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初中语文的课堂导入艺术

2017-01-12 02:38江志坚
未来英才 2016年15期
关键词:导入初中语文

江志坚

摘要:新课的导入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要使学生在上课的短短几分钟便把注意力中到所学课文上,并产生跃跃欲试的感觉,导入课文的技巧至关重要。导八得好,使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语文;导入

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课更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进行有效的课堂导入,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面对我们的初中语文教材呈现的新特征,教师有必要针对每一堂课的具体特点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课堂导入。有效的课堂导入可以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迅速进入课堂角色;可以强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迅速做好学习新知识的心理上的准备;能够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营造出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促进课堂教学活动顺利、有效展开。

一、“设置悬念”导入法

有针对性地设置相宜、精当的问题导入,这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导入方法,即“丢包袱”法。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心理学上认为:思维过程通常是从需要应付某种困难,解决某个问题开始,概括地说,思维总是从某个问题开始。根据这个原理,新课的导入,教师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既体现教学重点又饶有趣味的问题,诱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创设逐疑探秘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一课,我一上课就说:“今天语文课,老师考大家一道科普题。”语文课考科普题,一下子吊起了学生“胃口”。于是,我问大家:红色的花朵热情,奔放,令人赏心悦目,精神振奋。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发言,经过讨论之后,引入新课《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这一课重点内容自然迎刃而解。

二、猜迷激趣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用猜速的方式揭题,既能使学生喜闻乐见,又能高度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增强他们的好奇心。如《谁是最可爱的人》可以这样导入:

今天,我让同学们猜一个谜语,这要考考大家的智力(故作神秘)。 一天,我校办公室,李老师和几个同事正在办公。这时来了一个穿军装的年轻人,对着了老师有力地敬了一个军礼后说:“李老师,我来看您了。”老老师抬头一看,似乎有些印象但又记不起他的名字。正迟疑间,旁边的一位老师想为难下他,问他的学生叫什么名字?李老师稍一沉思,笑着说:“还用说,他就是.…”听后,他的学生和其他老师都会心地笑了.但李老师并没有说出他学生的真实姓名,同学们精猜,老师是如何称呼他的学生呢?

学生各把己见,举手回答.有预习的学生会答。最可爱的人”.对,李老师就称呼他的学生为“新时人最可爱的人”,为什么这样称呼呢?通过学习魏魏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同学们可以找到答案。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马上调动起来了。

三、直接导入

直接导入的方式是指教师在上课开始的时候就直接向学生阐明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要求,以及教师本人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安排。这样做可以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自然而然地导向教学内容。直接导入是最简单和最常用的一种导入方法。在我们的初中语文教材中,有些课文和知识点是直观明确的,学生一看就懂、一学就会,这就不需要我们的教师费尽心思去寻找富含新意的课堂导入,直接导入课堂教学内容即可。例如对于《散步》这篇抒情散文,我们在讲解的过程中完全没有必要对其作出任何解释,学生可以一目了然地知道教学的内容。我们的教师在讲解之初只需要把其中的作者简单介绍一下,然后就可以直接进入课文讲解阶段了。还有每册教材后面的一些古诗词、寓言故事,教师在讲解的时候只需要向学生大体介绍一下,剩下的工作可以交给学生个人去完成。这样既节约了课堂教学时间,又可以给学生留下充足的课外时间去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点和内容,这对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是很有帮助的。

四、实例导入

实例导入是指教师从学生实际生活中选择与教学内容有密切关系的真实事例开讲,从而使学生进入学习情境,引出课堂教学内容的一种导入方法。运用实例导入法导入新课,在我们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并不罕见。通常,面对新的教学内容,我们的教师要结合具体情况分析其中的重要知识点与生活实例的紧密联系,进而结合二者的关系,将生活实例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之中来。采用这种方式进行课堂导入,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注意力,使学生有话可说,因为,生活实例是与学生最为接近的,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帮助学生有效地进行语文知识点的学习。例如,在学习《湖心亭看雪》这一篇写景抒情文言文时,我们可以把雪景作为教学导入的重点,进而导入我们所要讲解的教学内容。这种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对学生的知识感受、教材理解都是有帮助的。

五、以旧带新法

教师提示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新知识,从而引出新课,从已知的领域转入未知的领域,这种方法要做到前后衔接自然,过渡平稳.如我在教学《回忆我的母亲》之前,采用这样的导八设计:请学生回顾一下哪篇文章写父亲,体裁、作者、语言风格及主要内容怎样?《背景》是一纪实散文,作者朱自清,他用平实质朴、又饱含深情的语言写出了父亲对自己的关爱及自己对父亲的感激、思念之情。今天,我们要学一篇各方面都比较类似的文章,那就是朱德同志写的《回忆我的母亲》,只是人物由父亲变成母亲,体栽变成了回忆录,语言风格与《背景》有异曲同工之妙,文章内容是歌颂母亲的优秀品质,表迭报答母亲深思的决心。这种导语自然地将新旧知识衔接起来,使学生温故而知新,实现了以旧带新的过程。

当然,课堂导入的方式层出不穷,绝不是简单的罗列和归纳就能包容的,还需要教师依据教材、学生的特点自由创新、灵活运用。“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一个好的开头是师生间建立感情的第一座桥梁,它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整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使整个教学活动进行得生动、活泼、自然。如果我们每位教师善于从导语就开始精心设计,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机会,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那么学生才真正会感到上语文课就是一种享受。

参考文献

[1]吴祥明.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索[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13(08).

[2]刘新玲.英语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学生英语,2012(10).

猜你喜欢
导入初中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