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池套养黑尾近红鲌技术研究

2017-01-19 03:28龙中原魏雯
中国水产 2017年1期
关键词:青虾摄食河蟹

文/龙中原 魏雯

蟹池套养黑尾近红鲌技术研究

文/龙中原1魏雯2

2015年我们在安徽省宣城市现代渔业有限公司有限公司内1口5亩池塘开展蟹池套养黑尾近红鲌技术研究,共投放蟹种50kg,规格120只/kg,黑尾近红鲌鱼种1000尾,收获商品蟹840kg,黑尾近红鲌515kg,总产值为120275元,总利润为63925元,平均每亩获利为12785元,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一、材料与方法

1.池塘条件

池塘位于宣城市现代渔业有限公司内,电力充足,交通便利,水源优良,水质清新,池塘面积5亩,长方形,东西向,坡比为 l∶2.5 ,土质为黏土,水 深1.5m~2.0m,进、排水设施完善,高进低排,排灌分开。池中设有3亩的滩地 ,可供虾蟹在上面栖息觅食。池塘配有1.5kw的微孔增氧设备1套。池塘四周建防逃设施,进排水口设置双层钢丝网,防止虾蟹鱼逃逸。

2.放养前准备

(1)清塘消毒

冬季抽干池水,清除过多淤泥( 保留淤泥10cm),用70kg/亩~100kg/亩生石灰化水后全池泼洒,并曝晒10天~15天,以达到杀灭有害生物及各种病原菌的目的。

(2)水草种植

水草不仅是蟹、虾喜食的植物性饵料,同时也是蟹、虾栖息和蜕壳的隐蔽场所,还能起到净化水质增加溶氧的作用。一般以种植伊乐藻、轮叶黑藻、苦草为主,浮萍为辅,水草覆盖率为50%~60%,水草不足,要及时补充,水草过密,要人工割除。一般清塘消毒结束l0天后,注水20cm~30cm,种植水草。在浅坡滩地处种植轮叶黑藻,深水处种植苦草、伊乐藻,并加设围栏设施暂养幼蟹,待水草长到20cm~30cm、覆盖率达到50%~60%后拆除。

(3)培育饵料生物

水草移植结束后,投施经发酵过的畜禽粪等有机肥,投施量为300kg/亩~400kg/亩,20天~30天后追施氮、磷肥,施肥量视水质肥瘦情况而定。

(4)投放螺蛳

螺蛳是河蟹喜食的动物性饵料,其价格低,来源广,有利降低河蟹的养殖成本,同样具有改良水质的作用。螺蛳采用一次投放法,投放时间为清明前后,投放量为500kg/亩~600kg/亩,供河蟹自由摄食。

3.苗种放养

(1)蟹种放养

在围栏外的河蟹暂养区投放当地培育的大规格长江水系蟹种,放养规格为120只/kg,放养密度为1200只/亩,放养时间一般掌握在2月前后,条件许可时越早越好。

(2) 黑尾近红鲌苗种放养

在围栏内的水草保护区投放无病无伤、体质健壮、规格整齐、活力强的黑尾近红鲌苗种,放养规格为20g/尾~25g/尾,放养密度为200尾/亩,放养时间为5月下旬,所需苗种从安庆市良种场购得。

(3)搭配鱼(虾)种放养

为充分利用池塘水体空间 ,增加养殖产量和效益 ,可搭配放养在生态和食性上与河蟹、 黑尾近红鲌无冲突的黄条鱼种,放养规格为10g/尾,放养密度为100尾/亩,放养时间为5月份。同时在养殖前期,池内放养青虾,增加一季青虾收入,青虾投放量为15k g/亩,投放时间为1月下旬,4月中下旬起捕上市。

(4)苗种消毒

苗种放养前均用苗种净浸浴5分钟~10分钟,以杀灭苗种体表的细菌和寄生虫,提高苗种放养成活率。

4.饲养管理

(1)投喂管理

在整个养殖过程中,饵料的投喂以河蟹、黑尾近红鲌为主 ,投喂管理应把握好以下几点 :

一是河蟹饵料组合合理,做到两头精、中间粗。3月~5月以投喂蛋白含量为36%~40%的颗粒料为主;6月~8月以投喂大豆、玉米、小麦等谷物为主;9月~l0月以投喂鲜鱼为主,投喂蛋白含量为36%~40%的颗粒料。二是饵料投喂遵循“ 四定 ”原则,即:定时、定量、定质、定点。三是饵料的投喂量根据河蟹生长情况进行调整,通常河蟹蜕壳期减少投喂量,蜕壳结束后增加投喂量。四是投喂量根据水质情况进行调整,水质较肥时减少投喂量,水质清澈时增加投喂量。黑尾近红鲌饲料投喂宜选择鲌鱼专用全价膨化颗粒料,一般要求饲料粗蛋白质含量为40%左右,粒径2mm~4mm。投喂前要训食,方法:先投喂一段时间冰鲜鱼糜,然后逐渐在鱼糜中添加颗粒料,并减少鱼糜量,直至完全投喂膨化颗粒饲料。一般经1周左右时间可驯食成功。转食后,每天上、下午各投喂1次,投喂量视季节、天气、水温、水质变化和鱼摄食情况等合理进行调整。一般养殖前期5月~6月,日投喂量为虾体重的1.5%~2%;养殖中期7月~9月,日投喂量逐渐增加到虾体重的3%~5%。投饲要坚持“四定”方法,并采取“慢一快一慢”的方式投喂。高温期为提高黑尾近红鲌的摄食量,投喂时间在上午7时30分和下午5时30分为好,黑尾近红鲌投喂时间一般要比河蟹投喂时间早半小时为好。

(2)水草管理

水草的养护管理是一个重要的技术环节。水草是河蟹喜食的青饲料,当覆盖面积超过50%时.必须人工捞出。伊乐藻极易出现生长过密封塘现象,在高温季节来临时,运用割茬的方法,用刀具将伊乐藻的上半段割除,使其沉在水下30cm左右。及时清除河蟹夹断的水草,避免败坏水质,当池塘水草覆盖率低于30%时,及时补充水草 。

(3)水质管理

水质管理仍然以河蟹为主,在养殖过程中保持水质清新,池水透明度控制在40cm左右,定期用生石灰调节pH和消毒,保持pH值7.5~8左右,使用量10kg/亩~15kg/亩,一般每半月使用二氧化氯消毒一次,高温期每7天~10天消毒一次,以杀灭水体中的病原菌 ,3月~4月水位保持在50cm~60cm,5月水位保持在0.8m~1.0m,6月~9月水位控制在1. 2~1.5, 10月份以后水位保持在 1.2m左右。养殖早期每7天~10天加注新水1次,每次加水20cm,高温季节保持微流水状态,达到每星期池水交换1次,养殖后期每10天~15天加注新水1 次,每次加水20cm。适时开启增氧设施,保持池水溶解氧在5mg/L以上。为保持池塘水质优良,6月~9月,用底质改良剂或EM菌、芽孢杆菌等生物制剂,兑水全池泼洒,并交替使用 ,用量、时间视水质情况可作适当调整,注意避免与消毒剂同时使用。适时开启微孔增氧设施,保持池水溶解 氧充足,促进虾、蟹 、鱼健康快速生长 。

(4)病害防治

坚持“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遵循安全、高效、低廉,日常注意观察河蟹、黑尾近红鲌的摄食和活动情况,5月份~9月份用纤虫净全池泼洒,2天1次,连用2次,同时使用中草药和免疫物质制成的药饵,连喂3~5天,定期投喂药饵,可增加蟹、鱼的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一般每半月使用二氧化氯消毒一次,高温期每7天~10天消毒一次,黑尾近红鲌抗病力强,养殖过程中未发现病害 。

5.日常管理

坚持每天早晚各巡塘1次,观察池塘中蟹、鱼的摄食、活动情况,发现情况,及时处理。养殖期间应及时清理饲料残渣及腐烂的水草,以保持水质清新。平常应及时清除进、出水口的污物,确保池塘用水灌得进,排得出。暴雨之后,应及时排水、增氧,同时注意检查池塘的防逃设施是否完好,防止虾、蟹、鱼外逃 。

6.捕捞销售

青虾使用地笼4月起捕上市,河蟹10月份开始捕捞上市销售 ,捕捞工具以自制的地笼为佳,待河蟹捕捞结束后,开始干塘捕捞黑尾近红鲌。

二、结 果

1.投放投入情况

黑尾近红鲌200 20g/尾青虾20kg 1500尾/kg黄条100 10 g/尾品种亩投放尾投放规格亩投入(元)总投入(元)河蟹1200 120只/kg 11270 56350

2 .2 收获情况

品种回捕率%养成规格亩捕捞(只、尾)产量(kg)产值河蟹85 165g/只1020 168 15120黑尾近红鲌82 630g/尾164 103 2575青虾50 200尾/kg 15000 75 6000黄条60 300 g/尾60 18 360合计364 24055

3.经济效益

全年总产值120275元 ,总投人56350, 总利润为63925元 , 平均每亩利润12785元 。

三、讨论

1.蟹池套养黑尾近红鲌 ,让其摄食控制河蟹池内的小杂鱼虾,可提高饵料利用率、 降低养殖成本、提高蟹池养殖效益。

2. 黑尾近红鲌具有耐低氧、抗病强、价值高的特点,除摄食小杂鱼虾外,通过训食,也可摄食膨化饲料,适宜在蟹池中套养 ,是值得推广的一种新模式 。

3.黑尾近红鲌放养前2月到5月,可充分利用时间和养殖塘口,放养一季青虾,增加养殖收入,提高养殖效益。

4.黄条学名细鳞斜颔鲴,以附着藻类、水生植物的枝叶和有机碎屑为主要食物。在池塘养殖条件下,该鱼常栖息于水体中下层,刮取有机碎屑、青苔泥及水表面残渣泡沫中的裸藻等为食,起着“清洁夫”的作用,可有效控制蟹塘青苔及蓝藻的发生。

作者单位:1.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狸桥镇水产站 2.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水产水产局

猜你喜欢
青虾摄食河蟹
河蟹池塘高效混养新模式探析
北方地区湖泊河蟹养殖技术探讨
北方高寒地区淡水青虾孵化育苗试验
Autosomal recessive 333 base pair interleukin 10 receptor alpha subunit deletion in very early-onset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智能精准投饵 河蟹吃饱吃好
两种不同投喂策略对加州鲈摄食量和生长的影响
“川山×蜀水”小蚕人工饲料摄食性改良研究进展
青虾有价无市,塘口价卖到看120元/斤!这个小品种为何没有得到重视?
轻则摄食减慢,重则大量死鱼!加州鲈养殖亚硝酸盐超标,预防处理如何做好?
爱美的小青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