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控制在预防老年心血管患者术中护理风险发生中的作用

2017-01-15 15:23赵丹丹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30期
关键词:心血管风险管理发生率

赵丹丹

(锦州市中心医院,辽宁 锦州 121000)

风险控制在预防老年心血管患者术中护理风险发生中的作用

赵丹丹

(锦州市中心医院,辽宁 锦州 121000)

目的探讨风险控制在预防老年心血管患者术中护理风险发生中的作用。方法挑选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我院所收治的108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4例。观察组执行护理安全管理,对照组执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治疗配合情况、患者满意度。结果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观察组94.4%,对照组为7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观察组没有不良事件发生,对照组为7.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配合发生率观察组为5.6%,对照组为14.8%,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要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执行风险管理,增强手术护士识别、评价与处理潜在护理风险的能力,避免手术患者可能遇到的风险,降低手术护理风险事故出现概率,以保证手术顺利实施。

风险管理;老年人;心血管;护理风险

一般来说,护理风险就是护理人员对潜在的护理风险进行识别、评估与处理,以减少护理风险事件出现率,减少风险事件给患者、医院、护理人员带去的危害[1]。本次研究挑选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我院所收治的108例老年心血管疾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实施常规护理与护理风险管理,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挑选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我院所收治的治的108例老年心血管疾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男31例,女23例,年龄60~70岁,平均年龄(65.1±3.9)岁;其中33例二尖瓣狭窄兼风湿性心脏病,5例冠状动脉架桥,4例主动脉夹层,11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兼风湿性心脏病,1例主动脉瘤。观察组男37例,女17例,年龄63~75岁,平均年龄 (66.8±4.4) 岁;其中29例二尖瓣狭窄兼风湿性心脏病,6例冠状动脉架桥,13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兼风湿性心脏病,2例主动脉瘤4例主动脉夹层。对比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上的差异,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1.2.1 设立风险管理小组:小组组长与副组长分别由护士长与副护士长担任,组员由各个专科护理组长与部分带教老师充当。小组职能主要为:①强化风险预防意识,提升识别护理风险能力,定期开展业务学习与能力培训,提升应对手术室突出事件的能力,强化法律意识,增强责任感;②召开周例会,对风险事件进行分析、讨论与定性;③建立风险预防措施与护理风险应对制度。参考每日手术安排,灵活安排护士班次,保证护士休息时间,合理安排工作、学习与休息,避免出现疲劳工作[2]。

1.2.2 风险识别与评价:根据老年患者心血管病的严重程度进行划分,分为高、中与低风险。心律严重失常,无规律心绞痛,二尖瓣和主动脉瓣疾病属于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失代偿,定为高风险。轻度心绞痛,肌梗死病史,心律失常,心代偿性心力衰竭,定为中风险。心电图显示异常,心功能不全,定为低风险。所有研究对象,都存在中、重度风险。

1.2.3 风险处置:风险评估后,制定处置措施。手术之前:①对患者皮肤状况、营养状况进行评估。嘱咐患者注意营养,以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为主,以促进肠胃功能与新陈代谢,增强体力;②手术前1 d,巡回护士将手术医师、手术过程、手术环境与注意事项等相关情况,告之患者;③根据手术要求,准备好各类抢救物品与急救药品[2]。手术当中:①手术开始前,护士需到手术室门口等待患者,告诉患者其会在手术当中一直陪伴在身边;②通过改变体位,使用体位垫,以避免出现压疮;③密切观测生命体征,患者心率、血压与脉搏,监测循环系统出现的变化,如果心率加快,血压升高时,需要立刻通知麻醉医师[4]。

1.3 观察指标[3]:①对手术当中出现护理风险事故,如压疮与并发症,进行观测与记载。压疮分期:用无色透明玻璃片按压皮肤3 s,同一部位有压之不褪色的红斑产生,定为Ⅰ期;表皮和(或)真皮受到损伤,溃疡呈现为水疱、破损或浅火山口状,定为Ⅱ期;有溃烂或坏死的皮下组织出现,或许已侵入至深层筋膜,呈现深火山口状溃疡,或出现或没有邻近组织的损坏,定为Ⅲ期;深部组织受到破坏,深可达肌层、骨骼,定为Ⅳ期。②护理组组织专人,发放自行设计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给患者,内容包括服务态度、环境卫生、专业知识、回答时间、预防宣传等。设满意与不满意2个等级。发放调查表108份,收回有效调查表108份。③对配合治疗状况进行记载。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9.0软件对计数资料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程度: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程度,观察组满意51例,不满意3例,护理满意度94.4%;对照组满意40例,不满意14例,满意度74.1%,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要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8,P<0.05)。

2.2 对比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对比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观察组无不良事件发生,对照组出现1例急性心包填塞,压疮Ⅰ期2例、Ⅱ期1例,不良事件发生率为7.4%,观察组不良事件明显比对照组要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4,P<0.05)。

2.3 对比两组患者配合治疗状况:对比两组患者配合治疗状况,观察组出现遗漏用药2例,遵照医嘱用药1例,不配合发生率为5.6%;对照组出现不用药或不检查3例,遗漏用药3例,遵照医嘱用药2例,不配合发生率为14.8%。观察组不配合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要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3,P<0.05)。

3 讨 论

心血管病是因高血压、血液黏稠、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等导致心脏、大脑与全身组织产生缺血性或出血性病症。心血管病的特点就是起病突然、病情重、恢复时间长[4]。而老年心血管患者有着生理与心理的特殊性,随着年龄增长,判断力、记忆力与理解力呈下降趋势,同时思维反应迟钝,不太遵医嘱。而这些增加了心血管内科护理安全管理的风险,手术当中出现护理风险的可能性也较大。因此,需要护理人员要善于对心血管护理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把风险管理工作做到位。

风险管理是一种管理活动,有效管理存在风险因素的医院环境、医疗规章制度、患者、医务人员、程序、药物、技术、设备等各环节,通过识别风险、衡量风险与分析风险等手段,以较好控制风险,运用科学化经济手段处置风险,以实现安全生产的目标[5-6]。为预防老年心血管患者术中护理风险我院实施了风险管理,手术前评估与识别护理风险,经评估得出所有患者都存在中、重度风险;为提升患者对手术耐受力与改善患者身体状况,在进行手术之前的1天,讲明手术注意事项、手术麻醉步骤、手术室环境,缓解患者紧张情绪,让其保持良好心态进行手术,减少心理原因所致的风险。手术前评估患者皮肤情况,手术当中通过改变体位、使用体位垫来预防发生压疮。增强手术护士的防范风险意识,定期组织业务知识的培训学习,增强手术护士识别护理风险的能力,提高处理潜在护理风险的水平。灵活安排班次,调节过度疲劳工作状态,以保障护士精力充沛,更好开展工作,以避免发生护理风险。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不良事件发生率、观察组配合不良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观察组护理人员评估患者护理安全风险,开展有针对性护理风险管理,可以提升护理水平,提高治疗效果,还可以打造良好的护患关系,让护理人员工作的心理负担得到缓解,以更好地提高自身护理工作水平。所以,强化护理安全管理可以较好提高护理质量,提升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减少不良事件发生,推动患者配合治疗,从而进一步提高手术治疗老年心血管疾病的概率,避免出现医患纠纷。

[1] 张绿云,祝妍华,叶春丽.风险管理在预防老年心血管患者术中护理风险发生中的作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5,14(5):75-77.

[2] 徐莹钧,王国飞.老年心血管患者临床、预防特点分析与思考[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24(7):85-86.

[3] 娄纯爱.心血管内科老年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12):257-259.

[4] 龙梅.老年心血管疾病临床特点及相关规律研究[D].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3.

[5] 郑音.风险管理在老年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体会[J].中国民康医学,2012,26(24):3036-3037.

[6] 林芝,郑云,林娴,等.老年心血管病住院患者的护理安全管理[J].右江医学,2014,42(9):707-710.

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7)30-0217-02

猜你喜欢
心血管风险管理发生率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衰弱老年人尿失禁发生率的meta分析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护理干预对吸附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围产期预防保健干预对高危孕妇妊娠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观察
对企业合规风险管理的思考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