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性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应用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效果

2017-01-15 15:23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30期
关键词:心绞痛冠心病满意度

张 杨

(新民市人民医院,辽宁 新民 110300)

针对性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应用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效果

张 杨

(新民市人民医院,辽宁 新民 110300)

目的探讨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应用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10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序贯法将其患者分成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有冠心病心绞痛患者50例,住院期间给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着重强调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干预措施进行护理。结果经过护理后,观察组50例患者中满意度为96%;对照组50例患者中,满意度为82%;两组比较,满意度差距较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干预能提高冠心病患者对心绞痛相方面内容的认知度,患者治疗依从性提升。另外强化对患者的心理干预,有助于缓解其内心不良情绪,建立起疾病治疗信心,强化健康宣教和心理干预能辅助临床治疗最终取得更优的治疗效果。

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应;冠心病心绞痛

冠心病是临床中常见的好发于中老年人群体的心血管内科疾病,它的全称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其临床主要表现症状为胸前区压榨性疼痛,病情严重的患者甚至引发心力衰竭,直接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因此必须对冠心病患者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1]。治疗时不断强化护理环节能更好的夯实临床疗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及频率显著降低。本次笔者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针对性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对冠心病心绞痛所起到的应用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在我院治疗的10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相关文献[2]中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诊断标准,入选病例均排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合并高血压患者,心律失常患者等。采用序贯法将其患者分成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有冠心病心绞痛患者50例,观察组患者中女性男性比例为20/30,女性占40%,男性占60%;年龄55~83(63.8 ±8.5)岁;病程2~9年,平均病程(3.1±1.5)年;对照组患者中女性男性比例为21/29,女性占42%,男性占58%;年龄54~83(63.1±8.2)岁;病程2~8年,平均病程(3.1±1.2)年。所有患者的年龄、病程、性别等一般资料,采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对比分析得知,结果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住院期间给予对照组患者体征监察、简单心理安抚及健康宣教、饮食干预等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措施基础之上再着重强化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具体内容如下。

健康教育:患者如果对疾病知识不了解就可能出现治疗依从性差的现象,这是是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应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宣传。首先建立良好和谐的护患关系,完善沟通渠道,护理人员多主动和患者交流,科学地评估健康宣教前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了解程度,和配合护理、治疗的一般状况,根据了解到的情况制定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方案。做好对患者家属健康教育工作,家属的理解和支持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指导家属给予患者更多人情关怀与照顾,让患者无后顾之忧从容地面对诊治。患者有疑问护理人员应耐心回答,宣教后应及时了解患者接受相知识情况。另外还应多次指导患者正确用药的方法以及疾病发作时的自救措施,告知患者应随身携带必备药物,需要时应遵医嘱服药,切勿发生擅自停药、添加剂量等不良行为。

心理护理: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多为中老年人,由于自身病程长,且易反复发作,这些都会导致患者引发不良心理情绪,对疗效构成重大影响。护理人员工作时仍应积极与患者沟通,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语言、行为和神态,清楚掌握患者出现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的具体原因,以此为基础针对性安慰患者应保持好心态,使其情绪波动频率降低,同时耐心倾听患者主诉,怀有尊重、体谅的心态去劝导患者,使其心情尽量舒畅,同时还应多鼓励和支持患者,让他感受更多的人情温暖,树立或进一步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信心,治疗依从性也会跟着提高,这对冠心病心绞痛治疗效果的产生起到重要的作用。

生活护理:由于冠心病心绞痛长期受病痛折磨,大多数患者都呈现出体质差、抵抗力弱等较差的身体状况,因此科学合理的饮食干预也十分必要,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饮食尽量坚持“低脂肪、高热量、高蛋白、低钠、多餐少食”规律科学的饮食原则,同时避免食用辛辣、冰冷等刺激性食物。过程中告诉患者健康生活习惯对病情好转的重要性,戒除烟酒,注意多喝水,保持大便通畅,尽量避免排便用力过度。

1.3 护理效果判定标准[3]:本次护理效果判定标准按照《临床医药实践》中的相关标准进行判定;标准分为3级,即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经过护理后,患者生活质量大幅度提高,不良反应消失为非常满意;经过护理后,患者生活质量与护理前比较有改善,不良反应得到缓解为满意;经过护理后,患者生活质量呈现下降趋势,不良反应加重为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概率+满意概率。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7.0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经过护理后,观察组50例患者中,非常满意38例,满意10例,不满意2例,满意度为96%;对照组50例患者中,非常满意32例,满意10例,不满意8例,满意度为82%;两组比较,满意度差距较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冠心病是临床中常见的好发于中老年人群体的心血管内科疾病,心绞痛是冠心病常见症状,冠心病心绞痛典型病症特点是病程长和反复发作,该症在特殊情况下易演变成为急性心肌梗死,进而导致猝死或心力衰竭,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冠心病心绞痛属于心脏病,它受心理影响作用较大,另外加上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年龄多数偏高、文化程度相对较低,理解能力不足,对冠心病心绞痛疾病知识了解程度低,治疗依从性差成了较常见的现象,因此除了常规治疗护理上给予患者针对性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是十分必要的[4]。本次研究显示,观察组50例患者中满意度为96%;对照组50例患者中,满意度为82%;两组比较,满意度差距较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健康宣教能提升了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对疾病知识的认知度,治疗依从性得到改善有利于临床疗效的提高;另外加强心理护理,可很大程度缓解患者不良情绪,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也有助于治疗效果的提升。

[1] 孙淑贞.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2):254-255.

[2] 张菊香,史学颖,孙枚,等.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影响[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22):4430-,4431.

[3] 李丽.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44):24-25.

[4] 王燕,李静,谢华,等.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对6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疗效观察[J].心理医生,2015,21(18):143-144.

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7)30-0240-02

猜你喜欢
心绞痛冠心病满意度
冠心病心绞痛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观察
sST2水平与冠心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心绞痛
老年冠心病患者警惕卧位性心绞痛
抗心绞痛联合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41例心绞痛伴焦虑抑郁症状的临床观察
如何使用冠心病保健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