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2017-01-15 11:27张前英
西部论丛 2017年11期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手段高效课堂

张前英

摘 要:由教育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于2016年6月28日联合印发实施出台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后,全国各小学阶段的《品德与生活》将更名为《道德与法治》,这意味着在小学起始年级开始,就需要学科教师组织学生从依法行政的方面,引导小学生树立起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从事一切活动,依照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就是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的宗旨所在。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 教学策略 教学手段 高效课堂

在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学科明确要求通过课堂教学,有效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引导学生充分理解法律的公平性,每一个公民都必须在法律的前提下,享受权利,履行公民应尽的义务,敢于面对不法行为,并与之作斗争,维护法律的尊严。笔者通过教学实践,认真领会新课改的理念,并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加以融会贯通。有如下做法:

一、认真解读课标,明确教学宗旨

《道德与法治》课标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基准,明确在章节、单元教学的目标,以及教学的重点、教学难点,及其教学注意事项等。同时,课标也是《道德与法治》教材编写的依据。因此,做为一名道德与法治教师要认真解读课程标准,弄清楚教材编排体系,大胆对教材进行挖掘,结合小学生的具体情况,去取舍教材,去选择教材内容组织教学活动。

在小学低段年级阶段,道德与法治教学从内容上,有效组织小学生通过学习理解掌握的知识:认知国家象征及标志;初步建立国家、国籍、公民的概念;初步建立对家庭关系的法律认识;初步建立规则意识,初步理解遵守规则、公平竞争、规则公平的意义与要求;初步建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了解消防安全知识、基本交通规则,知晓常用公共服务电话;初步了解自然,爱护动植物,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

教材的编写根据课程标准,如二年级的道德与法治教材编写立足小学生以生活为经,以学生的内在发展为纬,内含两条线索,与儿童的生活时间与社会空间延展相一致;延续低段教材图文并茂的绘本式教材特点,呈现相对复杂的、冲突的、深刻的道德教育问题,达到生活意义的理解与把握,实现道德成长。针对课标定位,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让我们试试看》这单元,通过教学活动的开展,引导儿童观察生活细节、学会调节情绪、感受生命成长,引导学生在行动与尝试中,增进自己生活的自主与创新意识。教学目标应该定位为:有勇气尝试富于挑战性的活动,不怕苦,不怕难,不胆怯;愉快开朗,积极向上。能在成人帮助下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开朗、积极,喜欢和同学、老师及他人交往。有应付挑战的勇气, 学习与生活中遇到问题时愿意想办法解决;学习用观察、比较、小实验 等方法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养成探 究的习惯,学习探究的方法。

二、关注学生健康与安全教育

由于小學生处于年幼阶段,对事物的看法与认识有一定的局限性。通过多种方式调查发现,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还存在许多弊端,诸如道德与法治教师的配备欠缺,多数学校是语数教师兼任本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工作,导致教师引导学生对社会中的不良想象,没有较好引导学生去正确认识,不管是道德的现象,还是违纪违规的例子,学生不能有效结合道德与法治学科知识,去分析、了解,就连学生自己的切身利益遭到侵害,不能利用法律这个武器来进行维护自己的合法、正当权益。

课改后的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需要学科教师精心设计,搭建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学科知识,引导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能做,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应该如何去处理;以及如何正确避开不当诱惑,营造一个健康、安全的生活环境。

比如,组织学生学习《我们好好玩》这单元,主要是通过分享常玩的游戏、了解传统游戏、创造性的改进游戏等课题内容,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玩耍与游戏中发现问题,发现改进生活的路径,实现更好、更开心、更健康地游戏。最终教育目的要让学生喜欢和同学交往,愉快地玩,安全地玩。喜欢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有创造的愿望和乐趣。传统文化与法治教育的渗透。

三、深挖教材,组织课堂活动

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材特点,图文并茂,教师要充分利用绘本式教材,有效结合学生周边的生活实际例子组织教学活动。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挖掘教材,通过教材中的内容,创设适宜的学习氛围,采取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让学生比较直观地感悟生活,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能够带着问题去学习,从而有效激发起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比如在组织学生学习《我们生活的地方》这单元的时候,教师在学生了解经常出入的公共场所的基础上,带领他们进入到“我们生活的地方”,即家乡这一空间。将“家乡”这一抽象概念具象为“我们生活的地方”,通过引导儿童感受家乡的山水风景、家乡的物产与人们的生活,旨在促进儿童对家乡生活的悦纳与责任。在这个单元的第13课“我爱家乡的山和水”,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画图中,从地理风貌、家乡美的角度去定位,同时,引导学生能够从我的生活故事,我搜集到的生活故事,以及教材中的补充画图等,了解家乡大概的地理(位置)风貌、特点,知道有关家乡的传说;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发现家乡的美,热爱家乡;用观察、比较、调查等方法进行简单的生活和社会探究活动。

四、关注过程,全面评价

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是通过评价指向和最终促进学生的发展,实现教学评一体化旨在诊断与改进教学,为教育决策提供支持。因此,对学生学习情况需要及时有效进行评价,从学生课堂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过程以及学习的结果,进行评价。在评价时要注意评价的准确性,切记只是应付了事,要激励,忌讽刺,同时要有针对性,忌泛意,要多样,忌单一。要达到评价的目的,需要教师对学生点拨到位,创新性评价,才能真正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使课堂之水真正沸腾起来。

总之,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渗透新的教学理念,不断更新教学手段与教学策略,有效激发起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学习,主动思考,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浅析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新一代》2017年第23期,夏文儒

[2] 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策略,《教育(文摘版)》2017年第07月06,齐从斌

[3] 新课改视角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教育学文摘》2017年12月总第250期,刘延军

[4] 小学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西部素质教育》2018年17期,刘莹

猜你喜欢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手段高效课堂
走进文本案例,牵出生活百态
“韦寨之窗”课程:道德与法治时政微课程设计与实施
联系生活实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教学
“体验式”教学激活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路径浅析
《数据结构》中“插入”算法课堂教学实践与体会
论体育教学手段现代化的意义和作用
论《测控仪器电路》课程建设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