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症应用丁螺环酮合并帕罗西汀治疗的效果分析与研究

2017-01-15 04:42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29期
关键词:帕罗西焦虑症组间

陈 爽

(辽宁省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心理科,辽宁 沈阳 110042)

焦虑症应用丁螺环酮合并帕罗西汀治疗的效果分析与研究

陈 爽

(辽宁省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心理科,辽宁 沈阳 110042)

目的探析焦虑症应用丁螺环酮合并帕罗西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77例焦虑症患者为观察目标,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参照组(n=38)、观察组(n=39)。参照组患者给予帕罗西汀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帕罗西汀合并丁螺环酮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焦虑程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焦虑评分为(5.2±2.0)分,明显低于参照组患者的(9.5±3.3)分,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是5.1%,同参照组患者的21.1%进行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焦虑症应用帕罗西汀合并丁螺环酮治疗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明显减轻患者焦虑程度,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是一种值得临床借鉴与应用的治疗方法。

焦虑症;丁螺环酮;帕罗西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77例焦虑症患者为观察目标,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参照组(n=38)、观察组(n=39)。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中有关焦虑症的诊断标准;②未服用过帕罗西汀、丁螺环酮;③知晓研究目的,自愿参加。排除标准:①合并有严重的躯体疾病;②酒精或者药物依赖及药物过敏;③处于妊娠与哺乳期。参照组中,女患者18例,男患者20例;年龄在18~56岁,平均年龄为(39.8±5.5)岁;病程在1~7年,平均病程为(3.1±0.2)年。观察组中,女患者17例,男患者22例;年龄在21~57岁,平均年龄为(39.1±5.7)岁;病程在1~7年,平均病程为(3.0±0.4)年。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上述资料可知,对比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可进行比较。此研究符合伦理学原则。

1.2 方法

1.2.1 参照组方法:参照组患者给予帕罗西汀治疗,1次/天,20毫克/次,于早餐后口服,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可酌情加量,以10毫克/周的速度递增,连续治疗4周。

1.2.2 观察组方法:观察组患者给予帕罗西汀合并丁螺环酮治疗,帕罗西汀用量用法同参照组一致;丁螺环酮:第1周,3次/天,5毫克/次,口服给药;第2周,3次/天,10毫克/次,口服给药;第3~4周,2次/天,10毫克/次,口服给药,共治疗4周。

1.3 观察指标: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焦虑程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估患者的焦虑程度,即无抑郁为<7分,疑似抑郁为8~17分,轻度抑郁为18~24分,重度抑郁为>24分[2]。

1.4 统计学分析:将两组患者观察数据录入SPSS20.0版统计学软件中进行分析,用(±s)的形式表示患者焦虑评分,并给予t检验,用百分比的形式表示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并给予χ2检验,如果P<0.05,表示组间对比存在明显差异。

2 结 果

2.1 对两组患者的焦虑程度予以比较: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焦虑评分为(25.2±5.1)分,参照组患者焦虑评分为(25.0±5.4)分,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t=0.167,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焦虑评分为(5.2±2.0)分,参照组患者焦虑评分(9.5±3.3)分,组间对比差异明显(t=6.935,P<0.05)。

2.2 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观察组39例患者中,失眠2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是5.1%;参照组38例患者中,口干3例,恶心1例,头晕4例,不良反应发生率是21.1%,组间比较差异明显(χ2=4.319,P<0.05)。

3 讨 论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焦虑症发生率越来越高,危害性越来越大,成为了临床治疗关注的重点问题[3]。焦虑症是一种以焦虑为主要症状的神经症,表现为无事实根据也无确定客观对象及具体观念内容的恐惧不安、担忧抑郁的心情,还存在肌肉紧张、植物神经症状及运动性不安。根据临床性质不同,主要包括慢性焦虑症、急性焦虑症[4]。前者较为常见,临床表现为气急、胸痛、心慌、神经质、疲惫等,同时伴有紧张、便秘、尿频、恶心、晕厥等症状;后者多由前者发展而来,于夜间睡梦中呈惊恐样发作,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胸口憋闷、心脏剧烈跳动,同时伴有四肢麻木、面色苍白、腹部坠胀等症状[5]。

帕罗西汀是一种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通过对神经元再摄取5-羟色胺的抑制,增强中枢神经系统5-羟色胺的功能,具有显著的抗抑郁、抗焦虑作用。丁螺环酮是一种新型抗焦虑药物,具有显著的抗焦虑效果,其对5-羟色胺受体的亲和力较强,可对突触前、突触后激动剂功能产生作用,当丁螺环酮使用剂量较小时,突出前受体激动作用远超突触后受体激动作用,具有良好的反馈抑制作用,削弱了过高的5-羟色胺活性,减轻了患者的焦虑症状,取得了很好的抗焦虑效果。二者联合使用,具有更好的抗焦虑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6]。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焦虑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参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此研究结果与相关文献报道[7]十分接近,即研究组患者焦虑评分为(5.3±3.1)分,对照组患者焦虑评分为(9.6±4.2)分,组间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是3.45%,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是20.69%,组间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由此可以看出,帕罗西汀合并丁螺环酮治疗焦虑症的临床效果更佳,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焦虑症状,临床应用价值非常高,值得应用与推广。

总而言之,焦虑症应用帕罗西汀合并丁螺环酮治疗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明显减轻患者焦虑程度,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是一种值得临床借鉴与应用的治疗方法。

[1] 普恩盛.帕罗西汀联合丁螺环酮治疗焦虑症对照研究[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3,19(2):117-118.

[2] 程波.丁螺环酮联合帕罗西汀治疗焦虑症40例疗效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13,25(24):54.

[3] 张伟,董玉姝.丁螺环酮合并帕罗西汀治疗焦虑症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26):78-79.

[4] 杨春方.丁螺环酮联合帕罗西汀治疗焦虑症临床疗效分析[J].医药前沿,2016,6(10):179-180.

[5] 陈莉.丁螺环酮联合帕罗西汀治疗90例焦虑症患者的临床疗效[J].当代医学,2015,21(20):125-126.

[6] 劳恩荣.丁螺环酮联合帕罗西汀治疗焦虑症的临床疗效[J].求医问药(下半月刊),2013,11(10):307.

[7] 苏庆伟.丁螺环酮与帕罗西汀联合治疗焦虑症的效果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9):143-144.

R749.7+2

B

1671-8194(2017)29-0167-02焦虑症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精神障碍性病症,发生与生理、心理、遗传、神经解剖等因素相关,主要包括慢性焦虑症、急性焦虑症,临床表现有心悸、头晕、尿频、呼吸困难、胸闷、不安等,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产生轻生的想法,危害性非常大[1]。在临床治疗中,主要给予药物治疗,如帕罗西汀、丁螺环酮等,均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为了进一步探讨帕罗西汀合并丁螺环酮治疗的临床效果,本文主要对我院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77例焦虑症患者予以研究,现进行如下报道。

猜你喜欢
帕罗西焦虑症组间
A case of conjunctiv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with spheroidal degeneration: a clinicopathological study
N-甲基帕罗西汀脱N-甲基的催化剂研究
积极心理联合康复锻炼在焦虑症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抗抑郁药帕罗西汀或可用于治疗骨关节炎
躲进“焦虑症”的刘太太
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疗效及药物安全性分析
复方血栓通胶囊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局部血流及微炎症反应的影响观察
完形填空精练一则
帕罗西汀对女性抑郁症患者心电图QTc间期的影响
长期慢性疼痛,小心焦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