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2017-01-15 20:13钟学良栾功一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16期
关键词:生化受试者血糖

李 勇 钟学良 栾功一

(吉林省四平市中心医院,吉林 四平 136000)

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李 勇 钟学良 栾功一

(吉林省四平市中心医院,吉林 四平 136000)

目的评价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17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试验组,选取同期进行常规体检的17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受试者的血脂、血糖、糖耐受情况进行检测,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LDL-C、GLU、TG、TC明显升高,但HDL-C显著降低,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2 h糖耐受实验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糖尿病临床诊断中进行生化检验,有利于提高糖尿病检出率和准确性,值得临床积极推广应用。

应用效果;糖尿病;生化检验

糖尿病是临床内分泌科比较常见和多发的一种慢性疾病,主要是指胰岛素分泌不足或发生障碍导致患者血糖不断升高的代谢性紊乱情况。其发病原因较为复杂,多与环境改变、家族遗传密切相关[1]。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及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其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类身心健康的重大疾病。故临床对糖尿病的诊治应给与高度重视,同时做好相关预防措施,而生化检验对糖尿病患者来说十分有必要[2]。本文选取同一时间段的170例糖尿病患者和170例健康者的生化检验结果进行对比,现作以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5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17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试验组,其中男患者75例,女患者95例,患者年龄在63~75岁,平均年龄(68.3±2.6)岁;病程1~18年,平均病程(7.6±1.5)年;其中I型糖尿病20例,2型糖尿病140例,其他型糖尿病10例。选取同期进行常规体检的17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其中男79例,女91例,年龄在58~72岁,平均年龄(63.9±1.8)岁。两组受试者的自然资料统计对比结果显示,组间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临床对比。所有患者均事先知晓研究目的,并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

1.2 生化检验方法

1.2.1 空腹血糖检测方法:检查之前的12 h之内,两组受试者必须禁食,允许饮用适量的水,在清晨8:00抽取2 mL静脉血,对空腹血糖浓度进行检测。每位患者都需要进行3次检测,空腹血糖>7 mmol/L作为诊断标准,统计分析工作由专业护理人员进行。

1.2.2 血脂检测方法:检测之前的12 h内患者需要禁食、禁饮,于次日清晨抽取适量静脉血,给予专业处理后,对血液样本中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进行检测。

1.2.3 糖耐受试验方法:进行糖耐受试验前3 d,允许受试者正常进食,每天需要摄入碳水化合物150~300 g,对其空腹血糖浓度进行测定。葡萄糖80 g加入200~300 mL水中,指导受试者4 min中内要将其喝完,分别在0.5、1、2、3 h等时间段内抽取静脉血2 mL,并给予检测。若0.5~1 h内受试者血糖水平处于升高趋势,2 h内恢复至正常范围,则表示糖耐受能力无异常,若2 h内未恢复正常范围,同时尿糖呈现阳性,则表示糖耐受能力异常。

1.3 统计学处理:应用统计学软件包SPSS21.0处理分析检测结果,血脂、空腹血糖及糖耐受能力使用(予以表示,试验组、对照组比较进行t检验,若结果显示P<0.05,则充分表明组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比较两组生化指标:试验组LDL-C为(2.8±0.3)mmol/L,GLU为(5.9±0.5)mmol/L,TG为(1.5±0.1)mmol/L,TC为(4.3± 1.0)mmol/L;对照组LDL-C为(3.5±0.5)mmol/L,GLU为(7.4± 0.7)mmol/L,TG为(3.1±0.4)mmol/L,TC为(5.5±1.1)mmol/L,试验组LDL-C、GLU、TG、TC明显高于对照组,且HDL-C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比较两组糖耐受试验结果:临床糖耐受正常参考值在3.9~7.7 mmol/L范围内,试验组与对照组糖耐受值分别为(1.3.3±3.6)mmol/L、(5.5± 0.8)mmol/L,对照组低于试验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根据相关资料统计结果可知,目前,糖尿病已经成为排名在肿瘤、心血管疾病之后的第三大非传染性疾病,其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终生性的慢性疾病,近年来,发病率明显升高,且老龄患者的发病数量较多。糖尿病的显著性特征为高血糖,机体胰岛素分泌缺陷或相对不足导致脂肪、糖、蛋白质发生紊乱,进一步引起酸碱、电解质失衡是其主要发病原因,“三多一少”是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即多饮、多尿、多食,但体质量却在不断下降。若患者血糖始终处于高水平,机体各重要脏器或组织系统就会受到严重损害,甚至导致功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病情严重者甚至会出现酮症酸中毒或者高渗昏迷情况。临床将糖尿病分为4种,即1型、2型、妊高征及其他特殊类型,其中90%以上都是2型糖尿病,其对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影响非常严重[3]。

鉴于糖尿病高发病率和高威胁性的形式愈发严峻,临床必须高度重视糖尿病的检验、诊断与治疗,以此判断患者病情发展情况,检测空腹血糖可判断胰岛素基本分泌功能是否正常;检测餐后2 h血糖,可判断糖尿病发病后是否已经处于临界值,临床常将其作为敏感数据,而进行血脂检测,可充分了解患者血糖控制情况;若患者葡萄糖耐量降低,则其患糖尿病的概率就会明显高于健康人群。生化检验是临床常用的检测方法,将其应用于糖尿病的临床检测中,可显著提高糖尿病的检出率和准确率。目前其已经成为临床检测糖尿病必不可少的方法[4]。与此同时,进行生化检测还能帮助临床提高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认识程度,方便调整血糖治疗方案,并对不同阶段的糖尿病治疗进行指导。此外,生化检验仪器价格合理,且很容易操作,方便快捷。但是临床不能仅仅依赖生化指标检测结果就判断患者为糖尿病,在生化检测基础上还必须给予患者其他方面的检查,以便对病情做出准确判断。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LDL-C、GLU、TG、TC及HDL-C的检测结果均表现出异常,且与对照组比较结果显示,差异显著(P<0.05),另外,两组糖耐受实验结果差异明显(P<0.05),这与国内相关学者余树增在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及价值研究一文中研得到的结论基本相符[5]。

综合上述分析,糖尿病临床诊断中进行生化检验,有利于提高糖尿病检出率和准确性,值得临床积极推广应用。

[1] 卢玖世.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及其价值分析[J].北方药学,2012,9(9):30-31.

[2] 钱建平.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临床应用研究[J].当代医学, 2013,19(32):108-108.

[3] 吴先玉.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4,9(18):50-51.

[4] 刘艳华.探讨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及临床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4,14(10):141.

[5] 余树增.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及价值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5(18):122-123.

R587.1

B

1671-8194(2017)16-0127-02

猜你喜欢
生化受试者血糖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居家监测血糖需要“4注意”
侨商徐红岩:生化科技做“抓手”奋力抗疫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从废纸篓里生化出的一节美术课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生化结合治理白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