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脏腑虚寒证辨治口苦

2017-01-14 10:35刘蓉黄灿灿郝征
浙江中医杂志 2017年7期
关键词:太息胆气口苦

刘蓉 黄灿灿 郝征

天津中医药大学 天津 300193

从脏腑虚寒证辨治口苦

刘蓉 黄灿灿 郝征#

天津中医药大学 天津 300193

口苦 脏腑虚寒证 中医学术发掘

口苦,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一般认为,口苦皆属热证,多从火热论治。实火者,多以苦寒清热泻火之剂;虚火者,常予滋阴清热潜阳之品。但临床上引起口苦者并非尽属热证,亦有主寒、主虚者。

1 口苦乃因胆泄,而非独热

胆为奇恒之腑,有贮藏并排泄胆汁和主决断之功。《素问·灵兰秘典论》曰:“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中正本意是得当、不偏不倚的意思。说明胆腑之性,不偏不倚,性喜宁谧平和,不宜过寒过热。过寒过热皆可导致其偏移中正之性,出现功能异常,胆液外泄。胆脉行于颈,咽为之使,若胆汁循经上泛,可导致口苦。《素问·奇病论》曰:“口苦者……病名为胆瘅……此人者,数谋虑不决,故胆虚气上溢,而口为之苦。”《素问·痿论》载:“肝气热,则胆泄口苦。”后世多据此以肝热、胆热辨治口苦。《灵枢·四时气》:“善呕,呕有苦,长太息,心动澹澹,恐人将捕之,邪在胆,逆在胃,胆液泄则口苦,胃气逆则呕苦,故曰呕胆。”此多见于心胆两虚,中焦虚寒,胆液外泄,寒饮上逆,呕苦并见。可见导致口苦最直接的原因是胆液外泄。《素问·六节藏象论》:“凡十一藏取决于胆也。”李杲补充说:“胆者,少阳春生之气,春气生则万物安。”胆气春升,余脏从之,所以十一脏皆取决于胆,十一脏功能的正常发挥,取决于胆的功能正常;而其功能失常也必会影响到胆的功能,进而出现胆泄口苦。因此,口苦症状并非仅见于脏腑热证,亦见于脏腑的虚证和寒证,尤其是在内伤杂病中。

2 常见证型

2.1 胆气不足证:口苦首先责之于胆。胆汁的排泄直接受到胆气的调控,若胆气不足,则清净之腑不得安,导致胆液外泄而口苦。《诸病源候论·胆病候》曰:“胆气不足,其气上溢而口苦,善太息,呕宿汁,心下澹澹,如人将补之,嗌中吤吤,数唾,是为胆气虚也,则宜补之。”详细记载了胆气不足导致口苦的证候。

2.2 肝胆虚寒证:《备急千金要方·肝脏》曰:“治肝虚寒劳损,口苦,关节骨疼痛,筋挛缩烦闷,虎骨酒补方。”不仅提出肝虚寒可致口苦,而且还提出具体方药。后世医家对此观点有更详论述。《太平圣惠方·治肝虚冷诸方》曰:“夫胆合于肝,足少阳是其经也,为清净之腑,谋虑出焉,若虚则生寒,寒则恐畏,不能独卧,其气上溢,头眩口苦,常喜太息,多呕宿水……是为胆虚寒之候也。”朱丹溪在《脉因证治》中指出“胆热则苦,口苦亦有肝虚寒者”。均论述肝胆虚寒所致的口苦。肝胆虚则易生寒,疏泄不及,气机失畅。临床上多见于寒湿之邪所犯,患者伴见不思饮食,膈腹胀满,呕恶上逆,头目昏眩,舌淡、苔白腻等。可予温胆汤、吴茱萸汤等治疗。

2.3 脾胃虚损证:脾胃虚损,运化失司,土壅木郁,累及胆腑。《备急千金要方·胃腑》曰:“右手关上脉阳虚者,足阳明经也,病苦胫寒不得卧……腹中痛,虚鸣,时寒时热,唇口干,面目浮肿,名曰胃虚冷也。治少气口苦,身体无泽,补胃汤方。”隗继武辨治脾胃虚损之口苦,认为其特点是口苦入夜尤甚,伴有口淡无味,渴而不欲饮,饮亦不多,或口中多涎,或口中咸涩,或口多清水,其舌质多偏淡或淡白胖嫩,边有齿印,舌苔多见白滑,或白腻,或白腻罩灰黑色,脉多沉迟。予补中益气汤或理中汤治疗效果显著[1]。

2.4 心脾两虚证:《景岳全书·杂病谟·口舌》:“如口苦者,未必悉由心火,口淡者未必尽因胃热。盖凡以思虑劳倦,色欲过度者,多有口苦舌燥,饮食无味之证,此其咎不在心脾,则在肝肾,心脾虚则肝胆邪溢为苦,肝肾虚则真阴不足而为燥。”为补益心脾治疗口苦奠定基础。临证可常兼见纳呆食少,体倦乏力,肢体麻木,多梦失眠,头晕懒言,舌质嫩、色淡、苔薄白,脉细弱等,可予归脾汤加减治疗。

2.5 肾阳虚衰证:《素问·评热病论》曰:“故水在腹者,必目下肿也。真气上逆,故口苦口干。”“真气上逆”指虚阳上浮。肾阳虚衰,则阴寒内盛,阴气盛于下,虚阳浮于上,可致胆泄口苦。治当以姜、桂、附等引阳归舍。《圣济总录》有以天雄丸温补肝肾治疗口苦的记载。清代医家郑钦安《医法圆通》说:“余尝治阳虚阴盛之人,投以辛甘化阳二三剂,即有现口苦、口酸、口淡、口辛、口甘等味,又服两三剂,而此等病形即无。余仔细推究,皆缘真阳失职,运转力乖,兼之服药停积未去。今得辛甘化阳之品,运转复行,积滞即去,故口中一切气味出矣。”肾阳虚者多兼有畏寒肢冷,腰膝酸软,精神萎靡,昏昏欲睡,小便不利,舌淡、苔薄,脉微细等。临床亦有用姜桂附等温阳论治口苦的报道,如潘佳蕾等用桂附合二陈汤加减治疗肾阳虚证之口苦[2],取得很好疗效。

3 结语

口苦并非皆属热证,虚寒证所致口苦也非少见。口苦与胆腑联系紧密,但也与五脏六腑息息相关,心、肝、脾、胃、肾任一脏腑出现异常都可能引起口苦。所以临床上要“谨守病机,各司其属”,分清寒热虚实,不可犯“虚虚实实”之戒。

[1]张波,迟莉丽,梁峻尉.隗继武诊治口苦思路浅析[J].河北中医,2014,36(5):645-646.

[2]潘佳蕾,高修安,刘瑜.口苦从阳虚论治初探[J].浙江中医杂志,2012,47(8):588.

2016-12-23

#通讯作者:郝征,E-mail:1060256010@qq.com

猜你喜欢
太息胆气口苦
胆小怕事,按丘墟壮胆
悼友人
天问
口苦口臭,可能是肝脏不好受
明志
晨起口苦是怎么回事?
端阳吊屈原
嘴里有苦味是咋回事
战友,当你走在离队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