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尾寒羊附红细胞体与链球菌混合感染的诊治

2017-01-14 21:38陈金苹张俊文吴志仓张元峰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2017年2期
关键词:体病小尾寒羊虫体

陈金苹,张俊文,吴志仓,张元峰

(甘肃省临夏州永靖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临夏 731600)

小尾寒羊附红细胞体与链球菌混合感染的诊治

陈金苹,张俊文,吴志仓,张元峰

(甘肃省临夏州永靖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临夏 731600)

羊附红细胞体病与链球菌病是目前严重威胁养羊生产的多发疫病,在很多地区广泛流行,给广大养羊场(户)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文章主要介绍了甘肃省永靖县三条岘乡塔什堡村一养殖户小尾寒羊附红细胞体与链球菌混合感染时诊治的方法,仅供广大养羊户参考。

小尾寒羊;羊附红细胞体病;链球菌病

羊附红细胞体病(简称附红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传染病,以贫血、黄疸和发热为特征。在羊主要表现为黄疸性贫血、发热、虚弱、流产等症状,本病多发于夏秋或雨水较多季节。山羊肺炎链球菌病是一种传染性非常强的疾病,以全身性内脏出血、肺炎、下颌淋巴结肿胀等为主要临床表现,死亡率极高。

1 发病情况

2016年10 月11日,甘肃省永靖县三条岘乡塔什堡村一养殖户反映,饲养的部分羊只体温升高,不吃不喝,离群,1周左右几乎蔓延全群,有部分死亡。用硫酸庆大霉素、大青叶注射液肌肉注射,收效不显著,不能制止发病与死亡。

2 临床症状

有的羊只不表现任何症状,不明原因的突然死亡;多数病羊初便秘后腹泻,粪便中带有少量血丝,尿色黄或有血尿等,多在2~3 d内死亡;有的体温升高到42℃,短时间内迅速死亡;有的仅在死前表现口吐白沫、四肢抽搐等神经症状;有的表现体温升高,达41~42℃,高热稽留,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反刍停止,咽喉肿胀,颌下淋巴结肿大;有的出现舌体肿大,结膜潮红或发绀,眼睑水肿,流泪,呼吸困难,叫声嘶哑;有的鼻孔流出带血色的泡沫状鼻液;有的出现神经症状,最后衰竭而死。

3 剖检变化

血液稀薄,有的呈酱油色,血液凝固不良,并且皮下有出血性紫斑,呈蓝紫色;有的呈出血性败血性变化,口鼻流出血色泡沫样液体,全身淋巴结肿大、充血呈黑褐色,肺充血,切开有多量泡沫,心包液呈浅黄色,心脏质软,心内膜及冠状沟附近有出血点,肝脏充血肿大,切面外翻,胆囊增厚有水肿,脾脏质软且切面模糊,肾脏肿胀变性,质地变脆、变软,有贫血性梗死区,被膜不易剥离,膀胱黏膜有出血点。有的第3胃内容物干如石灰,大部分第4胃内容物稀薄而且黏膜出血,胃肠黏膜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出血现象;有的脏器浆膜附有粘稠可拔成丝状的纤维素渗出物,脑膜充血、出血,并有脑膜下积液。

4 实验室检验

4.1 附红细胞体的检查

4.1.1 血液涂片 镜检取发病小尾寒羊耳静脉血1滴置于载玻片上,加等量生理盐水稀释后盖上盖玻片,置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到红细胞大部分变形,呈菠萝形、星形或菜花状,被许多球形虫体附着包围,在血浆中震颤或上下左右摆动。血浆中亦有少量圆形虫体,在红细胞内可见附红细胞体,具有较强的折光性,中央发亮,形似空泡,快速游动,做收缩、旋转等运动。

4.1.2 血片染色镜检 取耳静脉血1滴于载玻片上推片,自然干燥,姬姆萨染色后油镜观察,可见红细胞边缘不整齐,呈菜花状或圆形、椭圆形的紫红色虫体,虫体折光性较强,中央发亮,形似气泡。如用瑞氏染色,可见虫体形态同姬姆萨染色,但是其颜色呈蓝紫色。

4.2 病菌检验

4.2.1 抹片镜检 无菌取新鲜病死羊只的肝脏、脾脏等病料涂片,革兰氏染色,自然干燥,显微镜下观察,根据颜色可判断为革兰氏染色阳性,有荚膜,大多数呈双球状排列,极少数单个或有3~5个相连的球菌。

4.2.2 细菌分离培养 无菌取新鲜病死羊只的心血、肝脏、脾脏等病料分别在鲜血琼脂平板上划线接种,置于37℃恒温箱中培养24 h。挑选可疑菌落,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后进行纯培养,得到的菌落呈透明或半透明、表面光滑、溶血、粘稠、圆形突起的细小菌落,即细菌的纯培养物。将纯培养物涂片进行形态学观察,有荚膜,大多数呈双球状排列,极少数单个或有3~5个相连的球菌。

4.3 细菌的生化试验

将得到的细菌纯培养物进行糖发酵试验,结果能发酵葡萄糖、麦芽糖、乳糖、山梨醇,且产酸不产气,甲基红反应阴性,V-P实验阴性。

根据以上综合诊断,可确诊为小尾寒羊的附红细胞体与溶血性链球菌混合感染。

5 细菌药敏试验

选用12种抗菌药物,用常规纸片法进行细菌的药物敏感试验,结果为对恩诺沙星、丁胺卡那霉素、强力霉素高度敏感;对庆大霉素、青霉素、链霉素中度敏感;其他都表现一定程度的耐药性。

6 治疗措施

6.1 隔离消毒

首先将病羊隔离饲养,所处环境用0.5%的漂白粉消毒,每天1次,连用7~10 d以上;每天用3%的过氧乙酸全群带羊喷雾消毒,每天1~2次,连用5~7 d。对病死羊及污染的粪尿一同消毒后深埋处理。同时加强饲养管理,精心照料,并注意饮食及饮水卫生。

6.2 药物治疗

6.2.1 选用敏感药物治疗 根据大小对所有发病羊只用恩诺沙星10~20 mL肌肉注射,每天2次,连用3~5 d;同时用5%的生理盐水50~100mL、丁胺卡那霉素5mg/kg体重、维生素K3混合腹腔注射,每天1次,连用3~5 d。

6.2.2 血虫净(贝尼尔)治疗 按5~9 mg/kg体重,经水稀释成5%溶液后,用灭菌注射器对深部肌肉注射,每2天用药1次,连用2~3次。

6.2.3 中药配合治疗 中药治疗以杀虫、清热为主,佐以补气补血,选用青蒿1 000 g,知母、生地、双花、连翘、蒲公英、大青叶、柴胡、熟地、大枣各100 g,丹皮、炙黄芪各60 g,党参、酒当归、常山各80 g,炙甘草30 g,除青蒿外其他混合煎汤,捣烂的青蒿用药液浸泡,可供10~20只发病羊内服,每天2次,连用5~7 d。

通过以上配合用药3 d后,症状减轻,恢复食欲,7 d后基本痊愈,15 d后全群可恢复正常。

[1]刘德福.小尾寒羊附红细胞体与链球菌混合感染[J].河北畜牧兽医,2004(10):39.

[2]谭凤辉,赵哲.小尾寒羊附红细胞体与链球菌混合感染[J].经济动物学报,2011,15(4):57-58.

[3]曹玉良,沈福朝,吴孝丛,等.羊附红细胞体与链球菌混合感染的诊治[J].畜牧与兽医,2002(8):47-48.

S826.7

A

2095-3887(2017)02-0070-02

10.3969/j.issn.2095-3887.2017.02.024

2017-01-18

临夏州科技计划项目(2015-N-3-010)

陈金苹(1980-),男,兽医师,主要从事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猜你喜欢
体病小尾寒羊虫体
羊捻转血矛线虫病的诊断及危重病例治疗
小尾寒羊养殖管理技术
肉牛附红细胞体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防治措施
中西医结合治疗猪附红细胞体病
小尾寒羊什么季节配种最好
如何选购冬虫夏草
儿童阑尾蛲虫感染病理诊断1例
小尾寒羊引种注意事项
小尾寒羊饲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