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投资理财诈骗后如何维权

2017-01-13 01:40
中国防伪报道 2016年12期
关键词:受害人投资人维权

遭遇投资理财诈骗后如何维权

近几年来,各类金融诈骗案例频发,无数投资者损失惨重。专家提醒,假若真的“踩雷”了,投资者还须冷静,第一时间留好证据报案,并申请冻结问题平台资产尽量挽回损失。

搜集和保存证据

一旦踩“雷”了,投资人不要过度惊慌和焦虑,首先要马上搜集证据、保存证据。一般而言,最重要的就是理财投资的证据,包括合同协议证据,理财资金支付证据、理财过程中的交流咨询证据等等。此外,还有互联网金融公司经营和业务宣传的证据和截图。

最关键的是理财支付证据,毕竟资金的流向最能证明你的投资行为,最常见的就是通过公司的APP或者第三方支付进行支付的截图、用户从自己账户中直接支付给平台指定账户的截图。另外,也要保存与平台签订的电子合同、投资协议和网站声明等资料,同样具有法律效力。

申请冻结问题平台资产

提现困难初期,很多投资人希望通过民事诉讼途径来获得相应的赔付。专家表示,如果发现债务人下落不明的,投资人可到债务人原住所地或财产所在地管辖法院起诉。但是民事诉讼立案难度较大,需缴纳诉讼费用,花费不菲。

不过,在民事诉讼过程中发现P2P平台已经触犯刑法,则面临的是刑事责任的追究。专家表示,一旦立案,由公安机关侦查布控,效率高及花费少。但进入公诉程序后,不能再撤诉,无法把控案件进度,投资者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此外,投资人可以向相关部门申请对倒闭或跑路的平台相关资产进行冻结,避免案件侦查过程中发生资产被藏匿或转移。

维权须有打“持久战”的准备

目前在法律层面上,投资人的维权依据也并非健全。据介绍,2014年3月25日,最高院、最高检、公安部联合发布《关于办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中将受害投资人定位于“集资参与人”而未明确给予“受害人”的法律地位,导致实际案件维权中存在一系列难度和问题。

肖飒表示,进入审查起诉阶段后,投资人委托的律师很难看到卷宗。“如果给予投资人‘受害人’地位,就可以名正言顺地聘请‘受害人’诉讼代理人,查阅、复印案卷,代为出具法律意见等。”各地公检法部门对于投资人地位的理解有不同,有的地方允许投资人的律师阅卷,有的地方不允许。法院开庭时,也常不允许“受害人”代表上庭,而仅仅让他们坐在旁听席,不能发表个人观点和意见。

平台跑路案件的时间跨度大,一个案子有可能拖一两年,还有些逃匿海外的,时间跨度更长。在侦查阶段、审查起诉阶段,案件材料和案卷属于国家机密,所有接触人员要严格保密。因此,投资人在长达半年甚至一年的时间里,对案子只能雾里看花,投资人也应当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

专家表示,投资人应当了解刑事案件的基本流程和时间节点,对维权难度有充分认识和思想准备,理性对待案件进程中的困难和不透明,对案件结果也要有合理的预期。

投资理财骗局多发,投资者应该一方面要谨慎浏览投资信息,做好真伪鉴别;另一方面就是要摆正投资心态,不可盲目相信。一切受骗皆因贪念引起,保持一个平常的投资心态,才是防止被骗的灵丹妙药。

链接:投资者的维权之路仍然艰辛

对于P2P投资者而言,尤其是“踩雷”投资者,往往遭遇维权无门,在维权之路上备受煎熬。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表示,投资者维权事件越来越多,不过综合很多案件来看,回款的几率仅在两成左右,即八成投资者血本无归。而从已立案的P2P平台看,投资者能取回的本金仅在投资金额的40%以内。

以铜都贷为例,其于2013年5月上线,2013年11月2日仅运行半年,平台因资金链告急而被警方介入调查。直至2015年12月,安徽铜陵铜官山区人民法院正式公告披露,平台应退赔1682名受害人近1亿元经济损失。截至目前,可执行退赔总金额约为1200万元左右,即所有受害人均按约12.3%的比例退赔。

维权结果虽不尽如人意,但对于“踩雷”投资者而言,维权却是必经之路。投资者首先应留存好一份纸质投资合同。当平台出现问题时,第一时间与平台官方渠道进行沟通,并留存沟通记录。不要听信网络谣言,以免造成恐慌。

另外,投资者可按照问题平台的不同性质采取不同方法进行维权。如果平台与借款人存在真实借贷关系,那么平台应披露借款人实际情况,并协助投资人进行维权;如果是没有真实借贷关系的诈骗平台,投资人则应第一时间报案,向公安机关及时反映情况,并注意保留和提供相应证据。

同时,投资者应采取抱团取暖方式。一般来说,P2P平台跑路后,投资受害人都不会太少,而且很有可能来自五湖四海。作为投资受害人,想尽一切办法联系其他投资受害人,团结众人力量,收集公共证据,通过创建维权QQ群、集体发帖等途径抱团维权,扩大维权舆论影响力,给跑路平台施压,引起国家相关部门的重视。

编者按

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由早期的Dos系统到Web2.0时代,人们几乎将现实世界的一切都平移到了虚拟空间。例如:阅读新闻、网络购物、网络缴费、视频会议和社交网络等。人类享用着高科技带来的饕餮盛宴,然而,一个全球性的难题也随之出现——网络安全。

没有规矩何以成方圆。要保障网络安全,首要的任务便是以法治网。

2016年9月23日,最高法、最高检和公安部等六部联合印发《关于防范和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通告》。此通告指出,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是严重影响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及和谐稳定的社会公害,必须坚决依法严惩。同年11月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该法制定了网络安全的原则,提出了安全战略,明确了政府各部门的职责权限,强化了网络运行安全设施以及完善了网络安全责任等。

与此同时,公安部开展了针对网络诈骗的打击行动,全国各地公安机关亦积极响应,在各省、市和县全面剿灭网络诈骗组织。此次行动对于网络犯罪分子起到了极大的威慑作用,也保障了人民的隐私与财产安全。

虽然法律为网络织就了一张“安全法网”,但是作为网络用户也必须要有防范意识,了解当下网络诈骗的惯用伎俩。例如:假冒公检法办案、微信盗号冒充亲友借钱、谎称退税及办理高额度信用卡等。

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延展了思维空间。我们希望人类的智慧结晶造福于我们,恩泽于子孙后代,而不是为不法分子提供“犯罪的温床。”

猜你喜欢
受害人投资人维权
维权解难题,英烈归陵园
维权去哪里?
又来了个打算维权的
2016年10月投资人质押式回购结算面额统计
家庭暴力案件中,刑事附带民事判决没有对受害人进行赔偿的部分,受害人能否另行提起民事诉讼?
问责乏力冤案变悬案?
2016年9月投资人质押式回购结算面额统计
投资人最爱
2015年6月投资人质押式回购结算面额统计
葛树春:维权是门技术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