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家实”的内涵及其相关证候

2017-01-16 04:55朱辉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7年1期
关键词:张仲景伤寒论阳明

朱辉

(辽宁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伤寒论教研室,沈阳 110032)

“胃家实”的内涵及其相关证候

朱辉

(辽宁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伤寒论教研室,沈阳 110032)

《伤寒论》成书年代久远,虽经后世注家的释义,仍有令人费解之处。故时至今日,对原文反复推敲、前后互参,仍是领悟其中奥旨的有效途径。故就阳明病提纲证“胃家实”的含义及其所涵盖的证候进行探讨,通过文字与医理双重层面的分析,结合张仲景在阳明病篇的行文特点而得出结论,即“胃家实”是阳明腑实证病机特点的反映,是张仲景对阳明病关键证候的概括之言,其作为阳明病提纲起到了执简驭繁的纲领性作用。

《伤寒论》;阳明病;胃家实;腑实证;下法

《伤寒论》六经病各篇之首均有提纲证原文,以揭各经病证之要。阳明病篇亦不例外,180条“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自清·柯琴“胃家实为阳明一经之总纲也”之注释以来,一直为后世医家所认可,其纲领性地位毋庸置疑。然对“胃家实”含义的理解及其所涵盖的证候,一直以来存在争议。对此问题,笔者多番查阅文献,反复推敲,现将所持观点阐释如下。

1 胃家实的含义当从文字与医理两方面分析

“胃家实”是张仲景对阳明病病理机制的高度概括,对其含义的理解,是正确认识阳明病的关键。笔者认为,当结合文字与医理双重层面来分析。

1.1 “胃家”指出阳明病的病位

胃称其为“家”,并非单指胃腑,还应包括大肠,二者皆属阳明。《灵枢·本输》有“大肠小肠皆属于胃”,盖因胃腑下连小肠与大肠,生理上皆为传化之腑,功能上相互配合故有此说。所以,对于“胃家”指胃肠腑之病位是无可非议的。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阳气昌盛,阳热有余,所以当邪犯阳明,随着病邪的深入,有“热在胃”和“热结大肠”的区别,因此张仲景统以“胃家”来概括。论中诸如“胃中有燥屎者”(238条)、“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215条)等论述,此“胃中”当指大肠。所以,对于“胃家”的认识,注家观点基本一致,历版《伤寒论》教材亦一直沿用此说,即“胃家”是整个胃肠的泛称。

对此也有持不同观点者,如认为“胃家”指素患胃、胆、大肠病变的人[1],其依据是《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中多将久患某种疾病之人称为“家”,如“风家”“喘家”“汗家”“湿家”“亡血家”及“失精家”等。虽然胃肠素有蕴热是阳明病形成的重要内因,亦有持此观点之前贤的注释,但将“胃”这一生理部位视为素有胃肠疾病之人而冠以“胃家”实在牵强,难以与其他有素疾之“家”等同。而后者或直言所患疾病的证候特点,如“喘”、“汗”;或指出引发素疾之病邪,如“风”、“湿”;或交代素疾之成因,如“亡血”、“失精”等。因此,将“胃家”视为素有胃肠疾患之人,笔者以为难以立足,既有混淆概念之嫌,亦有将提纲证狭隘化之弊,特此提出以示正本。

1.2 “实”示人阳明病的病变性质

《素问·通评虚实论》曰:“邪气盛则实”,故“胃家实”之“实”多释为邪气盛。历版《伤寒论》教材均采用此观点,认为阳明病胃肠燥热亢盛,其病变以里热实证为特征。邪气盛固然是阳明病的一大特点,但三阳病哪个不是邪气盛呢?对此提出质疑的不在少数,一则针对“实”字含义,再则针对“胃家实”所指证候。

首先,要搞清“实”的含义,须从文字上下功夫,先理清字义,后彰明医理,研究经典必须要“咬文嚼字”,尤其要还原张仲景生活年代文字的含义。《说文》记载:“实,富也。”清·段玉裁注曰:“货物充于屋下是为实”;《尔雅》曰:“实,满也,塞也”;《增韵》言:“实,充也,虚之对也”;《广韵》作:“实,诚也,满也。”综合上述义项,“实”字当释为富、满、塞、充、虚之对。《孟子·梁惠王下》有云:“君之仓廪实,府库充”,此“实”与“充”含义相同,可谓互词。而胃素有“仓廪”“谷府”之称,所以“胃家实”之“实”自可取义于“府库充”之“充”字[2]。由此不难看出,“胃家实”是张仲景对邪入阳明、胃肠腑“充盈、充满”状态的高度概括。

再从医理层面分析“胃家实”,在饮食物的消化吸收过程中,胃肠腑的功能状态如何呢?《素问·五脏别论》曰:“水谷入口,则胃实而肠虚;食下,则肠实而胃虚。”当饮食水谷经口腔、食道入于胃,胃腑充盈,这个状态即“胃实而肠虚”;经过胃的腐熟消化之后,水谷下移至肠中,这个状态就叫“肠实而胃虚”。因此,胃肠腑就是经过这样不断地虚实更替、有虚有实,才能完成饮食物的摄入、消化吸收以及糟粕的排泄,这就是“六腑以通为用”的体现。这个特点就决定了胃肠腑不能一味地实,要虚实更替,不能堆积,不能凝结。一旦凝结肠腑堵塞,大便就不通了。所以从医理上分析得出,“胃家实”之“实”即病邪的有形、有物,也就是糟粕的凝结。

当然,对于“胃家实”的形成需考虑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阳气昌盛、阳热有余的生理特点。所以,病入阳明往往从热化、燥化,胃肠燥热亢盛,热盛伤津,津伤肠燥,因燥成实,症状表现突出的就是糟粕凝结不下而大便不通。当然,“实”的程度是有区别的,这在阳明病篇各个下法方证中就可以反映出来,所以阳明的生理特点也就决定了邪入阳明容易“实”。

2 “胃家实”是对阳明腑实证病理特点的高度概括

明确“胃家实”的含义,其对应的证候如何呢?还原《伤寒论》原文,在180条提纲证前后,分别有“胃中燥烦实,大便难是也”(179条),“不更衣,内实,大便难者,此名阳明也”(181条),这两条均提到了“实”及“大便难”,“更衣”是古人如厕的雅称,“不更衣”即“不大便”之意。所以,从提纲证前后的原文也可以看出,张仲景在这部分重点讨论的就是胃肠干燥,大便闭结的“胃家实”。所以阳明病虽然有热证、虚证、寒证,但辨证的要点是以“胃家实”为特点的腑实证为主。对应的治法当然就是“下法”。阳明病篇共计83条原文,讨论下法辨证的原文多达几十条,涉及三承气汤、麻子仁丸、蜜煎方、导下法等诸多方证。所以,阳明病的基本病变是“胃家实”,其最终的发展趋势是燥化成实,阳明腑实证是阳明病的关键证候。因此正确辨治腑实证,适宜选用攻下剂就成为阳明病论治的关键[3]。

对此有注家认为,“胃家实”应当把阳明热证(过去称阳明经证)之白虎汤证也涵盖进来。纵观历版《伤寒论》教材,包括现行的十二五规划教材《伤寒论选读》均持此观点,即“胃家实”是阳明热证及实证病机的高度概括。笔者以为此观点有所不妥。一方面,从张仲景在阳明篇的行文来看,众多原文讨论三承气汤及下法辨证,所以其要阐发的重点即是以“胃家实”为特点的腑实证。而以白虎汤、白虎加参汤为代表的阳明热证,其条文多出现在太阳病篇。所以,从清、下两法来看,张仲景在阳明篇重点讨论的是下法。另一方面,“实”的含义也有所启发。“胃家”是消化道,胃家要实必须要有物存留,而白虎汤证肠胃中并无积留的宿食粪便,所以不能称之为“胃家实”[4]。第三,抛开“胃家实”的含义,主观上把“胃家实”涵盖众多证候,岂不使其失去作为提纲证“执简驭繁”的意义了。太阳病提纲“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也仅是太阳经证之提纲,哪里包含太阳腑证呢?所以不能被提纲证的纲领性地位所桎梏。

分析这种观点产生的原因,恐是为前贤注家之注释所引导。如余无言曰:“胃家实之实字,约有二义:食物滞积而实者,实也;表邪传里而实者,亦实也。食滞而实者,是为承气汤证;热入而实者,是为白虎汤证。”一词多义固然是汉字的一大特点,但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下和一定的上下文里,一个词只能有一个含义。所以,余无言称“实”在此有“二义”违背了汉语的语法规则。也正是此说为我们所用,才有了“胃家实”的所指之争。

综上所述,明确了“胃家实”的含义,阳明病的关键证候便一目了然,即阳明腑实证。就像太阳病篇重点讨论汗法一样,张仲景在阳明病篇着重示人下法的辨证应用。纵然阳明病证候多样且复杂,而辨证以“胃家实”为特点的腑实证为主,相应的治疗当属下法。

[1]党蓝玉.《伤寒论》“胃家”辨[J].河南中医药学刊,1994,9 (2):18-20.

[2]肖合聚.《伤寒论》“胃家实”含义考[J].河南中医,1999,19 (6):3-5.

[3]张正昭.《伤寒论》归真[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1989,2:12-16.

[4]李克绍.我对胃家实的看法[J].中医杂志,1987,9:54-56.

R222.15

A

1006-3250(2017)01-0042-02

2016-6-15

朱 辉(1975-),女,辽宁盘锦人,副教授,医学博士,从事《伤寒论》基本理论的研究。

猜你喜欢
张仲景伤寒论阳明
《伤寒论》六经溯源与理论浅析
悬壶济世的张仲景
高中生物错题集建立的实践研究
A Patient with End-stage Respiratory Failure Gets Recovery from Mechanical Ventilation by Utiliz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on Efficacy and Safety of Electroacupuncture on Oral Oxycodone Hydrochloride Prolonged-Release Tablets Related Constipation
此人是中国古代名医,也是欧洲人最敬仰的中国医生
阳明海运股份有限公司船期表
善良的打劫
阳明海运股份有限公司船期表
《伤寒论》恶寒症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