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农业合作新机遇

2017-01-13 09:14张茂荣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编辑孙洁
中国农村科技 2017年6期
关键词:中亚国家一带一带一路

文|张茂荣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 编辑|孙洁

“一带一路”农业合作新机遇

文|张茂荣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 编辑|孙洁

放眼世界农业,传统格局逐步被打破,一个建立于开放共享基石之上、资源要素流动组合而成的全球农业大版图加速崛起。

2017年5月14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拉开帷幕。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俄罗斯、泰国、柬埔寨等多个国家的农业官员和农业专家都曾表示,随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往来不断深入,农业合作正成为推动“一带一路”经济建设的重要引擎。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多是发展中国家,农业比重大、资源禀赋好,与我国农业发展的共性不少、互补性更强。但也会发现,这些地区总体发展水平不高。如俄罗斯、中亚等地区,地广人稀,土地集中、平坦,物种资源丰富,农业生产效率低,劳动力不足,经营方式粗放。特别是中亚国家,农业生产技术落后,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业机械化水平低,化肥、农药等物资供应严重不足,农业生产总体上处于低投入、低产出、靠天吃饭的粗放耕作状态,单产普遍低于中国,果蔬、农畜产品加工等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农产品生产非常落后。

在农业不动产资产构成中,中亚国家农机所占比例较低。中亚五国中,农业机械化占比最高的是吉尔吉斯斯坦的8%,而塔吉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仅为3%。中亚耕地面积最大的哈萨克斯坦,谷类单产却为中亚最低,小麦单产为1吨/公顷,仅为中国的1/5,增产潜力巨大。

中国农业文明历史悠久,积累了各种气候条件下从事种植、养殖的先进经验,在农业技术、农业物资、农业装备、相关人才储备等方面都处于国际先进水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中国农业机械、海水养殖等产品和技术都有强烈需求。中国与沿线国家深化农业合作,有利于形成全球农业合作新格局,推动全球粮农制度的完善。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3年多来,中国不断加强与沿线国家在农业投资、贸易、科技等领域的合作,签署双边农业合作协议,扩大农业贸易往来,派出农业专家队伍,为沿线国家农业发展注入活力。

中国与巴基斯坦的农业合作,正从以粮食作物种植为主,逐渐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产品加工和农业信息化等领域拓展。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农业合作中,中哈联合治蝗、隆平高科与乌兹别克斯坦国家水稻研究中心的杂交水稻和大豆技术引进项目等都取得良好效果。

放眼世界农业,传统格局逐步被打破,一个建立于开放共享基石之上、资源要素流动组合而成的全球农业大版图加速崛起。据测算,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农业合作,种植业至少有5000亿元的合作空间,养殖业有2000亿元的合作空间,种子领域的合作空间也达500亿元。

昔日往来丝路的声声驼铃犹在耳畔,如今的“一带一路”倡议又将为沿线国家间的农业合作赋予更多意义。就像习近平总书记说的一样,东南亚朋友讲“水涨荷花高”,非洲朋友讲“独行快,众行远”,欧洲朋友讲“一棵树挡不住寒风”,中国人讲“大河有水小河满,小河有水大河满”,只有合作共赢才能办大事、办好事、办长久之事。

猜你喜欢
中亚国家一带一带一路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中亚国家的贸易变迁研究
一带一路风光无限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走出去”能否搭上“一带一路”这趟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