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供给侧分析

2017-01-18 09:50吴文彬靳丹辉商丘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食品安全导刊 2016年36期
关键词:示范区供给出口

□ 邓 敏 吴文彬 靳丹辉 商丘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供给侧分析

□ 邓 敏 吴文彬 靳丹辉 商丘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的经济发展在供给和需求两侧都面临着问题,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出路在于“三个转变”,即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近年我国食品国际贸易快速增长,食品安全问题愈发复杂,而国外亦不断提高食品准入门槛。2008年起,质检总局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决策部署,以实施“出口食品竞争力提升工程”为抓手,推进示范区建设。通过引进发达国家先进的食品安全控制技术和管理理念,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在地方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坚持“政府主导、科学引导、部门联动、企业带动、全民行动”的工作机制,各方面齐抓共管,政府、企业、业者共同发力,落实各自责任,实现对食品全供应链综合治理,建立了中国特色的出口食品现代治理体系,探索出一条保障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有效路径。

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形势很好,但一些供给未能很好适应需求变化,一部分传统产品超过需求增长。需求改变,但供给的产品却没有变,质量、服务跟不上。解决这些结构性问题,必须推进示范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示范区供给侧改革的必要性

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的供给侧研究,目的在于推动示范区结构性改革,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动建设中的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促进示范区持续健康发展。

有助于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

当前,农食产品出口显著特征是走势分化。一方面产能过剩,主要是低端、落后的产能过剩;一方面供给不足,特别是高端产品供给不足。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首要任务就是要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

有助于扩大有效供给、满足消费需求

新的需求可催生新的供给,新的供给可创造新的需求。产品连接供需两端的,产品的供给水平与消费需求相伴而生,对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和消费行为产生重要影响。扩大有效供给、满足消费需求,要从产品和服务抓起,不断提升产品质量。供给提升,有助于放大需求、促进增长。

有助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出口竞争力

全要素生产率是通过技术进步等新增加的产出,技术进步必须创新,创新要从供给端发力。许多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都遭遇过发展瓶颈,最终通过供给提升塑造全球竞争力。质检总局针对出口产业集聚等特点,推动地方政府创建出口质量安全示范区,不断提升出口竞争新优势。

示范区建设面临的问题

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中存在矛盾及问题。(1)出口产品水平较低,总体处于国际产业链分工的中低端,以初级农产品及低附加值食品为主,优质农产品比重低,精深加工能力弱。大部分企业采取传统的生产方式,生产分散,设施简易,难以形成集约化、规模化生产。(2)受国内外环境影响。目前,企业生产成本增加,国际市场低迷,汇率变化较大,我国产量、价格和品种优势不断削减,部分原先的优势产品竞争逐渐加剧,出口企业利润空间受到挤压。(3)食品农产品领域技术性贸易壁垒引发的贸易风险愈发明显,技术性贸易措施是全球通用的非关税壁垒,一般以质量、安全、卫生、健康、环保和反欺诈为由制定和实施,我国连续多年居于欧盟、美国通报召回前列。(4)推动示范区发展的合力不够,政府扶持力度还有待加强。政府对示范区建设作用意识和宣传力度不够,对出口企业指导力度不大,后续管理跟不上,相关政策扶持还有提升空间。基层队伍建设有弱化,质量安全示范区缺少专职人员,技术岗位人才缺乏。

示范区实施供给侧改革的建议

持续推进出口食品农产品示范区建设,通过加大简政放权力度、优化出口农产品监管措施、破解贸易壁垒开发新市场等多种措施和方法,释放出口活力。为示范区更加规范和稳定发展,建议突出抓好以下四点。

抓重点,把供给质量放到示范区供给侧改革的战略位置

出口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突出质量为先,强调健全的质量发展机制和优化的质量发展环境,有效推动企业落实质量安全的主体责任,促进行业质量安全水平的整体提升。努力推动示范企业成为国际、国内标准制修订的主要参与者,把先进质量管理经验和方法向全行业推广、向产业链两端延伸。首先做好规划,将供给质量工作纳入示范区建设发展规划,拿出具体政策措施。同时加强保障,建立质量工作协调机制,在经费上予以保障。最后要落实考核,示范区考核中要把提升质量纳入其中,用考核的手段督促相关部门把质量提升战略落到实处。每个示范区都做好质量提升,找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突破口,为示范区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支撑和保障发展。

提品质,促进产品提档升级,大力提高供给水平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落到实处,必须提升供给水平,扩大有效供给和中高端供给。加快食品农产品升级换代、提品质、创品牌,着力增强优质农产品源头供给。大力发展农食品牌,实施品牌化战略,加快提升中国食品农产品整体品牌形象。同时,优化产品结构、生产结构和产业结构布局,聚焦农业生产环节和食品加工环节,持续壮大特色优势产业,积极开发名、特、优、新产品,让农食产品的供给数量更充足,在供给端调结构,使品种和质量更契合消费者需要。各示范区抓住主打产品,深入开展品牌提升行动。要认真研究本地区产业结构,找准制约产业发展的问题,组织区域整治和技术攻关,逐一提出技术解决方案,形成拳头产品,打造知名品牌。加大品牌营销和宣传力度,通过国内外专业展会及各类媒体,推介宣传中国食品农产品整体品牌。

补短板,全面加强示范区技术建设,提供强有力保障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技术基础也是一种质量供给、制度供给。各示范区领导小组要狠抓质量技术基础建设,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着力建设高水平的标准体系和技术保障体系,提高它的整体水平和支撑能力。首先,建立技术性贸易措施工作机制。密切跟踪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变化新动向,加强对重大技术性贸易措施的跟踪、研判、预警、评议和应对,在条件允许的地方,设立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机构和评议基地,形成应对合力。其次,加强交流合作,做好区内产业发展的信息服务,建立有效的供需沟通机制,帮助企业快速准确掌握国外最新要求,规避风险,减少损失。再次,用信息技术强化监管手段,健全完善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平台和农产品追溯信息监管平台管理,及时更新追溯监管网站信息,在食品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包装及销售等各个环节建立健全检测记录和档案。

促融合,推动示范区社会共治,打造供给提升机制

质量安全示范区改革应由市场、社会和政府共同参与,以制度、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为动力,支持资本、劳动力、技术、资源等要素跨界优化配置,鼓励食品农产品生产、加工和储运等融合发展。首先,要发挥企业主体作用。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也是示范区改革发展的主体。改善供给,关键在企业。要引导支持企业加工技术创新,扶持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加工,努力提高产品加工转化率和附加,同时发挥龙头企业示范引领作用,激发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力。其次,在完善现有合作机制的基础上,不断发挥政府的主导协调作用,深化与政府相关部门的沟通交流。同时,强化商会、行业协会的桥梁作用,借助社会各方力量,营造出全社会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不断研究出台符合实际、有助于提高通关便利的政策措施。第三,创新政府示范区管理,抓职能转变。落实好“放管服”改革,尤其在“管”上,要把握好。在技能培训上加大投入,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提高技能型人才福利待遇,增强他们的荣誉感。搭平台,为示范区企业合作社搭建出口渠道,扩大出口。

典型案例

民权县出口果蔬质量示范区建设时间短、底子薄、缺少出口龙头企业,出口品种单一,主要以速冻蔬菜为主,由于订单来源单一,一直未形成规模。质检总局动植司现场把脉,在民权召开深化出口农产品供给侧改革、帮扶产业精准脱贫研讨会,研讨期间,检验检疫代表围绕议题,深入讨论,为民权出口食品农产品的发展把脉问诊,共同认为民权果蔬示范区有自身的潜力、有自身的特色、有自身的优势,检验检疫部门在产业扶贫中勇于担当,出口农产品供给侧改革是产业扶贫的有效举措,进一步找准工作方向,提升服务产业发展水平。研讨会成为民权快速发展的助推器,通过组织果蔬批发商、出口商提供国外需求,示范区工作人员深入种养殖合作社、挖掘优势产业、精准扶持发展。其中大蒜、莲藕、山药达成出口意向约1 300余公顷,金额800 0余万元意向合同,2016年1-1 1月,示范区出口果蔬产品超过120 0万元,比2015年全年出口总量增长1 1倍。

猜你喜欢
示范区供给出口
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3031亿元,同比增长21.7%
河滩地建起中药材示范区
中国第三个国家级入境再制造示范区通过验收
一只鹰,卡在春天的出口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创建“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的通知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
着力打造“青少年普法教育示范区”升级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