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建设要破除三大“迷信”

2017-01-17 15:39牛建宏
中州建设 2017年10期
关键词:挖方高技术海绵

文/牛建宏

海绵城市建设要破除三大“迷信”

文/牛建宏

自从2014年国家倡导海绵城市以来,在完善政策法规、加大资金补助、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等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尤其是2015年,国家筛选了30个城市开展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使得海绵城市自上而下提速前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更是提出,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使城市既有“面子”、更有“里子”。

但海绵城市在建设过程中,也难免会遇到资金缺乏、技术标准体系不完善等问题,甚至一度有“建设海绵城市是个‘烧钱’的事”的说法。建设海绵城市真的就是需要高技术、高造价、高材料的“烧钱”的事吗?事实并非如此。

首先,海绵城市是一个建立在绿色生态基础之上的城市形态。海绵城市建设是用来综合、系统、可持续地解决水问题,包括雨涝调蓄、水源保护和涵养、地下水回补、雨污净化、栖息地修复、土壤净化等。“海绵”对应的是实实在在的景观格局,构建“海绵城市” 和“海绵国土” 即是建立相应的生态基础设施。从这意义上来说,它不需要高造价,也不需要很复杂的材料。

其次,海绵城市建设并不需要什么昂贵的“高技术”,它可以通过低成本和“低技术” 来实现。例如,我们可以用农民填方和挖方、灌溉和施肥、播种和收获的智慧来营造海绵城市,用最少的人力、最简单的元素、最经济的做法,来创造一个真正节约、并为城市居民提供尽可能多生态服务的海绵系统。

运用农民智慧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案例有很多,如六盘水明湖湿地项目,通过一系列陂塘,将地表径流减速消能,给水系统以自我净化的时间,并滋润多样化的环境,提供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如浙江金华燕尾洲项目,将公园范围内的防洪硬岸砸掉,应用填挖方就地平衡原理,将河岸改造为多级可淹没的梯田种植带,与洪水为友。

北京大学教授、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俞孔坚就指出,现在有一些人认为,建设海绵城市需要高造价,需要高精尖的高技术,需要有很复杂的材料,这是当前建设海绵城市需要破除的三大迷信。只有破除这三大迷信,像国君一样思考,像农夫那样去劳作,才能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基于此,在当前的海绵城市建设中,我们应该充分认识生态建设对城市发展的价值,多选择用自然、生态的做法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用最少的人工和投入来取得最好的效果,破除造价、材料、技术等迷信,踏踏实实运用中国的智慧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真正让我们的城市既有华美的“面子”,更有舒适的“里子”,如此,则城市幸甚,居住在城市里的人们幸甚。

猜你喜欢
挖方高技术海绵
2021年1—6月日本海绵钛产销数据统计
山区高速公路挖方路基边坡稳定性分析及动态设计研究
解读“海绵宝宝”
超级海绵在哪里?
2021年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快速增长
海绵是植物吗?
刍议公路工程水泥路面施工技术
浅析建筑施工中的挖方和土方转运
欧阳明高技术控的产业情怀
航天项目管理——高技术复杂项目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