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2017-01-13 08:14伍益中
艺海 2016年12期
关键词:返璞归真

伍益中

〔摘 要〕黄爱黄在古典诗词创作上颇有成就,他的诗词情真意切,质朴清新,用充满诗意的语言传达出对诗意栖居的追寻。

〔关键词〕黄爱黄诗词 亲近自然 返璞归真

在由中华书局发起,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华诗词学会、中华诗词研究院、中国移动共同举办的首届“诗词中国”传统诗词创作大赛中,黄爱华创作的《漫兴》从参赛的39000首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一举夺得优秀奖;他成为湖南诗词楹联界首位获此殊荣的作家。黄爱华的诗词情真意切,质朴清新,平淡富于自然,隽雅富于绵长,睿智富于理趣;他的《随云斋诗词》从自然本真、生活本真和人性本真出发,真实地记录了自己的生活状态和情感历程;无论是家乡之恋、山川胜迹、神州盛事,还是感事抒怀、咏史怀古、寄赠酬唱,都具有诗味浓郁、诗意深邃和诗境典雅的特征,有真性情,有真感悟,有真格律;并在质朴率真的温情触摸中,亲近自然,返璞归真;抒写性情,灵动致远。

一、亲近自然的本真感受

自然是人类的胎盘,是人类生存的摇篮。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以及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既在不断地摧毁着自然,又在逐渐地疏离自然,在城市生活的人几乎完全被自己创造的各式各样的产品和现代生活的紧张所包围,从而缺少阳光雨露的沐浴,缺少与大自然的对话。因而人们迫切地希望能回归自然,从而净化心灵,获得精神自由。

在政界工作数十年的黄爱华,“事务分身难尽意”(《漫兴》),然而他把大自然当作自己的精神家园,渴求亲近自然,“久居都市烦喧闹,无计归真返自然”(《故乡行》),还希望能回归自己家乡美丽的村庄,“何日轻身归故里,结庐幽静享余年”(《早春感怀》);因而在繁冗的公务之余,黄爱华走进自然,登泰山(“岱宗雄峙望无边,莽莽苍苍入碧天”)、黄山(“山势崔巍雾霭蒸,云梯石栈上千层”),游日月潭(“远水长天共一色,此身疑是在蓬莱”)、天池(“四面峰峦各弄姿,天光物态映瑶池”),观黄河壶口瀑布(“一壶收尽涛千尺,沸泻喧豗震九天”)、爱晚亭(“绵绵细雨挂重帘,亭隐轻烟翠树间”),徜徉在风光旖旎的山水自然中,黄爱华聆听到了“山水清音”,“最喜楼亭幽静里,凭栏听曲品新茗”(《游君山》),找到了天然的真美,“一掬清泓才入口,甘甜爽齿润心田”(《百脉泉》),从中得到了审美的乐趣,心灵得到极大解放,“久行犹觉精神爽,回望红霞足底生”(《游黄山》),进入了“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两相似”(辛弃疾《贺新郎》)的境界,“乡民质朴无机巧,胜地留连几忘形”(《游凤凰古城》)。

山水文化是经过千百年积淀而成的,中华大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每一处都有引人入胜的传说,每一处都留下了文人墨客的诗赋,每一处都记载着革命先烈用热血保卫它的故事。行走在山水间的黄爱华,不单是看水看山,而是透过自然风光,看它的文化内涵。他登宝塔山,看到了“当年征战地,今日尽妖娆”;谒孔庙,悟出了“诗书宣教化,礼乐立纲常”;游成都武侯祠,明白了“亮节高风悬日月,千秋无语伴君灵”;访岳麓书院,知道了“朱张会讲开坛席,毛蔡求知解倒悬”;题香妃墓,理解了“环佩衣冠归故里,陵宫古木掩芳魂”;过胡雪岩故居,领会了“重门别院蛛丝绕,留与今人无限思”;观大足宝顶石刻,懂得了“造像传神弘佛法,群迷悟道自从容”。在诗词中,黄爱华对所拜谒过的历史遗迹和所钟情的历史人物进行咏叹,饱含着深沉的历史感怀与人生感喟。千百年来,山水风光依旧,但发生在山水间的历史,已经远去,而历史的陈迹却积淀在山水之间。因而黄爱华虽然是在参观历史古迹,浏览名山大川,体察风土人情;但是时刻都在探索文化渊源,触摸文化脉搏,感知文化神韵,汲取文化营养。

黄爱华描写农村平常的事物以及生活场景,看似平淡,却充满了浓郁的美感。“春困何愁去路赊,寻幽觅静访农家。清风袅袅梳垂柳,碧水迢迢浮落花。遥看云霞天际涌,时闻鹅鸭耳边呱。田夫驱犊归村舍,忽起炊烟日已斜。”(《闲趣》),作者对自然事物及其内在秩序之细微发现与审美情趣,融合在日常生活的时令节奏中,这是自然之大美;他在欣赏美景时,产生了“阒寂闻心跳,清凉觉性怡。出尘洗俗虑,此地世间稀”、“澄空爽气舒心肺”的共鸣,而愿意“此地栖迟足永年”;这其实是他自身的生命意识与大自然的生生气韵相融合,而达到物我两忘。黄爱华此刻发现了天地万物本性的真意,“大象无形”(《老子》),自然的和谐境界只能是一种不可言说之言说,只能是“余味曲包”(刘勰《文心雕龙》);“怡然尽忘机”(《游花岩溪》),这就是天地之大道。此时他已和宇宙浑然一体,并在这种境界中得到了精神安慰,实现了生命的超越。“心随造物方无累,道法自然多有闲”(《早春感怀》),这是黄爱华对自然生态诗意的真诚体验,这一切来自于他对自然神韵与天道秩序,有着内在感受与时空对应的合一;也洋溢着他在与自然事物与内在精神的对话中,所持有的个人智慧与天籁般的美妙升华。因此在黄爱华的诗词世界,自然诗性赋予了他日常生活起居的个人细节,使他的生命审视抵达现代物象之本质,透视了一个本我的澄明与澄清,而葆有了本真的个性。

二、人性情感的真诚坦露

华兹华斯说过:“诗人应该是这样一个人,比一般人更具有敏锐的感受性,具有更多的热情和温情,他更了解人的本性,而且有更开阔的灵魂。”黄爱华对生活感受敏锐,灵魂开阔,对祖国和人民有一种深刻的感情。他关注时事政治,关心社会民生,“范公遗训千秋在,为政常怀忧乐心”(《重登岳阳楼》);在《随云斋诗词》中,有讴歌国家经济社会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高铁》、《赞矮寨悬索桥》和《嫦娥二号发射成功》,有反思重大历史事件以警示后人的《纪念辛亥革命百周年》和《参观芷江受降城》,有希冀祖国两岸早日统一的《台湾行》,有关心灾区百姓生活的《记玉树大地震》和《舟曲泥石流》,这种忧国忧民的人性关怀不正是黄爱华人格魅力及其作品人文精神的生动体现吗?

刘勰说:“情者文之经”,《随云斋诗词》充溢着质朴的真实情感,实现了“为情而造立”。黄爱华是性情中人,话语不多,一句是一句,句句发自肺腑,尤其是友情诗词,真诚、真挚,具有一股“剪不断、理还乱”的真情与深情,能使人体味到其温暖。因为他深知:友情是一坛陈酿的老酒,时间愈久,其味愈香醇。“高原遥望辄惊心,万里云山远世尘。绝域孤寒多自重,风幡遍地送佳音。”(《送祝云武援藏》),不是单纯地谈论友谊,而是更注重相互劝勉,相互激励,这使友情进入到了更高的境界。《送成琰学兄晋京》、《浪淘沙·怀友人》、《昼夜乐·老同学聚会》则如从心底流出一般,都显得十分平易近人,情义纯真深厚,具有真挚淳朴之美。也凸显了作者温情、深蕴而真挚的内心。

黄爱华观察细致,还效法前人托物咏志、借景抒情的传统,写了一系列咏物诗,名为咏物,实则写人,赞美高尚人格,颇有古贤风范。黄爱华在诗中将“物”人格化,赋于“物”象征意义,以表达思想感情;笔墨之中,也始终洋溢着他乐观大度、热情奔放的性格,自强不息、积极向上的精神,淡泊名利、知足常乐的原则。他的《咏竹》、《咏梅》、《咏桂》、《咏荷》、《咏蝉》、《咏雪》等作品,其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或流露出其人生态度,也正是黄爱华自我心灵的另一种解读和表达。在黄爱华眼中,梅是凌霜傲雪、冰清玉洁的,“天生品质自清高,不与群花斗艳娇。独喜严冬冰雪里,幽香淡淡着寒梢。”(《咏梅》),此时,作者的形象已与梅完全融合在一起,达到了人格与追求上的暗合与默契,表达了作者孤高雅洁的志趣。

古人云:“诗者,人之性情也”,黄爱华在《闲趣》中吟哦:“遥看云霞天际涌,时闻鹅鸭耳边呱。田夫驱犊归村舍,忽起炊烟日已斜。”这样的诗,朗朗上口,清新自然,字少味多,句短韵长,又“性灵”显现。“性灵”为何物?就是袁枚指的真性情、真感情。黄爱华抒写性情、感情自然流露的诗作,我们读其诗如晤其人。《自题诗》无疑是他真情实感的极佳写照:“从来恬淡好安宁,无意交游与奉迎。官职虽微堪耀祖,工薪不厚足维生。神游翰墨消时日,情系诗书养性灵。世事难违非任我,何需枉自苦经营。”他向往恬淡与安宁,而“从容履政务,坦荡做书生”,做到了“淡薄出欲海,清贫少凡心”,悟出了“功名利禄云烟过,体健心安自坦然”,其实他已达到了“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洪应明《菜根谭》)的境界,这就是一种悟透世象的豁达,一种超然物外的潇洒。

三、素朴率真的艺术特征

王国维说过:“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黄爱华的诗词寓情思于景物,借景物写情思,情景交融,形神兼备,象外有象,景外有景,言外有意,韵外有味,令人咀嚼,耐人品味,使读者宛转低回,吟诵不已。“巨石如螺吐赤焰,群峰似柱戴青冠。”(《游崀山》),”在这里,“巨石”、“雾海”、“赤焰”、“青冠”和“群峰”都不是静止的物件,而是被作者赋予了主观情感,情致、景物水乳交融的统一起来,“妙合无痕”。正如宗白华先生所言:“只有大自然的全幅生动的山川草木,云烟明晦,才足以表象我们胸襟里蓬勃无尽的灵感气韵。”“覆雨翻云曾一时,骄奢肆意运难支。重门别院蛛丝绕,留与今人无限思。”(《过胡雪岩故居》),该诗触景生情,遥想千载,通过景物描写表现了历史的变迁,寄寓了无限的思古幽情,十分易于激发读者的联想,启发读者的思维。这首诗追思了胡雪岩故居的历史,虚实相生,情景交融,形象优美,意境深远,富有象外之景,言外之意,不但使读者想起这位红顶商人的大起大落,而且感悟到世事的变迁、自然的永恒。

黄爱华把深邃的哲理和充盈的诗趣完美结合起来,营造了一种哲理的意境,含蓄地表现了他深沉的思索和真切的感悟,也给读者带来了思想的启迪和美的享受,达到了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境界。黄爱华虽然平时既亲近山水,又“深爱翰墨,情系诗书”,但是他独具慧眼,能对生活进行哲学思考,揭示出人生的真谛和生活的本质。他在垂钓时悟出了“半日无功心不躁,垂纶原本为偷闲”以及“水底徜徉本自由,终因贪饵误吞钩。此中真意君须记,利诱当前思后头”;在学习书法时悟出了“事理相通意味深,学书其实学为人。横平竖直身干稳,黑白分明贵在真”;在为官中悟出了“漫看古今名利客,荣枯得失总如烟”;这种感悟既是黄爱华生活的哲理,也是他心灵的独白,十分贴切。“自古纷纭说项公,愚顽不肯过江东。果真收拾从头起,多少生灵涂炭中。”(《咏史绝句·项羽》),他还在咏史诗中汇入自己的独特见解,情理交融,立意别致,新意顿出,达到了融理于情,情理合一,这种充满情感地论理,让人动情之后,逐步感悟理的隽永。

黄爱华诗词语言朴实自然,多用陈述句式,不尚难字僻字,而且章法层次明显,又多以双音节词组句,时常运用叠字词和连绵词,能注意诗词内容的连贯性;这样他的诗词诵读起来更觉声韵谐和流畅,给人一种平易近人朴实亲切之感。黄爱华说过:“旧体诗词作为中国文学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有其特殊的格式、优美的韵律和丰富的表现力,是不应当也不可能被其它文学形式彻底取代的。”因此他诗词十分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恪守格律,严谨精致,富有整齐美,对称美,音乐美。“蒸湘两派汇中流,石鼓高崇耸绿洲。道脉悠悠传百代,儒风袅袅被千秋。凝神仿佛书声朗,纵目依稀帆影游。自古人文多荟萃,洪名远播遍神州。”(《游石鼓书院》)这是一首七律,作者严格按七律的格式写作,首句起韵,隔句押韵,平仄相间,讲究入声,粘对严格,对仗工整,使作品语言整齐,对称,声音统一中有变化,变化中见和谐,宛转流畅,回环往复,节奏鲜明,韵律和谐,读着上口,听着悦耳,具有音乐美。同时,他的诗词用韵不拘一格,有时用平水韵,有时用邻韵,能遵守格律又不完全拘泥于格律,凝炼流畅,形象可感,气度不凡。如《旅怀》“风寒独自绕园行,满腹离愁理不清。皓月当空眯眼笑,相思凭我寄星城”。他有的作品虽然很短,如《岳麓秋色》“黄橙赤绿色千层,满目枫林入画屏。美景无双谁绘就,秋风着彩胜丹青。”但对其平仄、对仗、用典、押韵,却有着一种超然的庄严,首尾相应又没有斧凿之痕,意境别有洞天,内容沛盈丰满,给人一种别致的诗味。

白居易说:“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与元九书》)。因而诗词的生命在于真实,只有真实之诗,才能使其根乃深,其杆乃壮,其叶乃绿,其花乃鲜,其果乃丰,其香乃醇。黄爱华在诗词中抒真情,写实感,用充满生气的语言传达出对诗意栖居的追寻。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当我们触摸到他亲近自然和感受生活的脉动时,既聆听到了山水文化的历史足音,又听到了他思索与探求人生的自我对话,这就很自然地让我们得到心智的启迪,去思考人生的意义,去构建生命的价值。

猜你喜欢
返璞归真
涵泳经典返璞归真
谈乡土情怀与语文教育
返璞归真亲切自然
小学语文教学要返璞归真
如何让小学生写作返璞归真
东西方当代建筑艺术的比较研究
基于建构主义的体育课堂返璞归真研究
徽派建筑文化与中原建筑文化的比较
中学语文教育应“返璞归真”
返璞归真,让阅读教学走向灵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