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德育

2017-01-12 02:40王静
未来英才 2016年15期
关键词:小学德育语文

王静

摘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不单单要给学生传授基本的语文知识,也要通过语文课堂教学给学生传递正确的情感。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情感培养和德育渗透。语文是一门内容比较丰富的课程,具有其他学科无可比拟的丰富性,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掘语文课程中所蕴含的德育因素,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

一、当前小学语文德育教育渗透的弊端

1、重视智育的开发,忽视德育的发展,忽视德育教育的目标。智育不可忽视是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但是德育教育也是教育的核心的内容之一。“学生进学校求学理应受到良好的思想道德陶冶和扎实有效的科学文化教育,使年轻的鲜活的生命健康成长。”但是在应试教育的教育体制与学而优则仕的教育理念下,是以成绩为本,成绩是检验学生好与坏的唯一标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是表面的形式、是口里说说的,是流于形式的。德育永远没有成绩与分数重要,所谓的语文教育中的德育教育渗透也只是听闻其有,未见实践。即使有德育渗透也是将语文教材与德育强硬连接,与学生的生活实际与生活经验相距甚远,这就使语文教材中所隐藏的德育内容浪费掉,德育教育成为一种表面功夫。

2、德育教育渗透的过程中形式呆板,实效性比较低。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部分教师具有渗透德育教育的意识,也在不断的实践,但是方式方法存在弊端,导致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有效性非常低。部分教师不愿意为德育渗透浪费时间与精力,不愿意钻研教材中教学内容与德育之间的练习,不愿意在知识与德育之间建立桥梁。在课堂教学中只会依照教材内容生硬的讲大道理,不联系生活实践进行形象生动的讲解,完全不管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水平是否能够接受,这样的德育教育呆板,单调,乏味,起不到应有的德育作用,学生在教师长期的呆板的教育下,对于学习产生极大的逆反心理,这样的德育教育得不偿失,效果微乎其微,却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德育渗透的评价机制不健全。评价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德育教育渗透的效果,不能够像学习成绩那样用分数来衡量,不能够用单纯的数字来衡量。如果应用计分的方法来评价德育,学生接受德育教育会变得功利化,学生不会产生发自内心的道德情感,长此以往,学生的道德品质与思想品质的都不会得到实质性的提高。正确的评价品德的方法有自陈发、行为观察法、情境评定法,这些评价费时费力,需要教师的用心制作,在追求分数的现在教育,很少有教师能够精心完成这样教学评级机制,德育渗透缺乏管理与监督,存在着比较大的问题,德育失去育人功能,效果微乎其微,所以,小学语文德育教育的渗透需要有一个正确的德育评价体制,存进德育发挥其强大的育人功能。

二、小学语文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途径

1、于阅读中渗透。小学语文的文本教材在进行篇目选择时,选择的文章兼顾了文章的优美与立意的深刻,能够较好地体现出作品的教育意义。例如,传统的经典篇目《落花生》,这篇文章中的点题之句是:“它的果实深深地埋在地里……等到成熟了,并不能立刻分辨出它有没有果实”。这句话其实点明了文章的主旨,做人也要做一个对别人有用的人,不要只做表面体面的人。在讲授文章的时候,其实,文章并不是仅仅在说收获花生这一农村收秋时的普通劳作,而是要讲如何做人。在讲课的过程中,教师要把文章的这一主旨巧妙地传递给学生,这样才能有效发挥德育渗透的作用。

2、在学习字、词中渗透德育。在小学阶段,学生大约要掌握 2500 个左右的常用汉字。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掌握这些汉字是教学的任务之一,而且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占了很大的比重。教师可以利用教授学生字、词中进行有益的尝试,把教学与德育教育巧妙地结合起来。

比如,在给学生讲解“乳”字的时候,通过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了甲骨文中的“乳”字,学生通过文字图片,以及教师的引导,能够看出来甲骨文中的“乳”字是一个手抱婴儿哺育的形象。教师通过这个字,引申到母亲辛苦地哺育孩子,这样学生不仅牢固地掌握了“乳”字的基本写法,对文字后面所蕴含的母爱也有了更深刻地认识。

3、利用语文课外活动进行德育教育。语文课堂教学的时间和内容都是有限的,语文教学应该与学生的课外活动进行紧密地结合。首先,语文课外活动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有效补充,能够有效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以及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养成。教师在进行语文课堂德育渗透的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思想的层次性与侧重性。其次,教师要充分利用多种多样的语文课外活动。

4、通过引申发挥进行德育渗透。小学语文课程在文章选择上选取了许多故事性比较强的文章,语文教师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不仅要给学生讲解课文,也应该给学生讲解一些故事背后所蕴含的故事,通过故事推出其哲理,让学生有一个深刻的领悟。

例如,在讲解《蚂蚁的救助》这一内容时,故事主要讲了蚂蚁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彼此之间团队意识比较强,能够互相救助,表达了团队的协作精神。教师在讲解这一内容时,可以把教材内容进行引申,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文章所体现的精神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的联系。在语文课本中,关于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文章很多。教师要结合这些文章素材,对学生进行引申性的教育,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5、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激发道德情感。语文课堂教学不单单是知识的传递过程,也是师生之间的情感传递过程。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仅仅关注知识的传授,这样的做法是不正确的。

首先,教师应该对学生的情况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教师可以在授课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和德育渗透,这样能够有效地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其次,教师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

参考文献

[1] 施春惠.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德育渗透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5,08:77.

[2] 杨文学.浅谈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德育的思考[J].才智,2014,12:65.

[3] 曾孝群.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8,01:133.

猜你喜欢
小学德育语文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