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情况及动态血压监测的调查分析

2017-01-15 15:23许微微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30期
关键词:单药服药服用

许微微

(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干诊科,辽宁 沈阳 110031)

中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情况及动态血压监测的调查分析

许微微

(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干诊科,辽宁 沈阳 110031)

目的探讨中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服药情况及动态血压监测变化情况。方法在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诊断为高血压的患者中随机抽取440例,分析其一般资料、降压药物服用情况及24 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等。结果本组440例高血压患者中,35例患者未服用任何降压药物,占8.0%;131例患者为单药治疗,其中,84例患者服用短效药物,占64.1%,47例患者服用长效药物,占35.9%;274例患者为联合治疗,其中,196例患者为短效联合用药,占71.5%,78例患者为中长效联合用药,占28.5%。服用短效单药与中长效单药患者的杓型、非杓型、清晨高血压比例对比,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短效联合用药与中长效联合用药患者的杓型、非杓型、清晨高血压比例对比,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采用中长效药物有着较短效药物更为显著的效果,且联合用药疗效优于单药治疗,能对患者血压水平进行控制,且能对其血压的昼夜节律进行调整。

高血压;药物治疗;动态血压监测

作为临床上一种常见病、多发病,高血压是致使患者出现心、脑、肾等脏器疾病的关键因素之一,给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威胁[1]。根据相关调查研究显示,国内高血压发病人数约为2亿以上,且呈现逐渐增长趋势[2]。在高血压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动态血压监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以440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服药情况和动态血压监测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在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本院门诊及住院诊断为高血压的患者中随机抽取440例。440例患者中,男250例,女190例;年龄44~84岁,平均年龄(64.8±6.1)岁。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

1.2 方法:分析440例患者的一般资料、降压药物服用情况及24 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动态血压监测所用仪器为美国Space Labs 90207型无创性携带式动态血压检测仪,在患者左上臂缚好袖带,进行自动充气测压,监测到的数据自动输入电脑,对昼夜血压变化节律进行计算。

1.3 动态血压监测诊断标准及分型:主要采用24 h动态血压诊断,诊断标准:24 h≥130/80 mm Hg,白天≥135/85 mm Hg,夜间≥120/70 mm Hg。夜间血压下降百分率=(白天平均值-夜间平均值)/白天平均值。杓型为夜间血压下降百分率10%-20%;非杓型为夜间血压下降百分率<10%。清晨高血压:起床2 h内SBP平均值-夜间睡眠时SBP最低值[3]。

1.4 统计学分析:以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用χ2检验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均用(x-±s)表示,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本组患者药物服用检查结果:本组440例高血压患者中,35例患者未服用任何降压药物。

131例患者为单药治疗:84例患者服用短效药物。其中,复方利血平22例,硝苯地平24例,尼群地平20例,卡托普利18例。47例服用长效药物。其中,依那普利14例,美托洛尔11例,硝苯地平缓释片8例,氨氯地平6例,左旋氨氯地平8例。

274例患者为联合治疗:196例患者为短效联合用药。其中,复方利血平+硝苯地平78例,硝苯地平+卡托普利84例,尼群地平+卡托普利34例。78例为中长效联合用药。其中,硝苯地平缓释片+美托洛尔38例,其他中长效药物联合40例。

2.2 本组患者动态血压监测结果:本组440例患者中,动态血压监测结果显示,234例为杓型血压,占53.2%;190例为非杓型血压,占43.2%;16例为清晨高血压,占3.6%。

未服用药物的35例患者中,19例为杓型血压,占54.3%;15例为非杓型血压,占42.9%;1例为清晨高血压,占2.9%。

84例短效药物单用患者中,37例为杓型血压,占44.0%;41例为非杓型血压,占48.8%;6例为清晨高血压,占7.1%。47例长效药物单用患者中,32例为杓型血压,占68.1%;13例为非杓型血压,占27.7%;2例为清晨高血压,占4.3%。服用短效单药与中长效单药患者的杓型、非杓型、清晨高血压比例对比,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

196例短效联合用药患者中,88例为杓型血压,占44.9%;102例为非杓型血压,占52.0%;6例为清晨高血压,占3.1%。78例为中长效联合用药患者中,58例为杓型血压,占74.4%;19例为非杓型血压,占24.4%;1例为清晨高血压,占1.3%。短效联合用药与中长效联合用药患者的杓型、非杓型、清晨高血压比例对比,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 论

现阶段,有研究表明,在心脏事件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人体血压的昼夜节律特征发挥着重要的作用[4]。此外,笔者还认为,在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中,患者夜间血压下降幅度减少或无明显下降,会增加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心血管病及血液昼夜节律变化认识的不断加深,动态血压监测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5]。

本研究对440例高血压患者的一般资料、服药情况及24 h动态血压监测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本组440例高血压患者中,35例未服用任何降压药物,131例为单药治疗,其中,84例短效药物,47例长效药物;274例为联合治疗,其中,196例为短效联合用药,78例为中长效联合用药。由此可知,未服用降压药物、短效单药治疗、短效联合治疗患者共315例,占71.6%。笔者认为,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在于:部分患者文化程度低,没有正确认识到高血压的危害;受经济条件的制约,有着较差的服药依从性;就诊的医疗单位多为乡镇医院、社区医疗点等,这些地方的医师对指南所讲的降压药物使用准则了解不全面[6-12]。

此外,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服用短效单药与中长效单药患者的杓型、非杓型、清晨高血压比例差异显著(P<0.05);短效联合用药与中长效联合用药患者的杓型、非杓型、清晨高血压比例差异显著(P<0.05)。由此可知,在单药治疗的患者中,短效药物治疗患者的杓型血压所占比例明显较中长效药物低,但非杓型、清晨高血压高于中长效药物患者。在联合用药治疗的患者中,中长效药物联合使用患者的结果由于短效药物联合使用的患者。

综上所述,在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采用中长效药物有着较短效药物更为显著的效果,且联合用药疗效优于单药治疗,能对患者血压水平进行控制,且能对其血压的昼夜节律进行调整。

[1] 张绩琼.分析动态血压监测与连续护理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干预效果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54):238.

[2] 蔡丽芹,张燕,陈志强.动态血压监测评估高血压子代亲属血压水平的意义[J].海南医学,2014,25(2):167-169.

[3] 英俊岐,高春燕,侯丽萍,等.900例中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情况及动态血压监测的调查[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11):1796-1798.

[4] 李菁,姜红,秦廷莉,等.动态血压监测评价国产奥美沙坦酯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疗效及对血压晨峰的影响[J].中国药学杂志,2015,50(11):993-996.

[5] 张波,向常清,杨维华,等.血压动态监测对原发性高血压病人服药时间指导价值[J].齐鲁医学杂志,2015,30(3):306-308.

[6] 肖烨,岳涛,李郁,等.动态血压监测在非识字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指导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14):53-56.

[7] 孙云平,李芳芳,李静静.动态血压监测在农村地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中的应用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1(2):239-240.

[8] 王玲,张瑾.动态血压监测在评价老年高血压患者预后的效果[J].吉林医学,2014,35(5):1098-1099.

[9] 廖琦,沈郭成,权亚梅.替米沙坦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效果的动态监测[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28):4-5.

[10] 周海棠,袁艳红,闫永,等.动态血压监测倍博特对老年收缩期高血压的疗效[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30):219-220.

[11] 汪静.75例老年高血压病人的动态血压监测与降压疗效的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4):96.

[12] 李友莲,张惠浓,陈蔚兰,等.江门市部分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院外血压监测状况调查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2014,12(14):58-60.

R54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7)30-0182-02

猜你喜欢
单药服药服用
中老年人服药切记4不要
HEPSERA联合ADV ABPC与BARACLUDE单药治疗HEPATIC SCLEROSIS疗效比较分析
服用二甲双胍 谨防维生素B12 缺乏
饭前服药和空腹服药不是一回事儿
服用三七的“科学打开方式”
六味地黄丸、加味逍遥丸您可以服用吗?
警惕服药期间的饮食禁忌
服药坏习惯,您能占几条?
探究拉莫三嗪单药治疗癫痫的临床疗效
治疗糖尿病常用的单药、对药、角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