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生物素养,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2017-01-12 02:02孙玉花
未来英才 2016年15期
关键词:学习效率课堂学生

孙玉花

摘要:学生学好生物课的前提是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通过课题的导入、任务驱动法、实验教学法等形式,使学生达到善学、好学、乐学的目的。一方面需要教师提高自身的业务素养,还要更加灵活地掌握知识;另一方面还需要对学生的特点有深层次的了解,这样才能使兴趣教学的方法与生物课堂的教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关键词:学生;生物素养;课堂;学习效率

在生物教学的具体过程中,教师应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不断充实学生的生物学知识,使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从而为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在课前做好充分准备

1、树立奉献精神。笔者认为,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要尽自己所能,创造一个宽松的、互动的课堂,一个善意的、有责任感的教师,会在学生的心中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激发学生内心的潜在力量,他们会试图模仿老师,会像老师那样做一个智慧的积极向上的人。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是引导他们走向成功的标杆。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应当将自己的热情与爱传达给学生,始终对生活持有乐观、积极的态度,用我们的知性、热情、宽容去善待每一个孩子;用我们温暖的话语去感染每一个孩子。同时要传授给学生科学的、完整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和谐的社会观。

2、做好集体备课。俗话说的”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如此才能让我们有更好的发展和不竭的创造力。教育教学亦如此。“集体备课”能更好地集众家之长,进一步拓宽教学思路,丰富教学智慧与内涵,提升教学素养,进一步总结自我,反思自我,在不断的顿悟中去发展、创新、提升。因此,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集体备课,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集体备课。集体备课的开展更好地集中了学生固有的问题,更大程度上集合了教师的集体智慧来帮助学生解决其所惑。也能更好地预测并避免问题的重复产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优化教学模式。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合作能力是新课标的基本要求,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变被动的接受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强调教师角色的转换,教师应当由”演员”变为”导演”,这就要求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创建优质高效的学科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将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1、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生物学实用性极强,与日常生活联系密切,在生产和生活中,生物不仅为我们提供了生存基础,而且给我们好多启迪。如食物的营养成分,合理膳食,健康地生活等等,要将书本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如果我们让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拿到生活中去加以体验的话,对生物学的学习兴趣一定会大大的提高。学生一定能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使理论再回到实践,教学中应该经常注意启发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答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生命现象,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生活,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感受到学习知识的价值,就会激起学习生物知识的极大热情。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了解生物科学的最新热点、焦点和进展,促使他们带着兴趣投入到学习中去。例如,在学习“细菌和真菌的生存是否需要氧”的教学内容时,这里就可以让学生说家里是如何腌酸菜的,因为这些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样就很直观的将问题讲清楚,课后让学生自己制作泡菜和酸奶,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学生一定会积极地投入到这项活动当中去的,学生能更清楚的认识到生物知识的重要性。

2、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在课堂上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备课时,就要研究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需求,从学生实际出发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案,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内在动力,提高课堂效率。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一般来说,在一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应以一至二种教学方法为主,辅之以其它如讲授法、观察法、讨论法、实验教学法、自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分组竞赛对抗法等多种方法,发挥各种教学方法的特点,扬长补短、相互配合,相辅相成。如在初中生物”鱼纲”一节的教学时,可用直观法让学生观察了解鲫鱼的外部形态,用引导发现法探索发现鱼鳍的功能,用实验法(边讲边实验)进行结构和生理的教学,用谈话法引导学生归纳鲫鱼的外形和结构与水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引导学生共同归纳鱼纲的主要特点,用分组竞赛对抗法提高实验小组实验速度和质量。

转变学习方式, 构建高效课堂, 是每个从事在一线的生物教师不断探索并不断追随的教育理念。高效的生物教学课堂能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促进学生主动探索、 不断创新,建构学生的认知结构和提升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教师要想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还要认真研究科学素养的内涵要求,再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师生的实际情况、学校的条件等各种因素综合考虑,精心选择和设计恰当的课堂教学策略,以期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

参考文献

[1] 赵希龙. 培养初中生生物科学素养的实践反思[J]. 学周刊,2016(13).

[2] 赵希龙. 提高初中生生物科学素养的策略与实践[J]. 学周刊,2013(19).

[3] 戴英操. 生物教学中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培养研究分析[J]. 中国校外教育,2014(35).

猜你喜欢
学习效率课堂学生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学生写话
基于二维码技术的多媒体学习效率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