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釉上陶瓷山水的创作

2017-01-18 23:47田华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构图素材意境

田华

摘 要:本文由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历史渊源逐步引出釉上陶瓷山水画的发展历程并加以区别,结合笔者从业经验与体悟,解析当代釉上陶瓷山水创作的构图结构与取材意境,从而达到系统性拓展陶瓷山水创作方向的目的。

关键词:釉上陶瓷山水画;构图;素材;意境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35-0191-01

釉上陶瓷山水画属观赏性画种,最显著特点在于其独特的装饰性。它以釉上新彩、粉彩颜料为主,以水或油为调和剂,以毛笔为主要工具,附着在陶瓷形体上,并与陶瓷造型取得和谐统一之美。如此一来不但显示瓷画山水的美感,还充分显示了陶瓷的材质美。釉上陶瓷山水画艺术,取纸本中国画之长,融会贯通,具有独特技法和特殊的艺术效果。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陶瓷山水画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中国山水画的艺术成就。

一、中国山水画和釉上陶瓷山水画的来源

隋唐以来历朝画家层出不穷,作品丰富多彩,蕴含着中华民族文化传统、艺术哲理和美学思想,丰富了我们历史文化与现实生活。隋、唐两代的水墨重彩、两宋的工笔极致和兼工带写意的初创、元代笔墨法山水画带来的繁荣,在明、清两代已达空前鼎盛,对现代山水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明代后期到清朝时期,山水画陷入了形式主义的格式套路,画家不再观察自然,从临摹古画技巧入手,随意摆布画中的构图,虽然明、清时期出现了许多花鸟画和人物画的大师,但山水画的发展却停滞不前。其中,清代著名文学家李渔和王氏三兄弟(王概、王蓍、王臬),编绘的《芥子园画传》更将山水画变成一种八股套路,实属惋惜。

然而发展至近代,山水画又重新上路。新一代大师如黄宾虹、李可染、张大千、傅抱石、关山月等人吸收西方绘画理论,深入观察大自然,创作各自的风格,将山水画重新注入生气,从而山水画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出现一个全新的局面。

陶瓷绘画也正是伴随着中国画的发展而发展,在宣纸上能表现出来的东西在陶瓷上我们同样能够表现出来,清末民国时期由于文人画家的参与,釉上彩山水画大行其道,同治时期开创的浅绛彩山水画,代表釉上彩技法的成熟;现代陶瓷艺术家们在釉上彩材料日臻完善、丰富多彩的情况下,用艺术的眼光,发挥造型能力和笔墨技巧,把釉上彩山水画的彩绘艺术发挥到新的艺术水平,创作出一大批赏心悦目的山水画艺术珍品。釉上陶瓷山水画不但充分的在陶瓷上显示出水墨山水的韵味,而且运用不同的材质,独特的表现技法使之产生出特殊的艺术效果。釉上陶瓷山水画的问世发展至今,与中国山水画有着难解之缘。就目前的陶瓷艺术创作而言,其形式主流还是围绕着国画的风格。

二、釉上陶瓷山水画的构图

通过这几年对釉上新彩山水画的学习,对山水画的构图有一定的了解,我认识到构图对一幅山水画的重要性。若要合理的充分运用构图的方法,必须了解中国画家对自然山水的观察方法和中国画的透视法。

关于釉上陶瓷山水画构图主次层次,首先立主宾之位。元代著名的美术鉴赏家汤垕在《画鉴》中曰:“画有宾主,不可使宾胜主。谓如山水,则山水为主,云烟、树石、人物、禽兽、楼观皆为宾。”有了分明的层次,才有空灵的感觉,没有层次,就不能表现自然空间的深度和广度。所以层次在山水画中颇为重要。

山水画,虽然是臆想中的虚景,但“虚为实之”,既是真实山水的千态万状,又是臆想中的艺术形象。“虚实相生,疏密繁简,纵横开合,脉络气势”即是山水画构图之精妙之处。

虚实黑白。在釉上陶瓷绘画中能看得清楚的地方就是实,空白釉面处就是虚,在一条线中也有虚实,虚实是通过釉料的浓淡变化和用笔的轻重缓急而产生的。虚实感是由自然山水的客观景物所决定的。它在山水画的构图上十分重要。

疏密繁简。画中有密处,也有疏处,按不同的对象,主要部分相对茂密,其他部分疏简。全幅的结构可以繁密或疏简,但必须使画面繁不嫌塞,疏不嫌空。疏密与繁简,有相同处,也有不同处,繁的不一定密,简的不一定疏。上部密下部疏密中有疏,疏中也有密。这就是结构中的繁简相间和疏密相间。繁密的布局中,山峦重迭,简的画中,疏树横坡。

纵横开合。一幅山水,如只有高峰或只有横的云、林、坡、树,就会缺乏变化。整幅大的纵横关系,局部再搭配小的纵横,使之自然,丰富而有气势,生动而又精辟。还有横的两旁的山石峰峦或丛林要出纸边,形成画外有画的宏阔气势,即使小幅也深觉其“大”。

脉络气势者,山水画中各部分连贯自然,尤其是山,要有来龙去脉,脉络连贯、气势自然。有气势才有精神,使画面生气勃勃。否则不能全神。山的脉络如何,平时要多看山的远近左右,来往转折,再观察分析。只有多看才能理解,理解才能明确,也才能记住。“闭目如在眼前。”

另一方面,还需多读古人画论,看古今作品。除了山的脉络之外,平地横坡、林木、水流、村舍等都要顺势自然。清朝书画家笪重光著的《画筌》分别论述到“理路之清,由近低而高远;景色之备,从澹简而绸缪。挈小以成巨,必欲其静;完少以布多,眼欲其明。目中有山,始可作树;意中有水,方许作山。”路有出入,水有来源,来龙去脉要交代清楚。

古人对中国画的构图,有极为精辟的见解。如“经营位置”,指的就是独具匠心的构图,好比布阵,是将自然的素材,经过艺术加工,使之有条理,在画面上形成一个完整统一的整体,这就要在构图方面下点功夫,只要有了好的构图,才能创作出优秀的陶瓷山水作品。

三、釉上陶瓷山水画的创作素材及意境

创作釉上陶瓷彩绘山水画作品,通过不断学习和吸收传统山水的绘画技法,古为今用,还必须到外地参观,到旷野取景,或从书本上学习各种绘画技法,看到深山老林、幽谷溪水、绿野风光、古老村落、雄伟河山等秀美景致,可令我们陶醉,并通过速写等方式,获得创作素材。

在创作山水画作品时,把平常不懈努力学习、积累的传统山水画技法、写生的素材融入创作作品之中,注意造意审美,注意气韵生动,注意宾主之位和远近态势,使画面有静有动,虚实对比,从而形成野旷山崖泉水的通畅和质感。在整个布局构图定型后,在瓷胎上将山崖、林木、山脉、峰峦、云雾、岩石等主、附景绘好,使整个图稿达到意在笔先,取景造型准确传神,立意形神兼备,具有引人入胜,令人回味无穷的效果。在彩绘过程还可以利用釉料的相溶具有的特性,调配出许多属于个人魅力的色彩,绘山谷的宁静、绿野的风光,令人陶醉的美景,后景色彩渐渐浅淡,用云烟山雾将层层叠叠的峰峦隐约遥远,呈现出山奇水秀、林幽石怪、群峰无际的景象,也体现既有雄伟壮观的河山,又有妩媚动人的秀色。所展现原始生态的奇观,使人触目惊叹,浮想联翩,产生出韵味无穷之感觉。整个画面前后呼应,主题突出;虚实相间,层次分明;云雾缭绕,隐约逍遥,达到“远山与云密交接,遥天共水石争光”的极美意境。

猜你喜欢
构图素材意境
春色满园
移动互联开发的教学资源库的建设研究
解读阿恩海姆的艺术“张力”理论
论中国国画构图中的构成元素
浅析电视剧叙事艺术与画面技术的结合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
一朵花的意境
环境——雕塑意境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