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背景下微课教学设计与应用研究

2017-01-19 08:25谢雪梅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课件学习者微课

谢雪梅

信息化背景下微课教学设计与应用研究

谢雪梅

微课作为信息化背景下的新型教学模式,既有短小精悍的特点,也有简单化、实用化、多样化和智能化的特性。本文通过对微课教学设计与应用的基础性研究,以期能让微课这种在信息化背景下的新型教学模式得以良好地运用与推广,以提高教学效率,降低教学负担,简化教学程序,增强教学效果。

信息化 微课 教学 设计 应用

《国家中长期教学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加强网络教学资源体系建设,开发网络学习课程,建立开放灵活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1]在信息化背景下,许多新兴教学模式顺应时代发展而不断涌现出来,微课便是其中之一,自其诞生以来便受到了广泛关注。

微课的最早雏形来源于美国北爱荷华大学LeRoy A.Mc-Grew教授所提出的60秒课程,以及英国纳皮尔大学T.P.K ee提出的一分钟演讲。综合目前国内外情形,微课可以定义为以短小的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或教学环节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网络课程资源,具有简单化、实用化、多样化和智能化的特性。[2]

微课开发设计

1.选题

选题上首先要抓住四个点,即重点、难点、疑点、热点。其次,要甄别哪些话题适合做视频,因为视频不适用于所有内容的教学。第三,要把握一个中心,即有何新颖奇特之处,让学习者看下去的动力何在。在微课录制之前,首先要考虑其内容。在短时间内要把知识点讲清楚,注重考试的重点以及难以理解掌握的知识点。与之无关的就无需在微课上作明显体现,这也是微课与其他课程教学方式的区别。

2.教学设计

在微课教学设计过程中,有三点不宜:第一,不宜制作课堂实录微缩版的微课视频。尽管其中有师生互动以及各类活动,但是学习者毕竟不是教研员,更不是评课专家,他们不需要观看师生活动过程,而仅仅需要学习内容本身;第二,不宜制作传统说教播音员版的微课视频。主讲者正襟危坐,一本正经讲解的微课视频是十分枯燥与缺乏吸引力的。学习者通常对这类讲座感到困乏,厌倦乃至产生抵触情绪;第三,不宜制作简单课件操作录屏版的微课视频。例如,对于某些简单的实践操作课程,学习者大都在实践中早已明确知悉甚至熟练掌握,这类课程就不再适宜制作成微课视频了。另外,对于学习者利用网络搜索到的大量资源的课程内容,也不宜制作成微课视频,因为这些东西往往唾手可得,对学习者来说没有太大的吸引力。

3.课件制作

微课的选题和开发设计的原则都需要在课件制作的过程中得以实现和贯彻。为了适应选定的主题,贯彻微课设计的原则,课件制作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授课语言选择上,要采用亲切自然的语言,尽量做到口语化,没有距离感。同时,应站在学习者的角度,依据学习者所处的年龄阶段及其认知能力特征选择相应的语言风格。例如,对于儿童学习者,在内容组织上要依据儿童的逻辑思维展开;在教学策略与方法上采用提出问题自我解答这种自问自答的方式和形象化比喻;在课件形式上采用漫画速写风格;在语言风格上注重风趣幽默,吸引儿童注意力,获得儿童喜爱。

其次,在画面呈现上,要具备视觉亲和力与吸引力,并重点呈现教学内容,而作为讲授人的教师则可以不出现在画面中。画面要美观、清晰、干净,要突出教学内容,用学习者的角度看画面。文字要标注教学重点、关键词,最好配以字幕。声音上,讲解语音要标准,语速均匀、自然流畅,情感要到位,要为学习者营造人与人之间交谈的感觉,而不是同机器对讲。配乐方面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对于没有解说的视频课件,应适度配以合情合景的音乐,而对于有解说的视频课件,则不建议使用配乐,避免对解说产生干扰等负面影响。表现手法要秉持创新的理念,在课件制作上可尝试利用漫画、动画、速写或者其他新的呈现方式。镜头语言上可采用细节特写、推拉摇移,甚至蒙太奇等影视表现手法。解说风格上,注重风趣幽默、亲切自然,采用自问自答形式,充分展示教师个人魅力与经验积淀。

最后,在心理感觉上,要营造与学习者面对面、一对一授课的氛围与现场感,而不是讲公开课的感觉,突出教师对学习者进行个性化辅导的情景。

4.微课录制

微课的录制看似简单,但真正要录制高质量的微课,还是有一定难度的。首先,要确保在安静的环境中录制,保证良好的录制效果;其次,要注意着装和坐姿,调整最佳摄录位置;第三,录制时不做无关事情,不打开无关网页与程序等,截屏时注意不要泄露个人信息;第四,在录制过程当中要注意语速,语速与鼠标点击要对应好,以免有不真实之嫌。微课录制结束之后,应将视频审阅一遍,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剪辑,而后转换成相应的文件格式进行保存。

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

1.微课设计应形式与内容兼顾

优秀的微课应该是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好看又实用。学习者的特点决定了需要注重的微课视频形式,但总体来说,能吸引学习者的眼球和注意力,满足其视觉快感和心理愉悦是通则。否则精心设计的教学过程可能是白费心机,得不到学习者的理解。在制作微课时必须牢记服务对象的差别性与特殊性,且应注意不同教育阶段、不同年龄段学习者的区别。当然也不应过分追求可视化、动态化和趣味性,避免将学习者的注意力从内容转移到呈现形式上。否则,不仅偏离了学习目标,而且容易养成思维惰性和不良学习习惯。因此,应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从学习者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储备出发,引导其积极思考,激发其探索新知的欲望,积极主动构建新知。同时,应注意教师出镜或出声不能太多,给学习者充分时间以自主思考。[3]

2.微课开发应注重整体性与连贯性,从微课走向微课程

微课与传统课程教学模式相比固然有很多优点,但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缺点,如课程孤立化、内容碎片化、信息割裂化等。对于很多课程,尤其是不适合用短时教学的课程来说,开发微课程是十分必要的举措,也是必然的结果。微课在一门课程中的系列化、体系化便称为微课程。微课程确保了课程内容的整体性、连贯性和关联性,有助于学习者融会贯通地进行学习。微课是微课程的基础与起点,微课程是微课的必然导向与趋势。[4]

3.微课开发与应用不可盲目,应有计划且突出实用性

微课开发与应用应注重主观与客观条件,不能盲目推行。对于有条件的学校,师生主观上有所准备,学校教学客观条件充分,则可以开展或者试行;没有条件的学校,缺乏支撑条件,盲目开展往往适得其反。微课开发与应用应拟定计划,按计划步骤实施,不可一蹴而就,或者临时拼凑。另外,要突出实用性,使课程能够紧抓重点以及关键知识技能点,其开展能够切实解决学习者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对于应用性较强的课程来说,开展微课教学是大有裨益的,而对于理论性课程,则不一定适合微课教学。[4]

4.微课与课堂教学应紧密结合,以提升学习效果

微课不能孤立地存在,独自承担教学重任,应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可以在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根据实际情况需求分别结合或者统一结合。课前结合,以微课的预习作用为主,让学习者通过微课做好课前预习;课中结合,则以微课穿插于课堂教学之中,对于某些难点重点、知识技能点进行单独演示教学;课后结合,则要求学习者通过微课对课堂教学进行温习,强化对难点重点、知识技能点的理解与吸收。[5]

结束语

综上所述,首先,微课设计应形式与内容兼顾;其次,微课开发应注重整体性与连贯性,从微课走向微课程;第三,微课开发与应用不可盲目,应有计划且突出实用性;最后微课应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如此则能让微课这种在信息化背景下的新型教学模式得以良好运用与推广,以提高教学效率,降低教学负担,简化教学程序,增强教学效果。

[1]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人民日报》2010年7月30日。

[2]岑健林、胡铁生:《微课:数字化教学资源新形式》,《教育信息技术》2013年第4期,第19-21页。

[3]谢云、陈芳芳、钟志贤:《基于问题求解的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中国远程教育》(综合版)2015年第5期,第48-54页。

[4]尹永祺等:《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微课教学设计与应用探讨》,《科技视界》2015年第33期,第16页。

[5]宋文平:《微课开发与应用研究》,《信息化建设》2015年第10期,第295页。

作者单位:榆林学院外语系 陕西榆林

图2 教学资源方式

3.构建互联网环境下陕西高校创新教育教学的保障性措施

互联网环境下陕西高校创新教育教学,应该加快网络化课程师资建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将教师队伍培养与在线教学相结合,这是构建陕西高校网络化教学资源共享机制的师资保障,教师要有现代化的先进教育理论,加强学习,掌握网络化课程建设的基本方法与技巧;同时,建设网络教学综合平台是推进课程网络化建设的基础,而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的目标是为了通过网络教育信息资源的传输和共享来实现教学,能够形成一种最理想的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加强网络课程资源共享平台建设;还需要注重网络化课程资源建设的资金投入,设置网络化课程资源建设的专项资金,鼓励更多的优质课程资源产生。

总之,陕西高校应该深入研究在线课程教学改革,融合互联网和教育,将互联网作为平台和工具,积极发展在线教育,提高教育教学的创新性,创新在校教育管理机制,构建优秀的网络课程开发与设计、运行的教学团队,不断开发优质的在线课程资源,努力提高课程的实用性和吸引力,同时还需要不断探索在线教育的运营模式,以满足新时代对于教育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郭芸、白琳:《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方法创新研究》,《现代教育科学》2014年第6期,第61-64、69页。

[2]张飞、李云霞:《构建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教育教学论坛》2014年第7期,第137-138页。

[3]凌泽龙、朱寿华、陈中全:《优质教学资源网络共享平台的设计与实现》,《中国电子商务》2014年第11期。

[4]段渝、王军:《浅议O2O课程教学模式》,《才智》2014年第36期,第212页。

[5]徐啸涛:《精品课程资源网络化建设与应用机制的探索与实践》,《职教通讯》2015年第27期,第6-8页。

[6]万丽丽:《高校课程资源网络化建设的现状及对策研究》,《课程教育研究》2013年第22期,第29-30页。

作者单位:西安培华学院商学院 陕西西安

榆林市科技计划项目“信息化背景下微课在现代教育中应用研究与示范”(编号:2015CXY-15-04)。

猜你喜欢
课件学习者微课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用Lingo编写Director课件屏幕自适应播放器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提高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质量的几点思考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