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疝修补术与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应用比较

2017-01-15 07:34姜军坪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23期
关键词:疝环修补术腹股沟

刘 铁 姜军坪

(铁岭县中心医院,辽宁 铁岭 122000)

腹腔镜疝修补术与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应用比较

刘 铁 姜军坪

(铁岭县中心医院,辽宁 铁岭 122000)

目的探讨腹腔镜疝修补术与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至2015年11月本院收治的88例腹股沟疝患者的一般资料,所有患者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将88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与B组。给予B组患者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同时给予A组患者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A组患者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均少于B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B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对比,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少于A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B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1.4%(5/44)、9.1%(4/44),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腹股沟疝采用腹腔镜疝修补术与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均能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两种术式各有优缺点,临床应用过程中需按照患者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考虑,以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腹股沟疝;腹腔镜疝修补术;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

腹股沟疝是临床上一种常见外科疾病,手术为该病常用治疗方法。但是,传统疝修补术具有张力大、并发症多、复发率高等特点,且手术操作较为复杂,应用效果不佳。因此,临床上一直研究疗效理想且操作简单的术式[1]。近年来,临床上实施的无张力疝修补术因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特点,受到医师和患者的肯定,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在疝修补术中[2]。而且,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快速发展,腹腔镜疝修补术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无张力疝修补术和腹腔镜疝修补术各有自己的特点,其临床治疗价值受到众多争议[3]。本研究以88例腹股沟疝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腹腔镜疝修补术与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至2015年11月本院收治的88例腹股沟疝患者的一般资料,所有患者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将88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与B组。A组44例患者中,男23例,女21例;年龄40~80岁,平均年龄(62.5±13.5)岁。B组44例患者中,男22例,女22例;年龄40~80岁,平均年龄(62.7±13.3)岁。A组与B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1.2 方法。A组:实施完全腹膜外补片置入术,所用补片为ViproⅡ补片。气管插管全麻,仰卧位,双臂置于体侧,将1 cm切口作于脐下,以10 mm Trocar在腹直肌后、腹膜前进行穿刺,将腹腔镜置入。构建腹膜前间隙,于脐与耻骨联合正中连线上、下1/3处,以5 mm Trocar进行穿刺,将器械置入,以12~15 mm Hg为气腹压力。对腹膜前间隙进行分离,暴露Cooper韧带、输精管、精索血管。自10 mm Trocar送入补片,确保向下覆盖。术后6 h指导患者食用流质饮食,术后24 h恢复正常饮食。

B组:连续硬膜外麻醉,将一2 cm斜切口作于腹股沟内侧,将皮肤、皮下组织、腹外斜肌腱膜切开,寻找疝囊,对精索做游离处理。针对疝囊较大的患者,需做横断处理,进行远端壁缘止血,分离近端,做结扎处理,将疝囊内翻推送到腹腔,疝环内填充锥形填充物,缝合固定充填物和周围致密组织。将精索提起,将网状补片平铺在精索后,确保向下覆盖,对腹外斜肌腱膜进行缝合,实施外环口重建,对皮下组织及皮肤进行缝合。

1.3 观察指标:①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及术后恢复情况,包括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等。②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将收集到的数据通过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用χ2检验计数资料,用(x-±s)表示计量资料,以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情况对比:A组患者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分别为(4.2±0.8)d、(18.0±2.2)h,均少于B组的(7.5± 1.4)d、(40.5±5.5)h,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B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分别为(34.4±8.3)mL、(33.3±810.4)mL,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患者手术时间为(97.3±25.2)min,少于A组的(143.8±33.4)min,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A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1.4%(5/44)。其中,血清肿2例,慢性疼痛1例,尿潴留1例,暂时性神经感觉异常1例。B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9.1%(4/44)。其中,3例切口感染,1例切口血肿。两组对比,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 论

现代外科在腹股沟疝的临床治疗上,先后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分别为张力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和腹腔镜疝修补术。传统张力疝修补术具有张力大、并发症多、术后复发率高等缺点,临床应用受到限制。而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治疗腹股沟疝中有着较传统疝修补术更为显著的效果,得到临床医师和患者的高度肯定。当前,临床上常用的无张力疝修补术包括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和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4]。其中,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主要是通过人工复合材料实施无张力疝修补,在治疗腹股沟疝中效果显著。而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快速发展,腹腔镜疝修补术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腹腔镜疝修补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患者疼痛少等特点[5]。这两种新型疝修补术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腹股沟疝患者的治疗效果,且两种术式各有优缺点,临床上对其应用价值的争议也较多[6]。

本研究探讨了腹股沟疝采用腹腔镜疝修补术与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的效果。结果显示,A组患者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均少于B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B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对比,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少于A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腹腔镜疝修补术在治疗腹股沟疝中具有微创性,安全可靠,且术后恢复快,能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和下床活动时间,促使其尽快康复。此外,本研究结果还显示,A组、B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腹股沟疝采用腹腔镜疝修补术与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的安全性高,能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综上所述,腹股沟疝采用腹腔镜疝修补术与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均能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两种术式各有优缺点,临床应用过程中需按照患者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考虑。

[1] 张世发,邓英.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与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比较[J].中国当代医药,2015,22(21):33-34.

[2] 贺家勇,杨晨晨,李义亮,等.腹腔镜下腹股沟疝前间隙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临床疗效比较[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5,38(9):1146-1150.

[3] 何嘉宾.腹腔镜疝修补术与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对比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9):439-440.

[4] 刘时征.传统疝修补术与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临床疗效比较[J].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2014,8(2):157-159.

[5] 莫春林.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及腹腔镜疝修补术的临床比较[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 (22):26-28.

[6] 王灏,刘建.腹腔镜疝修补术与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对比研究[J].四川医学,2013,34(8):1200-1202.

R656.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7)23-0133-02

猜你喜欢
疝环修补术腹股沟
髂腹股沟接力皮瓣修复股前外侧皮瓣供区
疝环填充式和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临床对比分析
于腹股沟斜疝患者中分别应用有张力修补术、无张力修补术实施治疗效果对比
改良阴道前后壁修补术56例临床疗效分析
耳内镜下鼓膜修补术36例临床分析
腹股沟疝患者行TAPP和TEP手术对疗效对比
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肩关节化脓性感染的诊治一例
疝环缝合联合单点缝合固定补片在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腹股沟疝治疗中应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 价值
拍拍腹股沟预防妇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