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剂量去甲基化治疗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7-01-15 15:23王晓华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30期
关键词:甲基化低剂量骨髓

孙 巍 王晓华 温 影

(吉林省四平市中心人民医院血液科,吉林 四平 136000)

低剂量去甲基化治疗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效果观察

孙 巍 王晓华 温 影

(吉林省四平市中心人民医院血液科,吉林 四平 136000)

目的探讨低剂量去甲基化治疗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6年10月本院收治的58例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的一般资料,所有患者均经临床检查确诊。将58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给予对照组保守治疗,同时给予研究组低剂量去甲基化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9.3%(23/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7.9%(11/29),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采用低剂量去甲基化治疗,能取得较保守治疗更为显著的效果,且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低剂量;去甲基化

作为临床上一种常见的难治性血细胞质、量异常的异质性疾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有着较高的发病率。该病临床特征为血细胞病态造血以及高风险向急性白血病转变,而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急变白血病的风险更大。相关调查研究显示,国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发病率约为4.8/10万[1]。而且,当前临床上尚未具体明确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增加了临床治疗难度。造血干细胞移植是临床上常用的唯一能治愈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方法,但该方法的治疗时机仍存在较大争议[2]。本研究以58例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低剂量去甲基化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6年10月本院收治的114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的一般资料,所有患者均经临床检查确诊为MDS,按照IPSS评分均≥2.5分,筛选出58例高危MDS。将58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29例患者中,男18例,女11例;年龄40~65岁,平均年龄(53.6±3.2)岁。对照组29例患者中,男14例,女15例;年龄40~65岁,平均年龄(53.5±3.3)岁。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以进行对比。

1.2 方法:给予对照组保守治疗,包括密切监测血常规、止吐、保肝、保胃等。在此基础上同时给予研究组低剂量去甲基化治疗:20 mg地西他滨(江苏豪森药业)持续静脉滴注,确保静脉滴注时间在1 h以上,1次/天,持续治疗5 d。治疗过程中按照患者具体血象情况,给予其适量单采血小板和红细胞悬液静脉输注,确保患者血红蛋白保持在≥60 g/L,血小板保持在≥20×109/L。针对治疗过程中出现感染、出血等并发症的患者,需结合临床症状,对其实施细菌培养,按照药敏结果酌情给予抗感染、止血治疗。按照其具体情况,酌情减少25%~50%的地西他滨,或者指导患者减少用药间隔,或者指导患者停止服药。

1.3 疗效评定标准:以2006年MDS国际工作组制定的标准进行评估[3],评估内容包括疾病病程、细胞遗传学、生存质量、血液学指标等。评分共包括4个等级,评定指标为完全缓解、缓解、疾病稳定、进展。治疗总有效率=完全缓解率+缓解率+疾病稳定率。

1.4 统计学分析:将收集到的数据通过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用χ2检验计数资料,用(x-±s)表示计量资料,以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9.3%(23/29):18例完全缓解,2例缓解,4例疾病稳定,5例进展。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37.9%(11/29):5例完全缓解,3例缓解,9例疾病稳定,12例进展。两组对比,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3 讨 论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异质性克隆性疾病,老年人为该病多发人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起源于造血髓系定向干细胞或多能干细胞,会导致患者出现无效造血、急性白血病高风险进展等症状,有着较高的恶性度[4]。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若不及时进行治疗,或治疗方法不当,都会导致其病情恶化,严重者甚至危及患者生命。以往,临床上多采用常规化疗的方法对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进行治疗,但临床治疗效果不佳,且极易导致患者疾病复发,降低其生活质量。

现阶段,随着临床上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中,表观遗传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研究认为,p53、p16、p15等抑癌基因一旦过度甲基化,会致使此类抑癌基因沉默,影响其自身作用的发挥,认为这是导致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发病的一个关键因素[5]。一般来说,DNA甲基化主要是指甲基基团增加在CpG二核苷酸中的胞嘧啶第5位碳原子上,从而对基因启动子CpG岛抑制基因表达产生影响,导致患者自身存在的抑癌基因或者其他关键性的基因出现失活或突变。而且,不管是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发病早期还是进展时期,这些过程都有可能发生。

地西他滨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2-脱氧胞苷类似物,能对甲基化转移酶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地西他滨在通过磷酸化以后,会共价结合DNA、NA甲基化转移酶,进一步形成共价复合物,从而对甲基化转移酶的活性产生不可逆的抑制作用,促使DNA去甲基化,重新激活沉默的抑癌基因,达到有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目的[6]。此外,地西他滨还有着双重的临床治疗效果,低剂量地西他滨能对表达沉默的基因进行启动,有助于细胞分化。而高剂量地西他滨具有一定的细胞毒作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临床上采取积极措施,探寻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治疗中应用地西他滨治疗的最佳给药方案,以提升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就显得至关重要。

本研究以低剂量地西他滨对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进行治疗,认为低剂量、高强度、多疗程的地西他滨给药方式最佳,能有效控制骨髓抑制的发生。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采用低剂量去甲基化治疗,能取得较保守治疗更为显著的效果,应用价值高。此外,本研究结果还显示,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果表明,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采用低剂量去甲基化治疗的安全性高,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采用低剂量去甲基化治疗,能取得较保守治疗更为显著的效果,且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1] 周庆兵,王洪志,高飞,等.小剂量青黄散联合补肾健脾中药治疗低增生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34(12):1444-1448.

[2] 韩冰虹,王殿智,王占影,等.低剂量亚砷酸/维A酸方案治疗儿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5,22(6):664-666.

[3] 吕振慧.低剂量去甲基化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分析[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4,35(3):47-48.

[4] 徐征.小剂量EVA方案治疗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4,18(28):3872-3873.

[5] 张云平,吴文忠,崔国兴.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与单纯CAG方案治疗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疗效比较[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4,22(5):1341-1344.

[6] 李静,姚伟,周薇薇,等.低剂量去甲基化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意义探讨[J].淮海医药,2014,32(1):3-5.

R7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7)30-0170-02

猜你喜欢
甲基化低剂量骨髓
320排CT低剂量容积体部灌注成像强化峰值时间对孤立性周围肺病变诊断价值
甲基苯丙胺改变成瘾小鼠突触可塑性基因的甲基化修饰
骨髓18F-FDG摄取模式在初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诊断骨髓浸润的价值
DNA甲基化与基因活性的调控
骨髓中缺氧诱导因子1α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表达
全模型迭代重建技术对低剂量CT冠状动脉支架显示的初步研究
赞美骨髓
自适应加权全变分的低剂量CT统计迭代算法
裸露
大孔径3T低剂量下肢动脉MRA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