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塞米松联合氨溴索鼓膜穿刺灌洗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观察

2017-01-15 15:23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30期
关键词:鼓膜灌洗中耳炎

王 东

(本溪市中心医院,辽宁 本溪 117000)

地塞米松联合氨溴索鼓膜穿刺灌洗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观察

王 东

(本溪市中心医院,辽宁 本溪 117000)

目的探讨选择地塞米松+氨溴索鼓膜穿刺灌洗法对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加以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190例作为本次实验对比观察对象;观察组95例以及对照组95例患者的分组依据为分泌性中耳炎治疗方法的不同;观察组:地塞米松+氨溴索鼓膜穿刺灌洗;对照组:地塞米松;通过对比分泌性中耳炎治疗优良率,以突出地塞米松+氨溴索鼓膜穿刺灌洗法临床联用价值。结果在分泌性中耳炎治疗优良率方面,两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之间凸显差异(P<0.05)。结论对于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治疗方法选择地塞米松+氨溴索鼓膜穿刺灌洗,可以确保分泌性中耳炎治疗优良率获得显著提高,最终显著促进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地塞米松;氨溴索鼓膜穿刺灌洗;分泌性中耳炎

作为一种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对分泌性中耳炎疾病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发现,主要集中于出现了中耳积液的情况以及出现了听力下降的情况等,属于医院耳鼻喉科普遍性疾病[1]。为了探讨选择地塞米松+氨溴索鼓膜穿刺灌洗的方法对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加以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本文主要将我院收治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作为不同治疗方法研究对象,选择地塞米松+氨溴索鼓膜穿刺灌洗的方法对观察组95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加以治疗后,成功提高了中耳炎治疗优良率,具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190例作为本次实验对比观察对象;观察组95例以及对照组95例患者的分组依据为分泌性中耳炎治疗方法的不同;观察组(95例):男53例,女42例;患者的年龄分布范围为9~61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3.83±12.81)岁;患者的疾病病程为7个月~6年,患者的平均病程为(1.35±0.77)年;对照组(95例):男55例,女40例;患者的年龄分布范围为11~62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3.86±12.89)岁;患者的疾病病程为8个月~7年,患者的平均病程为(1.39±0.72)年;观察两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基础资料,均衡性明显(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方法:于临床按照常规,针对患者的外耳道皮肤以及患者的鼓膜表面实施消毒,针对患者的鼓膜,利用表面麻醉剂对患者实施麻醉,1次/3分钟,对患者完成3次麻醉之后,通过电耳镜的引导,将患者的患耳鼓膜进行暴露,将蓝芯注射器(1 mL)同齿科麻醉针头(5号)进行连接,于患者鼓膜紧张位置的前下方,临床对患者实施穿刺,直至患者的鼓室,之后针对患者鼓室内积液进行缓慢抽吸,直至对患者完成抽吸。之后选择地塞米松(2 mg,35~37 ℃)对患者有效注入[2]。

1.2.2 观察组方法:在对照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上述系列步骤基础上,选择氨溴索(30 mg)混合液有效对患者实施冲洗,此外要求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头部偏向健康一侧,保持10 min,防止将患者的针头拔出之后,造成药液外流的现象出现,完成手术后利用干棉球(消毒)对患者的外耳道进行堵塞,时间在2~4 h。在3 d后,要求患者进行疾病复查,如果再次表现出鼓室内积液的情况,可以通过患者原鼓膜穿刺点,继续对患者实施穿刺,并且有效完成抽液注药。

1.3 判断标准。优: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表现出的耳负压症状以及表现出的积液症状全部消失,患者表现出的鼓膜内陷症状呈现为缓解或者全部消失,患者的活动度以及听力表现出显著的改善,未表现出鼓膜粘连或者表现出轻微鼓膜粘连的情况。良: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表现出的耳负压症状以及表现出的积液症状全部消失,患者表现出的鼓膜内陷症状呈现为缓解,患者的听力获得改善,出现了后遗鼓膜轻度粘连的情况;差: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呈现为消失或者获得缓解,患者表现出的积液症状全部消失,患者表现出鼓膜内陷的情况,听力未获得显著改善,患者出现了后遗鼓膜粘连或者后遗鼓膜钙化的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临床选择统计学软件SPSS16.0对所有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数据展开统计学分析,中耳炎治疗优良率实施χ2检验(以%表示),当P<0.05为差异以及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95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中,治疗优、良、差以及优良的例数分别为84例、10例、1例以及94例;所占比例分别为88.42%、10.53%、1.05%以及98.95%;对照组95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中,治疗优、良、差以及优良的例数分别为71例、12例、12例以及83例;所占比例分别为74.74%、12.63%、12.63%以及87.37%;在分泌性中耳炎治疗优良率方面,两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之间凸显差异(P<0.05)。

3 讨 论

对于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如果于临床未加及时治疗或者未对疾病进行彻底治疗,最终会导致分泌性中耳炎疾病呈现出多次发作的现象,并且疾病病程会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延长,从而患者较易出现耳聋的情况。

于耳内镜的引导下对患者实施鼓室镜鼓膜穿刺术治疗,针对患者的鼓膜切口位置可以做到明确选择,于直视的角度下可以有效完成切口的制作,表现出的手术风险较低,可以将患者鼓室内渗出物以及咽鼓管内渗出物显著清除,将圆窗功能以及卵圆窗功能显著恢复,针对鼓室内压力可以进行有效调节。

选择地塞米松对患者进行干预,针对毛细血管扩张可以进行有效抑制,可以将渗出症状以及水肿症状加以显著缓解,针对白细胞浸润以及白细胞吞噬进行有效抑制,将炎性反应加以显著缓解,针对抗炎因子的合成进行有效诱导。

综上所述,临床选择地塞米松+氨溴索鼓膜穿刺灌洗法对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加以治疗,可以将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疾病症状加以成功改善,从而获得较高的中耳炎治疗优良率。

[1] 吴虹冰.鼓膜穿刺术联合药物治疗急性分泌性中耳炎[J].中华耳科学杂志,2015,13(4):696-697.

[2] 刘丹,吴曙辉,万浪,等.腺样体切除联合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或鼓膜穿刺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比较[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6,22(1):61-63.

R764.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7)30-0054-02

猜你喜欢
鼓膜灌洗中耳炎
哪些原因可以引起中耳炎
支气管镜灌洗联合体位引流治疗肺不张的临床效果观察
纤支镜肺泡灌洗在脑死亡边缘性供肺维护中的作用
经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例
分析比较经耳内镜鼓膜切开与耳内镜鼓膜穿刺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
早期连续支气管灌洗在老年昏迷病人肺部感染中的防治作用
外伤性鼓膜穿孔的护理效果
耳内镜下鼓膜修补术36例临床分析
儿童患感冒,小心中耳炎
警惕不疼的中耳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