓励学生针对面临问题,开阔思路,广泛联想,以己有的知识经验及感知到的问题信息为依据,由研究对象的部分信息推测它所具有的全部信息。既要重视思维的逻辑性和严谨性,又要重视思维的探索性和发现性,重视直觉猜侧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注意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的有机结合和协调统一。在物理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条件,让学生发生联想,使他们进入丰富的现象思维活动之中,例如教师在讲了人造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卫星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提问:“那么地球绕太阳作近似的匀速圆周运动,地球是否也处于完全失重状态呢?同学们想一想,你们能不能举起地球呢?”学生们立即想到如果存在一个立足点,我们就能将地球举起来。接着又问:“我们还需要阿基米德的杠杆吗?”学生异口同声道:“不需要了”。或许此时学生己经获得了一种愉快的体验,他们意识到丰富的想象并非是科学家所独有的,只要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积极联想,凡人也会成功的。这也极大地增强了学生敢于想象的勇气和自信心。

高中物理教学与创新精神培养相结合,是一个学生始终保持积极学习态度的内在需要,也是一节物理课堂生动高效的动力,更是时代逐步发展的需要。而在物理学科方面创新能力的培养,则是高中物理教学目标的终点。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创新热情,这需要所有师生共同持久的努力,不断改进创新的方法,提升创新的能力及水平。

参考文献

[1] 罗均.高中物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互动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3(28).

[2] 周中森.新课程下高中物理课程教学高效模式的探究与实践[J].高中物理,2012(06).

[3] 朱良宏.新课改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反思[J].中国校外教育,2007(02).

猜你喜欢
创新思维高中物理
只因是物理
我不是教物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