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例肠结核的临床分析

2017-01-15 20:13李红纳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16期
关键词:抗酸结肠癌结核

李红纳 孙 勇

(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云南 曲靖 655000)

38例肠结核的临床分析

李红纳 孙 勇

(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云南 曲靖 655000)

目的分析38例肠结核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诊疗经过,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38例肠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8例患者中男18例,女20例,男女比为0.9∶1,其中发病年龄在20~40岁的共31例,占81.6%。临床症状以腹痛(31例,占81.6%)、腹泻(12例,占31.6%)、便秘(7例,占18.4%)、腹泻与便秘交替(11例,占28.9%)、右下腹包块(7例,占18.4%)、结核毒血症状(24例,占63.2%)为主;合并肠外结核,如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腹膜炎、肠系膜淋巴结结核21例,占55.3%;14例结核菌素试验(PPD)强阳性;38例患者,有4例大便中即找到抗酸杆菌。38例患者均行肠镜检查,7例组织活检发现干酪样坏死结节,4例找到抗酸杆菌,3例手术患者病理诊断为肠结核。结论肠结核临床症状、体征不典型,辅助检查缺乏特异性,但如同时伴有结核中毒症状和(或)肺部病变则强烈提示肠结核,必要时可行诊断性抗结核治疗。

肠结核;诊断;治疗

肠结核是由于结核分枝杆菌侵犯肠壁而引起的慢性特异性感染,为消化系统结核中最常见者,部分继发于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近年来,我国由于人口流动和艾滋病流行,肠结核的发病率也呈同等趋势。有文献报道肠结核误诊率达20%~50%[1]。现对我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38例肠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诊断及特点进行讨论,提高对其的认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科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38例肠结核患者,男18例,女20例,男女比为0.9∶1,平均年龄34.5岁(16~59岁),其中发病年龄在20~40岁的共31例,占81.6%。合并肠外结核,如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腹膜炎、肠系膜淋巴结结核21例,占55.3%。并发肠梗阻2例。

1.2 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疾病发展经过、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核菌素试验、腹部X线钡餐或钡灌肠、腹部CT等)及治疗经过,如行手术,还包括术中所见和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

2 结 果

2.1 临床表现:腹痛(31例,占81.6%)、腹泻(12例,占31.6%)、便秘(7例,占18.4%)、腹泻与便秘交替(11例,占28.9%)、右下腹包块(7例,占18.4%)、结核毒血症状(24例,占63.2%),主要表现为低热、盗汗、乏力、消廋。

2.2 实验室检查:有23例患者行结核菌素试验,其中14例结核菌素试验(PPD)强阳性,6例为阳性,3例为弱阳性,1例为阴性。血沉增快者23例。4例大便涂片中检出抗酸杆菌。

2.3 影像学检查:结肠镜检查结果:本组38例全部行肠镜检查,2例因肠腔狭窄未完成全结肠检查,再行钡剂灌肠。镜下表现:炎症型7例,镜下表现病变黏膜充血、水肿;溃疡型16例,大小不一,直径在0.5~2.0 cm,底部覆盖黄白色苔,周围黏膜呈炎性改变;增殖型9例,较大者突入肠腔使肠腔变窄;混合型4例,具有溃疡和增生型表现,使肠腔狭窄[2]。

3 讨 论

3.1 发病概况:本病多见于青壮年,20~40岁占60%~70%,女与男之比约3∶1[3]。多为继发感染,如痰液等,致使结核杆菌直接进入肠道引起感染。其次是,食入含结核分枝杆菌的事物,主要是消毒措施不严的牛奶,此是儿童肠结核的主要因素。肠结核病原菌90%为人型结核分枝杆菌,牛型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较少见。肠结核好发于回盲部,分为溃疡型、增生型和混合型。

本组40岁以下共31例,占81.6%,女性稍多于男性。其中21例患有肠外结核,占55.3%,如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腹膜炎、肠系膜淋巴结结核。还有5例既往有肺结核病史。

3.2 诊断:本病起病缓慢,病程较长,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部分患者有饭后腹胀、消化不良、食欲减退,或表现为结核中毒症状。本案17例女性患者中,处于生育期的15例,均由月经紊乱的情况。

肠结核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但如同时伴有结核中毒症状和(或)肺部结核病变则强烈提示肠结核。因此,积极发现肠外结核表现,能为肠结核的诊断提供线索、依据。

重视PPD检查。结核菌素实验容易被忽视,可它是帮助我们诊断的一个重要辅助方法。结核菌素实验呈强阳性有助于肠结核的诊断。但在疾病早期或免疫功能低下时PPD实验可以为阴性[4],故PPD阴性不能完全排除肠结核的可能。

容易忽视的大便涂片查抗酸杆菌及结核杆菌培养对诊断也有很大帮助,特别是溃疡型检出率更高。本文有4例大便中即找到抗酸杆菌。

还有极少数患者以肠梗阻为首发症状,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肠结核。

3.3 治疗:肠结核应早期内科规范抗结核治疗,联合用药,总疗程12个月,强化期2~3个月,选用四联治疗:异烟肼、利福平、比嗪酰胺、链霉素或乙胺丁醇。巩固期9~10个月,选用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三联治疗[5]。手术适应证包括:①完全性肠梗阻;②急性肠穿孔;③诊断困难需剖腹探查者。术后仍需继续抗结核治疗,总疗程仍为12个月。

3.4 误诊原因分析:肠结核与Cron病、溃疡型结肠炎、结肠癌鉴别起来有一定难度,加之一些医师对肠结核认识不足,易造成误诊。

3.4.1 肠结核与Cron病床表现、病理改变十分相似,主要区别在:肠结核患者常并发肺结核,发热多于Cron病,抗酸染色阳性,Cron病多见纵行溃疡,活检可见非干酪坏死性肉芽肿。如病理无阳性发现,只能从临床表现观察有无肠外结核依据,重视PPD,来帮助诊断。

3.4.2 溃疡型结肠炎:与肠结核临床表现相似,易混淆。溃疡型结肠炎镜下主要表现为肠黏膜弥漫性炎症,无瘢痕狭窄和环形溃疡,几乎都侵犯直肠。

3.3.3 结肠癌:增生型回盲部结核应该重点与结肠癌鉴别。本组2例58岁老年女性曾被误诊为结肠癌,手术治疗,术后病检证实为肠结核。结肠癌好发50岁以上人群,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别。无结核中毒症状,而临床上消廋贫血明显。腹部肿块为主要发现。

总之,肠结核临床表现虽无特异性,但重视肠外表现,对青壮年、有肺结核病史、有低热、盗汗的患者,应想到此病,以提高诊断率。对高度怀疑肠结核,但又找不到结核证据者,诊断性抗结核治疗能帮助鉴别。

[1] 张敦熔.现代结核病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2002:307.

[2] 邹宁,刘晓红.肠结核与克罗恩病的鉴别诊断[J].胃肠病学,2003, 8(5):附13-附14.

[3] 马玙,朱莉贞,潘毓萱.结核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71.

[4] LeeYJ,Yang SK,Byeon JS,et al.Analysis of colonscopic findings in differential diagnosis between intestinal tuberculosisand Croha's disease[J].Endoscopy,2006,38(6):592-597.

[5] 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结核病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82-83.

R524

B

1671-8194(2017)16-0137-02

猜你喜欢
抗酸结肠癌结核
抗酸分枝杆菌荧光染色与Ziehl-Neelsen法在抗酸分枝杆菌检测中的应用比较
南京地区2017—2020年结核及非结核分枝杆菌菌株分布及耐药情况分析
抗酸染色法、细菌培养法和实时荧光PCR法在分枝杆菌检查中的应用比较
特殊部位结核影像学表现
Is right lobe liver graft without main right hepatic vein suitable for living donor liver transplantation?
探讨腹腔镜手术在横结肠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肩关节结核诊断进展与关节镜治疗指征
结肠内支架联合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在结肠癌合并急性梗阻中的短期及中期疗效分析
腹腔镜下横结肠癌全结肠系膜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腹腔镜治疗结肠癌27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