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荒诞性视角下爱德华·阿尔比戏剧创作的艺术特征

2017-01-18 20:17李晋胡静
艺术百家 2016年3期
关键词:艺术特征

李晋 胡静

摘要:爱德华。阿尔比的戏剧长期被学界认为是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但是这种单一化的解读阻碍了对其戏剧的艺术特征的深层挖掘。文章试从非荒诞性视角出发,探讨阿尔比戏剧的艺术特征。

关键词:戏剧艺术;阿尔比;戏剧创作;艺术特征;非荒诞性

爱德华·阿尔比是美国戏剧界的常青树,他一生共创作了30多部剧本,多次获普利策奖、托尼奖等奖项和荣誉称号。但是在高产和获奖的背后,阿尔比的作品常被打上荒诞派的标签,这种标签式的解读掩盖了阿尔比作品的独特性,也阻碍了学术界对于阿尔比戏剧的艺术特征进行深层的挖掘。近几年,一些学者已经对此单一化倾向的解读提出质疑,但尚未能彻底改变对阿尔比标签式的解读。本文试图从非荒诞性视角出发,探讨阿尔比戏剧的时代特征、主题表达、人物塑造、情节设计和戏剧语言,从而挖掘其深层的艺术特征。

一、契合时代特征的社会批判

最早将阿尔比戏剧划入荒诞派范畴的论者是艾斯林,他认为阿尔比的作品攻击了美国乐观主义的根基,和欧洲荒诞派一样,是一种对于存在主义的反叛。这一论断被我国多数学者接受并不断传播,导致学界对于阿尔比作品的解读过于单一化。其实,从艾斯林自己的论述中,我们就可以看出阿尔比作品与欧洲荒诞派作品具有不同的时代和社会特征。欧洲荒诞派戏剧发迹于“二战”后的法国,后在欧洲大陆不断发展欧洲经历过“二战”,不仅人类的物质文明遭受巨大损失,而且人们在面临生存危机时,宗教信仰和尊严受到极大的打击,对现实世界产生了一种幻灭感。荒诞戏剧正是在这样一种时代和社会氛围下孕育出来的,它展现出人生的意义和目的的丧失,大声疾呼人类的终极命题——生存状态的不合理和无意义。而当阿尔比开始戏剧创作时,美国的社会景象和欧洲截然不同。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的经济空前繁荣,作为社会中流砥柱的中产阶级规模扩大,收入提高,享受着现代物质文明的果实。但是在这样的后工业化时代,物质的丰富并没有阻止种族、性别、阶级等诸多社会矛盾的产生,中产阶级的精神世界愈发空虚,他们的生活充斥着交流、性、婚姻、金钱等具体困境。在这样的环境中,阿尔比戏剧的关注点由虚转实,由大转小,不再像荒诞派那样讨论虚化的存在问题,而是描写和批判社会的现实问题:不再关注整个人类,而是将视野缩小到美国的中产阶级个人生活。所以,阿尔比戏剧所要体现的时代精神和社会特征与荒诞派是截然不同的,它是针对处于后工业化时代的美国社会而专门定制的。

二、反击虚无的主题表达

阿尔比戏剧和荒诞派戏剧都关注了在困境中人的能力的丧失和无助。但两者的区别在于,贝克特等人用荒诞派戏剧强调了劫后余生的人们所面临的生存境况的荒诞和人类的绝望与无助,仅限于唤醒了人们的痛苦意识,而阿尔比戏剧通过展现美国后工业化社会中的人丧失否定、批判和超越的能力,不仅要唤醒人的痛苦意识,还要唤醒人的生存意识,是对荒诞派虚无主义的有力反击。阿尔比在戏剧中秉持着积极的批判态度,希望通过戏剧达到对社会的改造,他认为人的生存状态是人自由选择的结果,只要勇于面对现实、寻求沟通、打破后工业社会强加的意识形态就有获得救赎的希望。因此,在阿尔比的戏剧作品中,救赎就成为贯穿始终的主题。在《动物园故事》中,中产阶级的代表彼得陷入虚无主义的精神危机,杰瑞为了规劝和帮助他,最后不得不采用自杀这一极端方式来感化彼得,实现救赎。纵观阿尔比的戏剧,无论生存的环境多么恶劣,人类都获得了或多或少的救赎,而没有陷入虚无的精神境界,放弃摆脱困境的努力和希望。由此可见,阿尔比戏剧的主题比荒诞派要更加积极正面,有利于个人的解放和社会的进步。

三、丰满的人物形象塑造

阿尔比戏剧中的人物看似怪诞,但是他们的形象却与荒诞派作品中的人物大不一样。在荒诞派看来,世间的荒诞和无意义导致人物也不需要给予过细的描写,许多人物被刻意淡化,他们没有鲜明的性格、明确的身份,有的甚至没有名字或只有代号。而在阿尔比的戏剧中,主人公虽然不是传统戏剧中的英雄人物,但是这些小人物却是情节的主要参与者或推动者,是重要的救赎者或救赎对象,因此他们的形象比较完整、鲜明。首先,阿尔比给他的主人公们取了朗朗上口的名字,而不是用一些冷冰冰的代号来称呼他们。如《美国梦》中的贝克,《动物园故事》中的杰瑞《山羊》中的马丁,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名字,使得观众仿佛一下看到了自己的熟人,拉近了观众和戏剧的距离。其次,阿尔比戏剧中的人物社会阶层比较明确。由于阿尔比选取美国社会作为戏剧展现的背景,所以他挑选了最能代表美国的中产阶级来作为主要人物的身份。美国的中产阶级人数众多,社会影响力大,他们同时也是后工业社会中深受虚无主义困扰,亟需救赎的人群。明确的主人公的中产阶级身份使得戏剧的批判更加典型而明确第三,在人物的性格方面,阿尔比试图塑造出更加多面而富于人性的人物。由于戏剧的批判目的,剧中的许多人物都是以负面形象示人,冷漠、无聊、空虚。但是在现实中没有人是一成不变的,因此这些戏剧人物也会在轻松时幽默诙谐,在遇到挫折时愤世嫉俗,在受到救赎时感动涕流。这种具有完整个性的圆形人物形象塑造展示了现实生活的复杂和多样性,是使戏剧批判主题更加深刻的催化剂。

四、现实主义的情节设计

荒诞派剧作家认为世界与人都是荒诞的,表现这种荒诞就需要抛弃具有理性色彩的传统的艺术手段,采用荒诞的形式表现荒诞的内容。在情节上,荒诞派戏剧的剧情常常循环重复,暗示世界是荒诞的,并且荒诞具有普遍性。它抛弃了传统戏剧中的因果逻辑结构,没有明显的故事发生、发展、高潮结尾;剧中故事时间和地点也通常不确定,可以发生在任何时间的任何地点。一些学者认为阿尔比的戏剧属于荒诞派戏剧,也具有以上的诸多情节特征。但是稍加分析,就可以发现阿尔比戏剧的情节设计与荒诞派大相径庭。在结构上,阿尔比戏剧不像传统戏剧那样,剧情没有被明显地划分为发生、发展、高潮、结尾四个部分,且在某些剧中,剧情的某一部分或几个部分还有所缺失。但是阿尔比戏剧依然具有清晰的因果逻辑,情节没有陷入无意义的重复。戏剧开端一般都有传统的剧情和人物介绍等,如《沙箱》开篇便介绍了主要人物和场景,在故事的发展过程中,我们虽能看到许多令人惊讶之举,但是人物的一举一动也在情理之中。虽然阿尔比戏剧中的冲突不如传统现实主义戏剧那样明显,但它并不像荒诞剧那样将情节发展降至最低,而是具有阿尔比独特的情节设计特点,令人惊讶但不荒诞,不同于现实但不脱离现实,依然充满着现实主义的元素。

五、寓意深刻的戏剧语言

阿尔比戏剧中的语言中穿插着插科打诨、胡说八道、话题突转、台词重复、大段独白等,这种接近恶作剧般的戏剧语言表达方式,被许多论者认为是传统荒诞派戏剧的标志性特点这种解释其实比较牵强,类似的语言特点早就出现在古老的“纯”戏剧中,包含杂耍、马戏、哑剧等,含有强烈的寓言性质。而阿尔比出生于美国杂耍剧表演世家,自小受到其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其作品中体现出杂耍剧的语言因素也就毫不奇怪了。

阿尔比在戏剧中运用近似荒诞的语言来达到并不荒诞的目的。在美国,百老汇戏剧长期居于支配地位,戏剧传统、商业利益和懒惰的思想使美国戏剧已经陷于僵化的状态。阿尔比认为艺术就是要使自满的观众感到震惊,并使他们回到现实生活中来,戏剧的发展要挑战传统的审美向度,用幽默、犀利甚至是荒诞的语言唤醒被百老汇的商业运作长期侵蚀的审美意识。

在荒诞派戏剧中,其荒诞性体现在语言的无效性中,通过“反语言”来展现人物间沟通的困难,体现出人类对于生存无意义的认识和世界的不可知性。然而,在阿尔比戏剧中,也有词不达意、不知所云的表达,但它们的作用不是用“无效性”就能全部概括的。

六、结语

传统的标签式的解读,将阿尔比的作品与荒诞派混为一谈,抹杀了其具有的独特艺术特征,影响了观众和读者对阿尔比戏剧的理解和欣赏。通过转换视角,将阿尔比的戏剧作品从荒诞派彻底分离出来,不再“荒诞”的阿尔比戏剧给我们展现出了不同的一面,使得我们可以对其艺术的特征进行更深层的挖掘。

(责任编辑:帅慧芳)

猜你喜欢
艺术特征
国内主旋律真实改编商业电影的艺术特征探究
中国民间美术的艺术特征与传承发展研究
电视摄像技术中的画面构图艺术分析
北海与上海两地水彩画比较研究
以《美丽的磨坊姑娘》为例小议声乐套曲的艺术特征及价值
对话凡高
广西贺州过山瑶尖头头饰艺术特征及文化内涵
当下中国大陆喜剧电影的艺术特征与发展
汉语言文字的艺术特性与创新设计
电影《煎饼侠》的大众艺术美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