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势而为是企业发展的最好利器
——访北京渔经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蒋火金

2017-01-19 03:28
中国水产 2017年1期
关键词:渔药水产养殖户

顺势而为是企业发展的最好利器
——访北京渔经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蒋火金

12月的北风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凛冽,但也不由令人缩回了脑袋。笔者和同事一起,顶着瑟瑟的北风来到预先约好的地点,虽然离活动开始还有一段时间,但是会场早已坐满来自全国各地的养殖户,而坐在最前面的,正是本文主人公——北京渔经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渔经)董事长蒋火金。

北京渔经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蒋火金

脚踏实地定格局 仰望星空行前沿

二十年前,当全国上下沉浸在创业热浪中时,大批有志青年前赴后继,掀起多年不退的下海热潮。而蒋火金正是大批弄潮儿中的一员。

回忆20多年前的情景,蒋火金记忆犹新。在下海经商热浪的刺激下,当时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任职的他,身边很多同事到外企打工。“那会我们的工资二百多元,而外企工资要高十倍甚至二三十倍。”一家台资企业曾请他去做技术顾问,每个月数千元的薪资,但是被蒋火金婉言谢绝了,他在想,难道只有这条出路吗?经过反复思索,1995年初他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北京渔经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成立公司相对简单,难的是如何保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在他看来,企业要生存,盈利是最终目的,只有盈利,才有资格谈论其他。因而成立之初,渔经就确定了走技术经济的发展路线,建立自己的品牌。

当问及在建立品牌方面所做的努力时,蒋火金眼中露出了兴奋的光芒。一路走来,对于如何建立品牌,他们深有感触,他用四个字总结——保证质量。“所有的销售都是手段,手段可以改变,用任何方式都有可能盈利,但前提是保证质量。”如何保证质量?则要依靠严格的检测手段。渔药对检测技术的要求较高,为了保证渔药品质,检测手段必须是先进的。因而渔经在检测方面的投入很大,其检测人员占所有员工的10%。21年来,渔经严格按照GMP标准组织生产,并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进行GMP改造,早在2000年就建造了GMP标准厂房,添置了大量的制药和质检设备仪器,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工作标准、技术标准和记录档案,形成了完整的文件系统,并严格按文件执行。

2003年,渔经内服粉剂、散剂、预混剂、外用消毒剂、外用杀虫剂等生产线通过农业部兽药GMP专家组的严格验收,并于2008年和2013年通过复检。对于产品质量的严格把关,确保了渔经产品的绝对优势。

品牌若要深入人心,除了保证质量,还需全心全意为养殖户服务。“什么叫服务?就是在保证品质的同时千方百计降低自己的成本,通过不断宣传疾病预防的理念,使养殖户减少用药,少发疾病,降低养殖成本,提高盈利能力。”

在蒋火金看来,建立一个品牌,不花费三到五年是不可能的,而真正形成品牌一定是十年以后。“所谓品牌,我理解就是具备一定的规模、一定的经济实力,以及一定的质量控制。”品牌建立了,企业应对风险的能力自然就提高了。

如今,渔经已发展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渔药和水质改良剂生产企业之一。主打产品包括十二大系列200个品种,能满足水产养殖各阶段对药品、保健品的需求,并畅销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蒋火金介绍道:“现在我们已经完成华中、华南、华东、华北的整个布局。”并在北京、广东江门、江苏常州、湖南常德设立了分公司和生产基地,实现了对所有产品的统一调配。

此外,渔经非常重视水产养殖技术的推广普及,自2003年起,公司和中国农业出版社等单位合作,编辑和发行技术书籍,每年免费赠送给养殖户,每年数量超过10万余册,总数量超过100万册。并经常派遣专业技术人员到全国各地基层免费提供技术咨询、讲课、门诊、池诊服务,多次参加农业部和各地政府举办的科技下乡活动。

大刀阔斧破旧制 因势利导定新规

从本世纪初开始,全国从事渔药生产的企业大量兴起,竞争日趋激烈,而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成为摆在渔经前进路途中的一大难题。而大刀阔斧的改革是则他们行走行业前沿的“秘门绝技”。

“现在整个社会的科技进步十分迅速,必须做到与时俱进。”为此,渔经在销售和生产两方面进行了改革。

在销售方面渔经做了诸多尝试,最明显的是2008年和2010年的两次改革,令整个行业为之“动容”——2008年去大批发商,2010年对外公布所有产品的出厂价格,这些举措将蒋火金和渔经推向了风口浪尖,饱受争议。

如今当再次提起这两次“风波”,蒋火金内心并未掀起太大的波澜,他淡淡说道:“我们在做这些事时并没有考虑太多外在的问题,唯一想到的就是如何保证企业的生存,而要做到这点,最重要的就是要具有赢利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换个角度思考,全国20年以上的规模企业有多少?20年以上仍能维持正常运行的企业又有几个?回答完这些问题,就是渔经这些举措的最好答卷。

采访和讲课过程中,蒋火金频频提到“互联网”,这也是渔经改革过程中的有力抓手。2013年渔经开始开设网店,后来发现仅靠网店效果不是特别显著,于是他们采用主动出击的方式,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主动联系养殖户。

他认为,互联网只是工具,为大家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方式,拉近了渔经和养殖户之间的距离。在互联网的影响下,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果继续依靠传统经营模式,企业生存的机会则会被被挤占得所剩无几。

借助互联网进行销售,基本避免了出差,销售成本大大缩减。渔经最高峰时的经销商有一千六百多个,如今则缩减到八百多个。“销售模式变革后,效果非常好。今年我们联系的养殖户就达上万家,通过互联网手段,很快就把产品送到他们手中。”

针对销售环节的改革,蒋火金认为,这是顺应时代发展作出的明智选择。过去,信息不发达,很难和养殖户建立直接联系,那时的销售商和零售商非常重要,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带来的信息透明化和便捷性,由业务员和养殖户通过互联网建立直接联系早已不是什么难事。因而销售商和经销商的存在也就没有那么重要和必要了,创新则变得更加重要。

为了减少运营成本,最大化让利给养殖户,渔经的科技人员采用全部外聘的方式。对于一般的企业来说,想要建立一支自己的科研队伍,难度非常大,并且需要大量的投入,这样自然加大了生产成本。“早在十余年前,我们也有自己的研发部门,后来为了降低运营成本,公司内部进行了改革。”蒋火金所说的“改革”指将研发部融入到生产部和检测部,此举并未减少渔经对科技的重视,每年他们在科技方面都有数百万的投入。同时,他们还从全国知名科研院所以及高校聘请了20多个水产养殖、病害、营养学方面的专家作为技术顾问,这些专家全都拥有20年以上的水产养殖经验,以帮助渔经解决在生产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对于大部分企业来说,并不具备建立独立科研团队的能力,但是通过全社会的力量,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合作研究的效率实际上远远超过自己的研发队伍,并且相对来说会容易很多。”

改革的成效如何,蒋火金用数字作了回答。以渔经北京公司为例,十年前其生产员工180多人,采用机械化手段后,则不到60人,产量提高了两倍。销售方面,原来销售费用占到公司费用的30%,现在则不到10%,当把这些利润让给养殖户的时候,市场占有率自然而然就提高了。

循循善诱解众惑 用心良苦泽万家

如今,蒋火金在渔药行业已经有三十多年的经验,而渔经的技术人员,最少的从业年限也有十余年。

数十年来的摸爬滚打,对渔药蒋火金自有他的理解。他认为,渔药不同于兽药,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渔药在水产养殖领域是通用概念,按照国家规定相当一部分渔药不属于兽药。兽药的定义是预防、治疗和诊断动物疾病的物质,而渔药除包含一部分水产用兽药外,还包括水体环境改良剂。真正的渔药生产商会将三分之二的精力放在环境改善方面。“很多人都把这两个概念混淆了,认为渔药都属于兽药,包括一些专业人士。”

最初接触鱼病时,他感觉很复杂,后来他不断思考与实践,导致鱼病发生的诱因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鱼生病?时间长了,他发现有效控制鱼病其实很简单,“一般只要控制两个因素——养殖环境和养殖密度,只要把这两个因素把控好了,90%的鱼病都能有效预防。”

针对目前我国渔药行业的现状,蒋火金建议鱼病专家除了研究病原体外,更应该重点研究鱼病和环境之间的关系,这对行业来说更有价值。渔经成立前十年单纯为了治病而治病,现在他们的观念发生转变,着重思考如何改善水质,目前他们90%的工作都是水质改良。

有关未来渔药市场如何健康发展,蒋火金认为,对于违禁渔药一定要严查。同时政府应适度放开管理,让市场自由竞争,如此一来那些缺乏竞争力的企业自然难以生存,但是基本的公共安全必须由国家来抓。另外,对渔药行业未来的发展,国家要有一个导向,在养殖方式上要倡导健康养殖,注重水生环境的保护,要限制或控制水产养殖废水的排放,保护环境,同时对新兴业态——休闲渔业要加大发展力度。

作为渔药企业,养殖户的养殖模式渔经无法改变,只能根据养殖模式提供相应方案,但是通过对养殖户的培训,让他们建立自己的品牌,品牌建立了养殖户自然会主动去抓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

“目前我国水产养殖模式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多年来,蒋火金在全国多地走访授课,同时深入调研不同养殖模式的投入和产出效益。他表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养殖技术水平已经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现在不是追求高产,而是优化技术和限制养殖水域的阶段,是要追求养殖环境的和谐。“我个人看来,在某种程度上,盲目追求高产,都是一种经济流氓行为,那是企业极不负责任的表现,牺牲的是环境和水产养殖品的质量。”

他还提醒,在养殖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用药的方法,任何环节都不能掉以轻心。所谓“是药三分毒”,在使用时,一定要控制剂量,如果投药量较多,一定要分两到三次进行泼洒,同时打开增氧机,确保药物均匀分布。

2016年以来,渔经组织了三批次400余人的北京行活动,他们希望通过这类活动拉近与养殖户的关系,给他们提供一个交流经验、沟通互助的平台。更为重要的是,希望通过培训环节,增强养殖户生态养殖理念,树立他们建立水产品品牌的意识。

新年伊始,渔经研究了十几年的产品——纯天然植物原料产品“保肝宁”,他们将拿出一百吨产品,通过买一赠一的方式回报用户,并希望能占领更大市场份额,减少抗生素的使用,让广大养殖户得到切实利益,为水产行业做出应有贡献。

对于蒋火金来说,渔经就如他的孩子,经过21年的悉心呵护,用心培养,如今这个孩子已经茁壮成长,俨然拥有了自己的一片天地。而这个跟水产谈了三十余年恋爱的“渔经老爸”,将继续努力经营这场爱情,也将继续用他的辛勤和智慧,陪伴渔经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渔药水产养殖户
旗开得胜!5亩养出过万斤金刚虾,虾中60元抓虾!养殖户:有信心养
搞养殖,我们都看《当代水产》
忆知名人物对中医药论断浅谈中草药渔药的研发方向
渔药年产值8亿元,41家兽药GMP企业!凭借“渔药名片”,今年临猗有哪些改变?
加油!水产人!
牛年开盘鱼价创新高,养殖户如何避免“有鱼价没鱼卖”的尴尬?
供应趋紧,养殖户提价意向明显
平凡人物·平凡故事:年底了,养殖户喜迎丰收
大咖点评:2020年水产动保谁主沉浮?
四种常用渔药对异育银鲫“中科5号”鱼种急性毒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