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与脑梗死114例急性期血压观察与护理分析

2017-01-15 15:23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30期
关键词:急性期脑出血脑梗死

张 莉

(中铁十九局集团有限公司职工中心医院,辽宁 辽阳 111000)

脑出血与脑梗死114例急性期血压观察与护理分析

张 莉

(中铁十九局集团有限公司职工中心医院,辽宁 辽阳 111000)

目的观察分析脑出血与脑梗死114例急性期血压,并探讨其护理方法,为脑出血与脑梗死患者的恢复和护理提供科学的指导。方法选择我院在2014年10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114例急性期脑出血和脑梗死患者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其中脑出血患者为58例,脑梗死的患者有56例,对所以患者均接受严密的血压检测和采用护理干预的模式进行护理。记录两组患者在护理期间的情况,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和护理效果。结果据观察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进行护理后的1 d、2 d后对其血压水平进行对比,数据对比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3 d、7 d后对血压水平进行对比,两组比较,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所以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为98.25%,在治疗期间,有2例患者死亡,临床病死率为1.75%,护理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8.25%。结论对于急性期的脑出血和脑梗死的患者,对其血压进行严密监测,并采用护理干预模式进行护理,可以有效的对患者的血压进行控制,治疗的有效率,促进其健康生活,值得在脑梗死患者的护理中推广使用。

脑出血;脑梗死;观察和护理

脑出血(cerebral hemorrhage)和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是临床上发病率较高的血管系统疾病是[1]。脑出血和脑梗死对人体的伤害都是十分严重的,对于患者的生命来说极具威胁,病死率极高,在治疗上又较为困难,并且其致残率也是相当高,对患者和患者的家属都是及其沉重的负担,同时还会引起多种并发症的发生。其发病与血压升高及波动的有关。血压异常又可加重脑卒中或者引起脑缺氧。密切观察血压的波动变化,及时妥善的处理和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的治疗及预后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选择我院在2014年10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114例急性期脑出血和脑梗死患者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对于流程进行总结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在2014年10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114例急性期脑出血和脑梗死患者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其中脑出血患者为58例,脑梗死的患者有56例,对脑出血组患者采取的是常规护理模式,脑梗死组的患者采取的是护理干预模式。其中,脑出血患者中男性39例,女性19例,年龄62~78岁,平均年龄为(69.5±1.3)岁;实验组患者中男性37例,女性19例,年龄64~77岁,平均年龄为(70.1±2.3)岁。

1.2 方法

1.2.1 血压观察方法:从患者入院起,对患者的血压进行定期的记录与观察,一般在第1天每2 h进行1次血压检测记录,从第2天开始检测频率降为12 h,在不影响患者正常作息的情况下,将对患者血压的测量坚持7 d。

1.2.2 护理方法:首先,要详细的了解患者的身体情况,对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一个评估,根据评估报告制定方案,并进行疾病的宣传和教育。对患者讲解脑出血和脑梗死的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和后果,务必让患者及其家属重视和注意各个事项,从而积极地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护理。同时护理人员也要对患者的生活习惯急性指导和督促,以便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其次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该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相关知识的详细的讲解和介绍,告知其治疗的必要性和注意事项。同时护理人员应耐心地给与患者沟通,为患者解释各种问题和顾虑,消除患者及其家属的不良情绪,让他们积极配合护理和治疗。为患者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积极给予心理疏导。经常和患者及家属谈心,消除他们思想上的顾虑,让患者在治疗中没有心理负担。引流管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于引流管的护理是十分重要的,这关系到患者的恢复良好与否。需要切实做好对引流管的管理和护理干预,引流管放置时要高于颅平面15 cm,并进行导管的固定。放置冰枕,减少患者头部的活动,避免患者翻身,必要时可对患者的上肢进行固定,防止引流管的滑脱,在护理过程中要严格保证无菌操作,防止发生引流管的感染。最后,要对患者的生活进行指导和监督。患者术后,护理人员应该给患者吃一些清淡、容易消化的食物,避免大补、营养过剩,反而对患者身体造成伤害。让患者多吃一些新鲜的、维生素丰富的蔬菜和水果,保证患者身体功能的政策消耗。医护人员要合理搭配患者的膳食,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教育宣传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积极为患者术后恢复进行护理,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功能进行训练等[2]。

1.3 观察指标:对比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护理治疗,即脑出血患者在入院接受治疗后的恢复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 果

据观察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进行护理后的1 d、2 d后对其血压水平进行对比,数据对比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3 d、7 d后对血压水平进行对比,两组比较,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所以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为98.25%,在治疗期间,有2例患者死亡,临床病死率为1.75%,护理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8.25%。

3 讨 论

脑出血和脑梗死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很高,如不及时康复,患者虽保住了生命,瘫痪等一时不能好转,患者回归家庭,对家庭造成极大的负担。在活动时、激动时、用力时等时候都可能是导致脑出血患者发病的时刻,脑出血和脑梗死一般起病是急骤的,并且病情发展快[3]。对于急性期的脑出血和脑梗死的患者,对其血压进行严密监测,并采用护理干预模式进行护理,可以有效的对患者的血压进行控制,治疗的有效率,促进其健康生活,值得在脑梗死患者的护理中推广使用。

[1] 罗朝宁,胥雪梅.脑出血与脑梗死114例急性期血压观察与护理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2,41(1):125-126.

[2] 曹雪.脑出血与脑梗死急性期的血压观察与护理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29):326-327.

[3] 高桂凤.脑出血与脑梗死急性期血压观察与护理探析[J].中外医疗,2013,33(34):88+90.

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7)30-0282-02

猜你喜欢
急性期脑出血脑梗死
脑出血联合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抑郁模型大鼠的行为学相关性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中医体质在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干预中疗效的影响分析
壮医药线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对柔红霉素药物急性期心肌损伤的相关性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凝血相关检测指标在脑梗死中的应用研究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