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莓在我国的引种栽培、繁殖研究

2017-01-18 13:03李艳霞邓继峰
中国林副特产 2017年1期
关键词:黑莓树莓栽培

李艳霞 , 邓继峰

(1.黑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所,哈尔滨150081;2.沈阳农业大学,沈阳110866)



树莓在我国的引种栽培、繁殖研究

李艳霞1, 邓继峰2

(1.黑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所,哈尔滨150081;2.沈阳农业大学,沈阳110866)

树莓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氨基酸、花色苷、覆盆子酮、鞣化酸、水杨酸、SOD等成分,具有很好的保健功能和较高的药用价值,深受人们的喜爱。在我国树莓引种栽培十分成功,已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生产能力。从树莓的引种概况、选育工作、苗木栽培及繁殖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我国树莓引种、育种、栽培繁育提供参考。

树莓;品种;引种;栽培;繁殖

树莓(Rubuscorchorifolius)属于蔷薇科悬钩子属植物,分布广泛,是国内外近年发展起来的第三代水果之一。它富含维生素、氨基酸、花色苷、覆盆子酮、鞣化酸、水杨酸、SOD等成分,属于药食同源的保健药用水果,对提高人体免疫力,预防疾病有重要作用。树莓籽可以用来生产药用价值极高的树莓油,茎叶可提取食用添加剂和树莓酮,叶还能生产功能性茶叶[1]。近10年来,树莓生产量从2006年的35万t发展到45万t,呈逐年增长的趋势。据世界树莓组织(IRO)的数据显示,2015年全球红树莓产量约为42.52万t,主要生产国家有波兰、塞尔维亚、智利、美国、加拿大、俄罗斯、乌克兰、中国、法国、英国等。

在我国,随着树莓逐步得到人们的认可,栽培面积逐年扩大,树莓在不同区域的繁殖、栽培和管理技术的实践和研究也得到广泛的关注[2-3]。

1 我国树莓引种概况

我国树莓引种栽培有80多年的历史。目前,直接或间接从美国、加拿大、俄罗斯、澳大利亚、匈牙利、南斯拉夫、英国、波兰等国引进树莓品种50多个[4-5],包括树莓和黑莓类群。经过近30年的区域化栽培试验与选育,取得了很多成就。划定了红树莓和黑莓栽培区,选出了区域栽培品种,并建立起一批规模的种植基地,逐渐形成了4个树莓产业带,6个红树莓和黑莓产业群,涌现出了一批树莓加工、销售企业,逐渐形成从栽培到销售、加工的产业链条。现阶段树莓果主要是冷冻后出口到国际市场,还有一部分在国内被开发出树莓果酒、果汁、果酱、酵素、口服液等系列加工产品。

2 我国树莓选育工作

我国树莓品种选育才刚刚起步,与俄罗斯、美国等国家的树莓种质资源利用、育种、良种选育相比差距还很大。近年来,沈阳农业大学、吉林农业大学开始了树莓杂交育种、实生选种等工作,初步筛选出一批优良单株,并进一步开展品种比较试验。吉林市农业水利局和中国农科院从野生资源中选育出双季树莓品种丰满红[6]。孙兰英等将从伊春林区野生树莓中选出的优良株系,进行多年多地点的区域化试验,筛选出黑龙江省伊春以南地区无需防寒的树莓良种“绥莓1号”[7]。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利用从国外引进的10个黑莓品种与我国野生悬钩子优良种质进行种间杂交试验,获得了大量有刺、无刺的杂交子代[8]。中国林业科学院通过8个树莓杂交组合,获得杂交种子210粒,初选得到黑莓无刺优株06-10系号[6]。

3 树莓苗木繁殖及栽培技术的研究

我国引种树莓后经过近30年的栽培繁殖实践,基本建立了一套品种选择、园地选择、修剪整形、水肥管理、病虫草防治等配套栽培技术。掌握了树莓、黑莓的压条繁殖、扦插及组织培养等良种繁育技术。

3.1 栽培试验

最早的树莓栽培品种为夏果型“欧洲红”,虽然抗寒、无刺、丰产,但果实小、较软,采摘费时,逐渐被后引进的其他品种所取代。近30年间研究单位相继引进50多个夏果型、秋果型树莓,相继在全国开展了引种栽培试验。张庆霞以四川雅安地区引种的5个树莓品种和1个黑莓品种为研究对象,对各品种的生长与开花结果习性、果实经济性状以及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和研究,以期初步筛选适于四川栽培的树莓品种[9]。夏武峰对红树莓、黑树莓和黄树莓等11个品种在四川雅安的连续3年的栽培表现进行了调查和综合评价,选出了适合在四川雅安及相似生态区栽培的品种[10]。代汉萍等对秋果型树莓品种Autumn Bliss,Heritage,Summit在沈阳进行了栽培试验和评价[11]。蒋明三等对树莓品种Tulameen,Fertodi 和Heritage在辽宁省义县进行连续4年的栽培试验,初步认为这些品种适合在辽宁省义县推广栽植[12]。

不同的品种在不同地区物候期不同,同一品种在不同地区的物候期也不同,在大面积引种栽培之前,应该进行小规模的引种试栽。赵利群等对费尔杜德、尚早 1 号、秋福、单季黄树莓、双季黄树莓、欧洲红、哈瑞太兹的展叶期、花期、结果期等15个指标进行了调查统计,阐述了不同品种在哈尔滨栽培的物候差异[13]。贾静波等对Reveille,Taylor,Tulameen,Bristol和W illamette等5个品种进行了调查,评价了各品种的物候期和果实成熟期,为优良品种的推广提供参考数据[14]。

树莓的生长、结实与品种特性和田间栽培管理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需要探索适宜当地生态条件的栽培技术。宗洪雨等以3个夏果型树莓品种Glen Ample,Glen Magna和Glen Lyon为试材,以露地埋土越冬模式为对照,采用贮藏长枝苗以及不同时间定植的栽培模式,评价了3个品种在吉林省长春地区的经济性状、果实品质和采收期性状等[15]。栽植密度也会影响树莓的产量,但对不同品种的影响程度不同,尹智勇等以美国 22 号、澳洲红、费尔杜德、黄树莓等品种为对象,研究表明种植密度对“美国 22号”影响不显著,对“澳洲红”影响显著[16]。

经过全国各地的引种栽培实践初步明确了当地树莓生产上采用的主要品种。目前生产上主要的栽培品种有Fertodi,Heritage,Tulameen,Willamette,Meeker,Autumn Bliss等,其中秋果型树莓由于越冬不用再埋土,减少了人力消耗,且病虫害少,果实品质优,受到种植户的青睐。

3.2 树莓苗木繁殖研究

树莓是一种繁殖相对容易的树种,多数品种都能通过芽、茎、根途径繁育成苗,但不同品种的主要繁殖方式还是有一定的差异,繁育成苗率也不完全相同。

3.2.1 种子繁殖。树莓种子种皮厚且坚硬,发芽比较困难,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杂交育种工作的开展,在种子发芽之前需要进行有效的处理。卢晶晶以澳洲红和黄树莓种子为材料,研究不同种子处理方法对其发芽率的影响,并针对这两个品种分别提出了采用浓硫酸浸泡、氯酸钙处理等几种提高种子萌发率的方案[17]。

3.2.2 组培繁殖。组织培养技术已在树莓快速繁殖、脱毒、种质资源保存等方面得到广泛运用[18]。大量的研究表明,不同树莓品种在诱导、增殖以及生根过程中对培养基、激素种类及浓度要求有显著的差异[19-21]。张宗勤等研究了TDZ对树莓品种Tulameen芽诱导和生根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诱导Tulameen微繁的适宜培养基及浓度为MS+0.1 mg/L TDZ +1.0 mg/L BA[22]。郭玉霞等研究了红莓38的快繁技术,提出了最佳诱导侧芽培养、继代培养、生根培养的培养基和移栽基质[23]。毕海林等建立了树莓品种Autumn Bliss组织培养快繁体系,提出了最佳分化、增殖和生根培养基分别为MS + NAA0.2 mg / L + BA 2.0 mg/L、 MS+ NAA 0.2 mg / L + BA 1.0 mg / L和1 /2MS + IBA 1.0 mg / L+珍珠岩+细沙[24]。王丽玲对Tulameen,Summit,Willamette和欧洲红等4个树莓品种,分别建立了一套简洁、高效、系统的工厂化育苗技术流程[25]。组织培养技术在树莓种苗工厂化、无病毒繁育的应用,对于提高树莓苗的商品质量有积极意义。

3.2.3 扦插繁殖。树莓的扦插繁殖有成枝扦插、绿枝扦插及根段扦插,根段扦插成苗率和苗长势不如成枝、绿枝扦插,生产上应用较少。扦插成活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有品种类型、基质种类、插条状态及处理方式、环境因子和植物生长激素。王立新等对引进的wiillamette和Meeker进行硬枝扦插繁殖,扦插3个月后,成活率达到81%以上[26]。陈琦等对美国22号红树莓和黑莓A4-17进行了绿枝扦插繁殖,不同成熟度插条、不同激素处理、不同叶柄处理的生根效果不同,扦插成功的关键因素是插条的成熟度[27]。

3.2.4 分生繁殖。

树莓的根蘖繁殖和分株繁殖都是分生繁殖的不同繁殖类型。

3.2.4.1 根蘖繁殖。树莓很多品种如Heritage,Wilamette,Autumn Briss,Nova等根上能够形成不定芽,春季萌发后长出地面就形成了根蘖苗,与母株分离后可成为新的植株,成苗速度快,繁殖容易。傅术琳等对14个树莓品种采用3种繁殖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Heiltage,Willameppe和Fallgold3个品种根蘖繁殖效果最好,每个母株平均可繁殖5.9株新苗[28]。目前,根蘖繁殖仍是树莓苗木生产过程中主要的繁殖方式之一。

3.2.4.2 分株繁殖。有些红树莓品种根部容易产生基生枝,基生枝生根后,再与母株分离开,可行成1株新植株。生产上很少用这种方法繁育苗木。

3.2.5 压条繁殖。压条繁殖是将茎或者枝条埋入土壤,促进茎或枝条生根,长出新苗再与母株分离,形成新的植株。紫树莓、黑树莓以及黑莓等很少发生根蘖的品种,可以利用压条繁殖繁殖苗木。

4 问题与展望

4.1 缺少自主知识产权的树莓品种,品种更新难

由于我国树莓育种工作刚刚开始,短期内无法培育出自己的品种,与国外相比比较落后。国内现有应用的树莓品种多是15年前引进的,品种退化、病虫害严重,存在着更新换代的问题。

我国的树莓种质资源比较丰富,很多优良的遗传资源还有待开发和利用,特别是东北地区蕴含着丰富的野生覆盆子耐寒遗传资源,如果经过杂交育种和遗传改良,一定能够选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树莓抗寒品种。因此我们应该统筹规划,确立我国树莓的育种目标,加快树莓遗传改良工作,解决适地适品种的问题,研究具有区域性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

4.2 生产上根蘖苗应用过多,应该扩大组培苗的应用

国外树莓栽植上主要采用组培苗,组培苗具有很多优点,能够保持幼态,生长旺盛,连续产量高,无病虫害,甚至很多国家都采用脱毒苗,减少病毒病的发生和发展。国内种苗质量问题也日益突出,目前还是以树莓根蘖苗栽植为主,根蘖苗虽然繁殖容易,生产成本低,但品种易老化、退化;产量低,病虫害严重,远距离调运会存在成活率低的问题。我们应该加大组培苗的推广应用,促进树莓苗木产业的健康发展。

4.3 种植技术不规范,机械化程度低

很多树莓果园耕作方式粗犷,苗木密度过大,株丛留枝过多,通风不好,缺乏病虫害防治意识从而导致病害发生严重,果实品质和产量下降,严重影响果园产量。果园在种植、除草到采收等环节中,主要还是人工管理的方式,机械化程度很低,随着人工成本的增长,果园生产成本在不断增加。在品种适宜的情况下,树莓产业的稳定发展走机械化种植、采收将是必然趋势。

我国树莓冷冻果出口价格不高,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还远不如其他国家。为了提高我国树莓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和国内销售的认可度,树莓生产中应加快实现繁育、栽培、管理、采收、贮藏和加工等技术体系的规范化、标准化。

[1]张清华,董凤祥. 树莓发展现状与前景[J]. 林业实用技术,2007(11):9-11.

[2]何家涛. 树莓、黑莓果实品质评价及茎尖高效再生体系建立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7:18-19.

[3]席民. Summit等三个树莓品种引种栽培试验[J]. 安徽林业科技,2003(3):9-10.

[4]张清华,董凤祥. 树莓发展现状与前景[J]. 林业实用技术,2007(12):12-14.

[5]张海军,王彦辉,张清华,等. 国内外树莓产业发展现状研究[J]. 林业实用技术,2010(10):54-56.

[6]李亚东,孙海悦,齐猛. 我国小浆果选种、育种概况与展望[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2,43(10):1-9.

[7]孙兰英,吴立仁,刘金江,等. 抗寒树莓新品种“绥莓1号”的选育[J]. 北方园艺,2013(18):163-164.

[8]吴文龙,闾连飞,李维林,等. 黑莓品种间杂交及与野生悬钩子种间杂交初步研究[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3(7):123-127.

[9]张庆霞.四川雅安地区树莓和黑莓引种试验研究[D]. 雅安:四川农业大学,2004:25-30.

[10]夏武峰,唐海东,钟必凤,等. 11个国外树莓品种中四川雅安的引种试验[J]. 中国南方果树,2010(1):79-81.

[11]代汉萍,栾绍武. 3 个秋果型树莓品种在辽宁沈阳的栽培试验[J].中国果树,2011(3):40-43.

[12]蒋明三,李宏建,魏永祥,等. 3 个树莓品种在辽宁义县的栽培试验[J]. 中国果树,2016 (4): 36-39.

[13]赵利群,王晓冬,王长海. 7 个树莓品种哈尔滨地区生长节律研究[J]. 林业科技,2012(5):11-14.

[14]贾静波,吴文龙,闾连飞,等. 黑莓与树莓品种在南京地区的物候期观测[J]. 林业科技开发,2009(2):29-32.

[15]宗洪雨. 贮藏树莓长枝苗栽培对生长结果的影响[D].长春:吉林农业大学, 2013:38-40.

[16]尹智勇,蒲文征,李春晓. 栽培密度对不同品种树莓产量的影响[J].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3(4):67-68.

[17]卢晶晶.不同浸种方法对树莓种子发芽率的影响[J]. 现代农业科技,2012(9):101-102.

[18]Mezzetti R,Savni G,Carnvali F,et al. Plant genotype and growth regulators interaction affection in vitro morphogenesis of blackberry and rsbpberry[J]. Biologia Plantarum,1997,39(1) : 139-150.

[19]Babic V,Neskovic M. Propagation of three brackberry cultivars from small apical buas in Vitro[J].J Hortic Sci,1984,59: 183-185.

[20]Donnelly D J,Daubeny H A. Tissuc culcure of Rubus species[J].Acta Hortic,1986,183: 305-314.

[21]Pyott J C,Converse R H. In vitro propagation of heat treated red raspberry clones[J].Hort Science,1981,16: 308-309.

[22]张宗勤,董丽芬,张波,等. TDZ对树莓微繁殖的影响[J]. 经济林研究,2004(4):50-52.

[23]郭玉霞,董彦琪,刘喜存,等. 红树莓组培快繁技术研究[J]. 河南农业科学,2011(4):127-128,133.

[24]毕海林,杨正松,杨洪涛,等. 秋福树莓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技术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13,25( 3):36 - 38.

[25]王丽玲.树莓、黑莓引种驯化及组培快繁技术的研究[D].陕西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18-41.

[26]王立新,王海龙,王志清. 红树莓的硬枝扦插繁殖技术初探[J].西昌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6(3):82-83.

[27]陈琦,黄庆文. 树莓绿枝扦插繁殖技术的研究[J]. 西北农业学报,2008,17(5):229-232,236.

[28]傅术琳,程智慧,徐重益. 不同树莓品种生活力与抗病性及繁殖特性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3(1):87-90.

Study on Cultivation and Breeding ofRubuscorchorifoliusin China

Li Yanxia1, Deng Jifeng2

(1.Forestry Research Institute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Haerbin, Heilongjiang 150081; 2. Sheny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henyang,Liaoning 110866)

Rubuscorchorifoliusriches in vitamin, amino acids, anthocyanins, raspberry ketone, tanning acid, salicylic acid, SOD and other ingredients. Now,Rubuscorchorifoliusis fond by consumers by its good healthcare function and high medicinal value. The introduction ofRubuscorchorifoliuswas very successful, and it has formed a certain scale of production capacities. In this paper, we stated the general information of introduction, breeding, seedling cultivation ofRubuscorchorifoliusand related research. Our aim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to the studies ofRubuscorchorifoliusintroduction, breeding, cultivation and breeding.

Rubuscorchorifolius; Varieties; Introduction; Cultivation; Breeding

2016-11-15

黑龙江省森工总局项目(sgzjY2015024);黑龙江省属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

李艳霞(1980-),女,副研究员,从事林木遗传育种研究,E-mail:liyanxia2006@163.com。

S663.2

A

DOI.:10.13268/j.cnki.fbsic.2017.01.025

猜你喜欢
黑莓树莓栽培
山间“小精灵”
——树莓
圣女果高产栽培六步曲
夏秋栽培番茄 要防早衰
油麦菜栽培要点
消失的亚特人之黑莓
基于树莓派的骑行智能头盔设计
基于树莓派的远程家居控制系统的设计
黄金水果红树莓
黑莓的未来在Android
大豆要高产,该如何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